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住宅产业化之首选
我国住宅产业化水平低下
1996年,原建设部就牵头研究住宅产业化问题。调研发现,我国住宅从建筑造型、材质到室内装修大都未达到环保、舒适、美观、节能的标准;建设速度与住房需求增长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大量挖山采石、取土烧砖对土地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相应技术的配套和完善、农民工的培训、建筑设计和部品、部件标准化等诸多问题导致消费者对住房质量的投诉居高不下。
造成我国住宅产业化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建筑结构和建筑体系不完善。我国虽然有比较成熟的建筑体系,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浇外砌结构等,但与这些结构体系配套的技术以适应传统的现场手工作业为主,与住宅产业化要求差距很大。第二,缺乏配套技术和系统化的产品。我国住宅技术仍以单项技术、产品为主,对提高住宅的整体性能和质量效果不明显。第三,管理体制亟待健全和完善。一些中标企业钻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违法将工程转包给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不但增加了居间成本,而且质量亦很难保证。第四,缺乏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由于缺少科学的、完善的国家住宅政策,各地的政令、措施五花八门,而且多带有地方保护、区域保护倾向,难以满足群众在住宅方面的真正需求。
上述弊端严重制约了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绿色发展的今天,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加快住宅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住宅产业化是必然选择
我国住宅建设是追求高水平产业化还是低水平产业化?在追求数量的特定发展阶段,在这个问题上一度有争论。
经过反复讨论和论证,我们认为,必须改变住宅建筑材料结构,采用节能省地型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和住宅建设质量;必须改善人民住房水平与舒适度;必须提高住宅产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水平,下大力气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1998年,原建设部根据上述意见联合中央八部委形成文件上报国务院。199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72号文件)。72号文件是我国实施和发展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性文件,文件明确了发展住宅产业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走工业化、标准化之路。
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从1999年至今,原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办法》、《关于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公告》、《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行办法》等一系列的法规和政令文件,使住宅建筑、建材逐渐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强制淘汰黏土砖等多项不符合资源节约、环保要求和质量低劣的材料、部品,并推出了符合国家资源节约要求的优质材料和部品。
国家在制定住宅产业化政策时本着坚持四个“有利于”的方针。一是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推行住宅产业化。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有相应的提高,住房商品化、社会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二是有利于提高我国住宅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主要根据中国国情,参照国际先进水平解决建筑主体结构体系和围护结构体系的标准化技术和配套技术问题,使之适应住宅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三是有利于住宅成套技术的集成和整合。住宅产业化可通过政策、法规和政府的支持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技术推广,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系统,实现住宅产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四是有利于创新、推广环保型、节约型建材。大力发展节能、节材、节水和省地型住宅,尽量减少对人员、土地、水和材料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以少量的资源消耗,创造多功能和高舒适度的住宅。
在国家住宅建设政策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对住宅产业化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各地都逐渐加大了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我国住宅产业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钢结构助推住宅产业化
72号文件中明确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钢框架及其配套的装配式板材”。从钢结构住宅的特点来说,其符合72号文件的多项要求,是原建设部倡导和推广使用的安全型、清洁型、环保型、节约型结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基于这个因素,2000年,原建设部召开“全国建筑用钢技术发展研讨会”,讨论了《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建筑钢结构归纳成五大类,并以住宅钢结构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2001年12月,原建设部印发了《钢结构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导则》,对钢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设备、钢结构防护以及工厂化生产与施工安装等事项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并确定了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则,随后,又相继出台了部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为钢结构住宅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钢结构住宅创新能力日渐提高,配套体系日臻完善。建设钢结构住宅,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建设更多节能、环保、安全的新型住宅,让百姓住得安心、放心、舒心,已成为国家、社会、行业的共识。
□梁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