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强则后市扬?

  □赖黎明

  在斯皮尔伯格看来,《战马》是一个相当牛逼的故事,于绝处逢生,于无声处听惊雷,对于一个已逾天命之年的文艺工作者而言,在困顿中突然爆发的狂奔是一种相当纯粹的血性和感人至深的慰籍。而它给予一个房地产从业者的联想往往是,这与成都楼市开年来的春光乍泄,又有哪些剧情上的惺惺相惜?

  首先,春光莫名好,有赖于“刚需”。“刚需”被推崇为现今楼市惟一最“刚”得起的力气,没有之一。你我都知道,这个自楼市遭遇宏观调控以来就有的专业术语,所有开发商和购房者都用它来鼓励自己的市场行为,慢慢的,它变成了一种“预期”,甚至是一种活学活用的“信仰”。

  也就是在这个星期,笔者微博的熟人栏里时不时冒出这样的语句:一下午接了6个电话,要买房优惠的2个,要协调付款方式的2个,不提优惠只求买到的2个,春天那么快就到了哇?

  成都楼市的春天来得如此猛烈,以至于很多人还没弄明白为什么最原始的动力就变成了市场最后的起搏器。道理是这样的,作为生存必需品的房子,其刚性需求原本是楼市名正言顺的楔子,且源源不断地维持着市场的供求平衡。一旦市场环境的内分泌状况紊乱不堪时,它就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以合适的方式有效启动保护市场的应急机制,失衡才得以校正。然而,比较遗憾的是,目前在这一点上,部分开发商的情感还处于促销去化存量的市侩心理,欠缺了很多对市场追根溯源的诚意。有的只是在广告语上对刚需的各种膜拜而已。

  也有积极的一面,刚需本性纯良,目前由刚性需求所支撑的市场回暖,还可以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而并非一部分开发商所认为的只够充分去化市场存量那么短见,因为刚需并非常量,只要人口红利没有枯竭,刚需就是源源不断的。

  一般认为,在观望情绪形成之后,刚需就像被拦腰砸断的潮水,蓄积到相当高位,一旦放出就如洪水猛兽,虽然凶猛却十分有限,不可持续。这里人们忽视了城市化进程中不断积攒的人口红利,它绵延不断,实际上在为市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有效供给。但它释放前提的是,政策微调之下购房者预期充分转变,甚至是朝着开发商乐于见到的方向而去。正如世联报告所言:市场预期已经改善,但是却没有发生真正逆转。

  刚需是生理盐水,就像一个病人总是依赖点滴,可续命,不去病,不可取。虽然它源源不断,可维持生命基本体征,但它所能缓解的病痛远不及病灶全部,刚需过后的楼市良药是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思索的话题

两会上被提的“房”案 哪个最靠谱?
宗庆后:对100平方米以上住房放开限购
重庆市长黄奇帆建议全国推广房产税
政协委员:刚毕业大学生买中小户型时利息减半
王健林提案正式发布:建议恢复首套房贷七折利率
全国工商联:征收房产税应抵扣土地出让金
地产界委员吁调控政策微调
委员建议国家设立基本住房保障总局
代表、委员建议:骗购骗租保障房应入刑
建议放松豪宅限购 以拉动经济发展
郭松海:小产权房应区别对待 部分可合法化
关键词: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刚需强则后市扬?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