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绿色建筑和智慧城市 十部门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此次实施指南为促进电力、采矿、冶金、石化、交通、建筑、城市、农业、生态等九个重点领域的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具体实施方向参考。
建筑:绿色智造贯穿全生命周期
在建筑业方向,文件提出,要通过完善建筑行业双化协同发展基础,推动建筑全周期低碳化建设,加快绿色低碳建筑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强建筑与城市、交通、能源的协同发展。
完善建筑行业双化协同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
完善建筑行业数字化绿色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建设基于统一数据标准的数字智能应用开发者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建筑全生命周期国产化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低碳建筑产业集群。构建基于统一数据标准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建筑数据枢纽体系,加强城市建筑数字化全过程统筹管理与服务。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开展情景分析,研判城市建筑管理与绿色发展的核心事务,预测政策与市场机制效果,为制定和落实有利于城市绿色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提供有力的宏观工具。
推广建筑设计数字化。构建城市空间一体化建设模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城市建筑空间布局,促进城市有机更新、新旧建筑自然和谐共融,加强城市存量建筑数字化。推动建立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推进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一体化集成设计,提高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基于BIM 技术和协同设计平台,推动建筑工程协同工作信息共享,提升建筑设计阶段规范化管理水平。
推动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化的主要措施包括:
推进绿色建材智能化应用。建设人工智能建材生产控制系统,实现建筑材料取样、送样、制样、分析、配料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管控。加快推广高温窑炉节能、环保和低碳化技术,推动窑炉智慧节能改造升级,推动水泥、玻璃等生产过程降碳。开展建筑原材料碳足迹核算,建立健全碳足迹核算模型,保证碳足迹计算的准确性、科学性。支持建设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协同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推广应用工作,逐步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实施绿色建造和智能建造。打造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模拟系统,对建造过程进行模拟和仿真,对项目施工场地布置、机械选型、施工计划、资源计划、施工方案等内容做出智能决策,避免施工程序不合理、设备调用冲突、资源利用不合理。推动构建智能建造平台,对建造进度、安全、质量、环保等方面进行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实行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领域电子证照制度,构建全国施工安全数字化监管“一张网”。加快建筑机器人及智能化装备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钢构件下料焊接、高空焊接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加强建筑垃圾智慧管控,强化各方主体信用监管,规范建筑垃圾闭环处置,综合利用数字化手段,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加强建筑运行节能降碳管理。完善建筑领域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公共建筑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调试保养,确保用能系统全工况低能耗、高能效运行。推动建筑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管理平台建设,推广应用高效柔性智能调控技术。推动建筑群整体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和调峰。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建筑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包括:
培育绿色低碳建筑产业互联网新生态。推动建筑工程实现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产业链各环节数据融通,推动资源高效配置。推动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打通绿色建筑认定信息、企业信贷、信用信息等数据,助力解决绿色建筑监管、企业融资对接等难题,形成市场化促进建筑绿色发展的正向激励。
建设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平台。支持研发安全耐久、节能低碳、性能优良的绿色建材,加快推进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等核心技术的迭代更新。加大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积极研发智能建造装备,促进建筑机器人、智能机械装备、智能施工装备等产业发展壮大。
城市:打造低碳社区 支持绿色产业
在绿色智慧城市方向,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建筑、能源等多领域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全方位协同,强化绿色智慧城市治理,普及绿色智慧生活,发展绿色智慧产业,提高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在强化绿色智慧治理方向上,建设智能绿色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交通、水、能源、环卫、园林绿化、照明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改造。加快地下管网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光伏应用推广,实现区域内充电桩等各类资源的可调可控。
在普及绿色智慧生活上,打造低碳生活社区。建立社区微循环系统,提升社区水资源、垃圾分类回收等智能化管理水平。鼓励社区建设涵盖分布式光伏、多元储能、充电桩等设施的智慧微网。推广社区电梯运行监控、照明感应、地下车库湿度监控、暖气自动调温、光伏调能等公共区域智能化物联感知布设。依托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集成门禁、停车、公共区域监测、公共设施监管、社区物业服务、社区生活等信息,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在发展绿色智慧产业上,聚焦本地重点产业,鼓励企业开放数字化绿色化场景创新需求,为企业提供数字化绿色化技术试验场,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化节能技术应用,培育一批国家级、省市级低碳示范企业。推动有条件、有意愿的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数字化、绿色化项目。鼓励开展绿色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建设。加强园区绿色生产和循环体系建设,引导园区企业开展集约化厂房、绿色智慧建筑、绿色无人工厂、低碳智慧产线、废物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建设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