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启钰:非技术层面的低碳规划与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与实践

天府之国,大美蓉城。29日,由国家建材平台主办与新浪地产联合举办的以民生?标准为主题,绿色?环保为主旨的建筑部品采购大会暨保障房优质建材采购会第三站落地成都。会上,龙湖地产,华润置地,花样年等多家开发商与100余家供应商企业将现场进行供需对接,为阳光采购夯实基础。

  天府之国,大美蓉城。29日,由国家建材平台主办与新浪地产(微博)联合举办的以民生?标准为主题,绿色?环保为主旨的建筑部品采购大会暨保障房优质建材采购会第三站落地成都。会上,龙湖地产,华润置地,花样年等多家开发商与100余家供应商企业将现场进行供需对接,为阳光采购夯实基础。

  本着融通产业链的理念,会议期间,多位嘉宾针对产业链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下是DAO国际设计机构,合伙人、常务副总裁谭启钰的精彩发言。

DAO国际设计机构合伙人、常务副总裁谭启钰

  谭启钰:今天的论坛是分了两个篇章,第一个是标准,保障民生,下篇是绿色服务民生,所有的话题都是围绕民生,我们做建筑的,无论是做保障房、豪宅还是商业地产,最终我们的落脚点都是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在内的普通老百姓,因此所有的话题都是围绕民生展开的。

今天我们分享的题目就是关于低碳规划与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与实践,这个题目叫建筑部品采购大会,其实在房地产开发的行业,采购第一个环节是什么,采购的第一个环节我认为就应该是建筑的方案和优质的施工,只有有了好的采购方案和优质的施工,那我们这个建筑的施工才有一个好的基本保障,建筑设计是分几个层面,有的是研发性的形式,有的是传统的设计,我们的传统是遵循标准的形式比较多所谓标准往往就是过去指定的,后面的人遵循就可以了,而我们中国现在的房地产,城市化进程是日新月异的,往往很多东西是无法用过去的标准来创新的,最后的落脚点就是研发,目前我们国家的研发往往是什么团队里面呢,就是开发商,类似于住建部,还有很多的材料商里面。

  其实真正的建筑,他的技术研发,应该是属于设计开始的,这是我提出的一个观点,前面也提到了大量的保障房开发,这也是一个开篇的主题,我们在上海也是做了大量的保障房项目,在上海的保障房开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上海的保障房都是国资背景或者是国有企业来介入保障房,这是上海,在其它地方是各种实体都有介入。后来我们其实也从这个非官方的渠道得到一个背景,因为国资的企业的这种体系决定了他们这种利益,往往国有企业有这种责任,对政治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往往都是国资背景的企业是开发建设,我们现在也正在介入在俄罗斯的一些保障房进程,虽然俄罗斯在这方面的进程比中国稍微慢了一些,但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现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剖解一下低碳城市。

  第一、低碳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这几天关于低碳在城市化进程中减少碳排放,我们分析这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规划设计的进程,包括了我们的城市建设规划单,他是没有一个结果的,甚至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大家还是可以不断的追求一个新地标准化下的低碳。但是他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追求自然、经济和人和谐共处。

低碳城市其实它是由这六个元素组成的,总结这几个元素,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带有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生态性的城市,这个城市追求环境无阻碍的灵活发展,这就是我们认为低碳城市的一个总体目标,那么低碳城市里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这里面包括很多,但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一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我觉得这是我们低碳城市最后一个落脚点,也是一个我们最终落脚的一个靶点,就是解决可持续,我们做社区设计也好,商业建筑也好,住宅建筑也好,他是不是可持续,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低碳城市,我们最终追求的一个点就是原生态的城市,其实在中国,这个城市的发展,他本身就是依托与自然和人的生活习性而群居在一个地方,这就是城市产生的最初形态,其实当时的人类还没有很多的像现在有技术的手段,这个城市就是原生态,我们现在叫什么呢?就是叫自然遗产或者是文化遗产,无论是丽江还是碉楼,这些区域就是保留着原生态城市的概念,今天我们做城市的规划,甚至我们社区的地方,我们仍有尊重让这个城市有他的原生态,就是我们做的低碳城市,和低碳设计的最初的一个追求,也是最终的一个追求,做这些东西的时候,他是不需要用技术的手段来进行的,这是从规划开始。

低碳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模型,我们也做了一个研究,这个低碳城市有重要的因素构成,这个模型是我们城市规划过程当中我们自己研发出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最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我们做任何的城市,他应该是在这个地块的承载地的范围内,以确保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

  第二、低碳城市建筑规划,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技术层面,第二个是非基础层面,我讲的主要是非技术层面,他就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城市规划理念的概念,还有一个是领导的概念,这个是从非常技术层面来解决我们低碳城市的两个切入点,因为什么呢?技术面我们讲到了很多,从技术层面来解决我们的低碳建筑和低碳城市,因为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很多时候,他都是用技术层面去解决低碳,会导致投入很大,见效缓慢,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势必影响用技术去解决低碳的进程,因此在这里,我们是尽量的倡导用非技术的专业层面的手段,对中国现阶段的建筑,低碳城市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那么通过规划专业,降低能耗,我们也做了一些数据的对比,其实这里面的对比,就是10%,就是能源的交通等都是技术层面,而整个这里面是占了55%,就是城市运行的能耗,而建筑节能是技术比较多,在这里面在城市里面是占了45%,而这在整个低碳城市的投入和运营将占超过80%的投入,所以他的投入产品比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们讲低碳城市的几个原则,这包括了大家常常遇到的一个话题,在这里有一个最小干预原则,就是我们的建筑设计和规划里面倡导的原则,这里也说了一下,刚才讲的交通线的原则,也说一下,大家都知道,这个是解决低碳城市的一个优先的手段。

第二个是复合功能用地原则,是关于住区规划等的规划,进行有效出行的一些问题的解决,这是同样的技术和投入能够解决低碳的一些非常有效的设计理念。

第三个就是步行交通优先原则,中国著名的陆家嘴,经贸大厦在这儿,环球金融中心在这儿,整个陆家嘴过去就是被车水淹没的,他是不合适人居住的,仅仅是在这儿上班,后来上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改造,在这个地方设巨资规划建设,在这里用步行交通来解决,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张江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很多带这里上班的人都必须要有用车和公交的关系来解决居住和上班的关系,现在张江也是进行了用地的调整,在这里建筑了很多社区,然后这样来解决城市的低碳率。

第四个就是最小单元,这个在城市规划当中,这里体现了一个真实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为什么我们很多城市非常的宜居,适合人居住,这是为什么?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和人脉非常少的干预这个城市,对这个城市干预越多,就越不适合人居住。对城市的保护,就是在这个原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然后就是可持续和当地材料原则,这就牵涉到一个远距离运输的问题,远距离运输就会消耗能源,这个是我们在长白山做的一个非常舒适地居住的房子,这些房子用的很多材料就是长白山的火山岩。资源循环利用,我也不展开讲了,就是一些雨水的搜集,还有废弃回收的材料运用,这些都是循环资源利用的一些原则,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什么刚才我们讲到说要引导生活方式,很多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形式都没有尊重人的本性,是人为的去创造,人为的一些习惯导致了我们这个城市的生活方式缺乏了舒适型,我们倡导就是从设计开始,就要有引导性的去改变我们的生活、出行等等的一些城市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对绿色生态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三、低碳建筑发展原则,这是芝加哥宣言提出的,我认为有三个观点,这里用举例的方式说一下,比如我们在济南做的一个商务中心,他整体开发总量是89万平方,我认为这几年是比较有前瞻性的,整个这么大的建筑,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就是89万平米这么大的一个建筑群里面,地下空间一定要一次性的规划设计到位,这样在整个建筑群里面,地下空间是一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体设计对未来这个区域的运营,降低能耗和浪费是最最有效的,如果不是整体设计,而是开发这个做这个,开发那个做那个,举一个例子例子,每一个建筑下面有单独的地下空间,那就有两个出口,两个入口,而整体的建设,就是一个出口,一个入口,这就是把整体的地下空间,包括轨道交通,整个地下、商业停车的空间整体的规划起来,我们讲城市综合体也好还是大型居住社区也好都是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在设计上的整体性是真正降低能耗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不是过度的去投入非技术的手段,至少是以这么一个方式。这是关于低碳建筑,一些技术的应用,像这些绿化就不再赘述了。还有内部空调系统的应用,我们做了几年下来,年节能量能够节省16万千瓦次,每年运行的费用也会大量的降低,这是这个案例的数据。包括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包括和建筑有关的,这个真正实实在在的能够运营到我们民营建筑的每一个环节上,仍然在技术改良的空间上比较大,另外就是低碳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建筑除了主题框架以外,这些填充类的功能部分,尽量用我们的一些可循环的建筑材料运用,这也是非技术的手段来解决低碳建筑和低碳城市的手段,还有一个是光导系统,LED灯啊,传感器啊,照明不够他自动了解光亮度的,这都不是通过很高的技术手段来降低我们的能耗的案例和方法。

  第四、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这也是一个引领性的城市发展战略,这是我们用一年半的时间把锦江区作为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示范区,在这个区域里面我们就倡导城市地主体是人,不是车,城市应该是多种方式共存的城市,这个里面我想大家都应该理解,这个里面提出的最大的就是锦江区春熙路,在这里面我们可以提出了一个城市应该是多种生活方式共存的生活空间,以最小的土地承载最多的经济活动,增强生态性和宜居的家园,还有成都金港赛道这些都是做得比较好的,我们就是贯彻这么几个精神,整个项目完了之后,三圣乡金港赛道边上有一个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展示中心,这个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还有一个就是在佘山,大家知道养生、美容、保养,这里类产业的最高端在瑞士,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也想把整个这个高端的产业引入到上海,现在初步定在这个地方定位这么一个产业,另外佘山是上海最高端的生态区,是上海仅有的一座山,山高90平米,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持得比较好,这个地方对这种低碳绿色包括出行系统,建筑系统要求是非常非常高,这个是上海市的直管项目,这个就不去细说了。

这个就是锦江区三圣乡这个地方198的地块,这是我们在郑州新区做的案例,这里就不细细的展开讲述,这是关于新能源、产业基地,既然牵涉到低碳城市,低碳出行,这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这个地方上海是走得比较前沿的,大家知道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车这些技术的应用,这些产业基地是我们在这儿做的,包括园区的设计等等,都是我们来做的设计,这是一个大型居住社区,就不再赘述,类似我们在这儿做的这些房子,也都是尽量的保持原生态,尽量的减少对环境的干扰,体现责任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有关于技术手段,我们过去的设计往往上面是住宅,下面是商业,这个就导致了很多城市五年以后就感觉这个地方是非常地段的,凡是底层商业上面住宅的永远都发展不成高端,有钱的人永远不会记住在这个地方,这边是修自行车的,那边是卖兰州拉面的,都是不连贯的产业放在一起,永远都是一个混乱的场面,这是我们过去的居住社区。

我们现在要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是要建设邻里中心,居住就是居住,但是居住在这三到五百米的范围之内,一定有一个方便整个圈内的居民的方面,这是邻里中心,这是我们的片区,这就是一些居住的社区,这是非技术的从规划层面来解决,这是郑州海马集团,他在郑州和武汉都是用这个理念来做的案例,这个做法在新加坡、在上海都做得非常成熟。

低碳城市做的一些案例,这个是新华社的中国信息大厦,是在东方明珠边上,这个也是用了高技术高成本的方式来解决标志性建筑的一个成功案例,这是包括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他的标志性,而不是用过去大量的能耗,聚光灯的方式来体现他特标志性,而是用一些其它的手段来体现,这是在北京做的一些世贸集团的酒店项目,这个酒店在这儿,他跟自然环境是融合得非常好的,这是我们苏州河边做的采购中心,他楼顶我们做了一个光伏设备,来满足他会展内部的照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个是世贸中心,是一个海滨建筑,我们尽量的运用他的自然风力解决室内的内部降温。

这是我们做温江做的项目,这是天津泰达,这个就是技术投入,这个项目就是用了大量的技术手段,为的是做一个标志做出来的,这个项目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了节能的认证也是很多的。商业街区,刚才我讲了关于邻里中心的设计手法,也是提高节能环境的一些办法,这个也讲过了,这是整体居住区。包括垂直系统,就是怎么解决自然步行和商业之间的关系,用一些设计技术的首发,而不增加投资这里我不去赘述 了。

关键词:未来城  信息大厦  标志性建筑  Dao  新浪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