中国地板业之殇:一个“膨化”的商业模式
中国地板市场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扶持中小企业,如何提高它们的产品档次,如何提高它们的产品附加值,已成迫在眉睫的市场研究课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再不能划地为牢,设置障碍,以“泡沫”垄断市场、压榨市场。中国地板业、中国地板市场,应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疯狂和理智,水火不相容。
一个成熟的市场,发育于千百次健康有序的竞争。合力打造中国独具特色的地板业,乃是中国地板业界共同的目标。“世界500强”,是一块充满诱惑的蛋糕;“国际化企业” 愿景,也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但对于中国地板业,首先必须咬住“本土化”,扎根“本土化”,这是拉动内需市场的根本途径。舍此,任何脱离实际的做派都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地板业起步之初,时代改革大潮将一批吃苦耐劳、诚恳勤奋的聪明木匠推上了创业的大舞台,其中不少人如今已经成了新兴的企业主。但传统的锯拉刨推养成了中国地板业的“性格缺陷”:不少企业主具有自耕农式的先天不足。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地板业进入门槛低。
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地板市场先天性发育不良并没有引起业界的冷静思考。相反,一个特殊形态的商业模式在迅速“膨化”和放大。买地、建商场、招商、开业被定义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个被“膨化”和放大的模式,看似脱离了“低端”,实质上与市场终端的功能大相径庭:它只是将经营场地出租出去,居间收取高额租金。这种商业模式,效果如何?2001年10月,美国沃尔玛总裁李斯阁前来中国考察市场,他只看了法国家乐福和德国麦德龙,对于中国的商场和卖场,一家也没看!这对于买地建卖场,以合作、租赁、参股、加盟等方式催化的“商业模式”,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嘲讽。
中国,缺少的不是制造业,而是准入的门槛。在行业发展尚不成熟的背景下,这个被膨化和放大的商业模式只是个被迅速膨化和催生的市场怪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