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建筑精神

提要:近年来,随着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和一座座新建筑的拔地而起,如何延续并创新本土建筑特色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建筑创新的思想准备

  澄清几个思想误区

  立足本土,进行跨文化的对话,这是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做到这一点,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要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语境下解读传统。对于包括中国建筑师在内的很多人来说,传统与现代,似乎是一对难解的结。在创作中如何借鉴传统,已成为我们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困扰。其实,从根本上说,现代与传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概念和文化概念,传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延续,但当它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契合时,传统文化就已升华为一种新文化。现代中国文化源自传统,又不同于传统。以建筑论,脱离了现代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特别是现代人的文化理想和审美取向,笼统地讲传统,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要从建筑本体出发解读西方现代建筑。西方现代建筑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多样化的综合体,有益的经验和思想常常包含在与时下流行者似乎完全相反的流派之中。因此,把流行一时的流派看成是西方建筑的全部,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利于创作。更要看到,近几十年来,西方文化出现了一种从追求本原,逐步转而追求“图象化”的倾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艺术中的反理性思潮盛行,有些艺术家就认为“只有作品的形式引起人们的惊奇时,艺术才有生命力”,“破坏性即创造性、现代性”——对于此类哲学和美学观点对当今西方建筑,以及对目前中国建筑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我们要有清醒的了解和认识——建筑不是纯艺术,一味强调“视觉冲击”而忽视建筑本体,建筑就会沦为布景或装置艺术,从而失去它的魅力和价值。

  传统≠中国,现代≠西方。中国建筑的未来在“前方”,而不在“西方”或“后方”。我们的目标是在跨文化对话的基础上,探索“现代”和“中国”的契合,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过程,我国有不少建筑师已经从不同方向做出了自己的探索,应该重视。

  当前,一波新的城镇化建设高潮或许即将到来。如果说,我们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已经留下了“千城一面”和中国文化特色缺失的遗憾,那么,在新一波建设高潮中是否应该去弥补这一遗憾呢?要知道,建筑不是时装,时装可以在流行过后被丢弃,而建筑一旦建成,就将存留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我们的后代将会从这些建筑中了解21世纪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难道能够继续以那些从西方引进、模仿而来的建筑,去表达新世纪中国的历史文化吗?面对历史,我们都需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家。)

关键词:中国建筑  精神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寻找中国建筑精神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