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马化腾领房补 深圳或将调整人才奖励政策

提要:“深圳的人才奖励政策可能会做出调整,我们希望对人才‘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9月19日,深圳“高层次人才1+6政策”颁布实施3周年,日前,深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针对此项政策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去年“马化腾领房补”一事引发的公众关注进行反思,他表示,下一步,深圳的人才奖励政策可能对具有潜质的、创业初期的高层次人才倾斜。

   “深圳的人才奖励政策可能会做出调整,我们希望对人才‘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9月19日,深圳“高层次人才1+6政策”颁布实施3周年,日前,深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针对此项政策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去年“马化腾领房补”一事引发的公众关注进行反思,他表示,下一步,深圳的人才奖励政策可能对具有潜质的、创业初期的高层次人才倾斜。

   深圳市已累计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993人

   2008年9月,《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6项配套文件(以下简称“高层次人才1+6政策”)正式发布实施,以解决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和学术研修等“瓶颈”问题为重点,初步构建起了深圳市第一个综合配套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该政策实施三年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各界人才的积极响应。

   截至2011年8月底,深圳市已累计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993人,其中杰出人才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31人,地方级领军人才960人,后备级人才899人;其中企业人才1075人,占53.9%;海外人才(外籍人士或拥有海外学历)190人,占9.5%;高技能人才15人。235人经认定后户籍迁入我市,534人取得新业绩而获认定或提升了人才认定层级。陈国良院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在政策实施后调入深圳市。

   人才奖励政策或向创业初期高层次人才倾斜

   在该政策实施3周年之际,深圳人社局局长王敏接受媒体采访,向媒体通报了该政策的执行情况,并提出了深圳未来的人才政策调整思路。

   王敏坦言,深圳目前的人才奖励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现在的政策是在人才表现突出的时候才给以奖励,去年马化腾领取住房补贴遭到公众质疑一事就值得我们反思”。

   他表示,从政策角度上看,马化腾拿房补没有错,没有违反政策,但公众的质疑也有一定的道理。“根据政策,马化腾每个月只领取3000多元的房补,这些钱,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我们给他房补,只是对他取得的成绩的一种认可,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王敏认为,今后,深圳的人才奖励政策应该向创业初期的高层次人才倾斜,可以借助“风险投资理念”,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帮助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

   “每一个大企业的前身都是小企业,创业初期的高层次人才更需要这笔资金,政府如果能在人才创业初期发现他的潜质,并给以资助,有可能会因此培植出一个大企业,让尽可能多的人获得成功。”

   【相关链接】

   深圳人才奖励政策实施情况

   “高层次人才1+6政策”实施以来,深圳高层次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一是加大了人才工作投入,规范了人才专项资金的发放管理。市财政设立了“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专用于高层次专业人才各项奖励、资助和补贴,首期投入2亿元。

   二是积极协助高层次专业人才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等生活问题。累计为860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发放住房补贴约13450万元;解决高层次专业人才子女入学问题18人,其中国家级10人,地方级5人,后备级3人;安置高层次专业人才配偶就业15人,其中国家级3人,地方级10人,后备级2人。

   三是组织开展了首届“鹏城杰出人才奖”评选表彰工作。该奖项是我市为高层次专业人才设立的最高奖项,对近5年内在我市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做出重大突出贡献、创造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专业人才进行奖励。2011年对首次评选出的10名获奖人员进行了表彰,并发放奖金每人50万元。

   四是加强了高层次人才高端服务。2009年落实了高层次专业人才保健待遇,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地方级领军人才的年度体检费及超医疗保险费用由市财政承担。2010年为经认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在站博士后免费办理“深圳市高层次人才鸿儒卡”,向其提供文献信息查询、检索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信息支撑。

   五是推进了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相关政策的落实和完善。组织开展了2006和2007两个年度的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评选,共奖励4408人次,奖励总金额3.67亿元。2011年修订出台了《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暂行办法》,将进一步鼓励和推动高层次人才创新活动。

   王敏谈深圳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思路

   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1+6”政策9月19日刚好发布3周年。日前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接受媒体采访,畅通深圳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思路。

   王敏谈话全文如下:

   2008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发布高层次专业人才“1+6”政策到现在刚好3年,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这标志着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政策框架在一个时期的相对完善。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在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这个大背景下,各地引才政策“百花齐放”,人才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深圳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再是“一枝独秀”。但深圳特有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还是在继续发挥作用,深圳这几年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加强,引才工作成效显著。作为我市人才政策制定的主管部门之一,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引进人才和项目要紧密结合。

   我们最早吸引人才,目光主要是集中在人身上,针对个人情况开出一系列条件把他吸引过来。但这几年吸引人才,更看重的是人才和项目的结合,经常是引进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带回一个项目,项目落户后作为人才载体又吸引更多的人才。深圳现在已经有不少这样人才和项目结合的例子,如光启研究院,当时引进光启研究院的时候,它主要是5个核心人物,这些核心人物都是全球顶尖大学硕士以上的人才,更关键的是这些人手上有过硬的课题和项目,他们作为一个团队落户深圳,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研究迅速深化,并向应用转化。一方面,他们的技术逐渐成熟,专刊申请量呈爆炸式增长,另一方面,人才团队也在迅速扩大,短短1年多的时间,该团队已超过300多人,甚至有获得过诺贝尔奖提名的也来加盟。因此,项目和人的结合越来越密不可分,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这是我们下一步人才引进很重要的特点。今年颁布的“孔雀计划”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它在原有人才按类别认定的基础上,增加了项目评审的内容,建立了项目评审的机制。又如去年王荣书记带队去美国招聘,我们去的时候带了上千个职位,但很多人才是直接带着项目来参加招聘的,他们不是先和我们谈个人需要什么条件,而是直接谈他的项目落地需要什么条件。因此,现在很难将人才和项目清楚地分开,我们作为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与产业部门紧密配合工作才行。

   二是人才的评价要与时俱进。

   这些年,我们对人才的评价方式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历来对人才的认定有很强的身份特征,往往侧重人才的头衔和身份,这个观念要逐渐改变,要更多地考虑市场因素,人才评价标准要转变,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市场评价,政策措施也需做适当的调整。我们现在的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基本框架还是没有完全脱离身份认定,要改变这种以身份为主要标准的认定方式,不把头衔、职务等因素做为唯一标准,而更多地看其实际成果和贡献,看他的市场评价。我市的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政策就很好的体现了市场评价这种人才评价方式。还有像投资入户政策,也是一种市场评价方式,能创造财富、拥有财富的人,不一定有高职称、高学历,但一定有真本事,很多国家和地区将这种方式运用得很好,甚至挖走了我们很多人才。我们现在进行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改革,也是淡化身份认定,实行岗位评价,这可以真实地反应人才的实际能力,这也是一种市场评价。又如这两年实施的积分入户则很好的体现了人才的综合能力评价,充分地反应了市场对人才的评价。因此,人才认定的标准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守着传统的身份管理,要向市场评价的方式转变。

   三是人才引进的着力点既要做好“锦上添花”更要做到“雪中送炭”。

   我们现在的人才政策很多都是在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很少“雪中送炭”。对于成功者或者事业如日中天的人来说,我们有些“锦上添花”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太大必要,因此,人才政策下一步要考虑多做“雪中送炭”的事,“锦上添花”的事情可以少做,要仔细考虑资源的分配、发放、补贴应该遵循什么规律。什么叫“雪中送炭”?我们现在对人才的资助一般是认定这个人是人才后才给予资助,这就好比是“鲤鱼跳龙门”,跳上来的才给予资助。当社会、政府承认这个人是人才的时候,其实他已经成功了。但是我们能不能做到在他最初创业的时候,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在他有可能成功的时候,发现他,给他资助呢?其实,人才真正需要资助的是创业前期,真正有意义有作用的资助也是在人才创业前期。美国的人才政策就侧重于对人才前期的资助,类似于风险投资,比如他们对中小企业的资助门槛非常低,虽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成功,但让尽可能多的人去获得成功。这种政策使政府资源在前期就实现了可能产生效益的最大化,更有助于实现公平社会。每一个成功者都有创业的艰辛,在他创业的时候给予他资助和在他成功以后给他奖励相比,他会倍加珍惜前者。每一个大企业前身也一定是一个小企业,因此,我们的人才政策应该借鉴这些理念,对政府资源的分配进行适当的调整。现在我们做的“留学生创业前期补贴”的事情就类似于“雪中送炭”。

   四是人才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大象无形、润物(博客)无声”才是高境界。

   我们过去说人才环境更多的是集中在人才本身的条件,考虑到他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但人才环境并不尽于此。尽管现在各城市都在加快城市和社会的发展,加强各项建设,搞好环境,美化城市,但是真正考虑从人才成长的角度去完善一个城市的人才环境,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一个城市的人才环境不仅仅包括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交通条件、治安条件、生态环境以及政治生态等等内容,一定要从大处着眼,是一个城市整体的发展和现代管理水平,这是需要宏观思维的,借用一句古话,人才环境的建设,应该是“大象无形、润物无声”,看不出来有意针对人才去做什么,但是却能让人才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感到舒适、安全。有了这样的宏观环境,不需要我们再去宣传什么人才政策,人才会主动来,而且来了就不愿意离开。

   人才工作任重道远,人才引进无论是从过去只注重引进人才个体到现在的引进人才和项目并重,还是未来人才的各方面环境建设,真正实现“大象无形、润物无声”的境界,将人才长久的、安全的留在深圳,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一定会为之不懈努力。(深圳新闻网)

   FShare.init("news_body");

   PShare.init("news_body");

关键词:房补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