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企掀“转锂”浪潮 或成转型新风口?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陶企掀“转锂”浪潮 或成转型新风口?

提要:近年来锂电价格的持续飙升,让不少陶企看到新的盈利增长点,因此纷纷将目光转向新能源这片蓝海,尝试开发新的赛道。

  从双碳政策,限电措施,房地产行业下行,到天然气、原材料涨价......陶瓷行业近年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与挑战。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建筑陶瓷产量81.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67%,全国陶瓷除了主要产区广东、江西、福建、四川、广西产量有所增长之外,其他产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1048家,有45家退出市场。大浪淘沙,得以幸存的陶企也没有懈怠,纷纷需求新的破局之道。

  目前建陶行业的市场规模在继续缩小,处于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状态。而近年来锂电价格的持续飙升,让不少陶企看到新的盈利增长点,因此纷纷将目光转向新能源这片蓝海,尝试开发新的赛道。

  由于陶瓷材料在锂电池生产链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如部分陶瓷材料可成为锂电池的电极、隔膜材料或生产环节的辅助材料等。加上锂渣煅烧提锂与瓷砖生产所使用的窑炉和设备相通,产线改造难度和成本较低,因此陶企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有着“先天”的优势。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陶瓷产线转产锂电则有利于建筑陶瓷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竞争格局有望持续优化。

       陶企大省现“转锂”潮

  江西作为全国第二大建筑陶瓷产区,同时也拥有丰富的锂矿资源,不少锂电上市公司布局江西,使得江西也成为全国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最齐全的省份之一。虎年伊始,江西高安就已经有5家陶企共10条瓷砖生产线转产锂电产品。截止1月中,江西已有38家陶企转产锂电,包括金丽陶瓷、恒辉陶瓷、欧雅陶瓷、恒达利陶瓷等,合计超70条陶瓷生产线将技改成“锂渣坯生产线”、“碳酸锂生产线”等,累计投入61.14亿元。

  相较于江西如火如荼的“转锂”潮,同样作为陶瓷主要产区的广东则仅有宏宇集团、道氏技术、科达制造、中鹏等企业出现布局锂电市场的动作。广东宏宇集团有限公司与兰州新区进行20万吨/年负极材料项目“云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53亿元,占地约2000亩,达产后可实现产值85亿元以上。道氏技术全力拓展新能源赛道,将锂电材料逐渐发展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业务,目前钠离子前驱体已有几十吨的出货量。2022年科达制造负极材料产量增长超80%,通过战略投资以蓝科锂业为载体的锂盐业务,近两年来获得的投资收益累计达31.4亿元。中鹏新能则于2020年投资建设占地45亩的锂电池窑炉生产新基地(一期),项目(二期)占地30亩已在2022年11月份举行奠基仪式,致力成为当前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材料烧结智能装备生产基地。

  转产锂电会对陶瓷生产设备造成不可逆的破坏,锂渣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氟化物等工业废气会腐蚀原有瓷砖生产,加上有不少陶企存在关于锂电退热、后续发展动力不足、产能过剩的担忧,因此也不敢轻举妄动。陶瓷企业蒙娜丽莎表示,“陶瓷企业转烧碳酸锂污染较大,需要重新进行一些审批。同时,一旦转烧碳酸锂渣后,再转回陶瓷的可能性较小,但长远看同行转锂有利于行业竞争格局塑造。”

       标准未定 江西紧按暂停键

  为淘汰落后产能,消化陶瓷企业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做好产业转型升级,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于2022年10月发布《建陶基地锂渣坯生产及锂矿洗矿、焙烧企业环保规范化管理办法》,加强对锂渣坯生产及锂矿洗矿、焙烧企业的环保规范化管理。

  在“转锂”之风还在持续之时,江西又紧急按下暂停键。江西宜春生态环境局在2022年11月10日发布《关于暂停审批以陶瓷厂进行锂渣焙烧项目的通知》,暂停审批以陶瓷厂进行锂渣焙烧项目。究其原因,还是目前关于陶瓷专产锂电的审批标准等还未细化,锂电产业链企业存在较多隐患,以陶瓷厂对锂渣二次提锂的名义进行批复的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

  2022年12月27日,江西高安市建陶基地发布“建陶基地三措并举创建‘锂电产业园’”的通知,包含了产业招商、锂电产业园建设、锂电产业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了要加强锂电企业涉重金属环境监管力度等有关的管理举措。

  目前各类相关标准还未细化、锂电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仍是陶企转锂电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锂电丰厚的利润吸引着各路投资者入局,未来这种供不应求的现象将会持续多久,也是很多陶企关注的焦点。从2023年锂电材料价格走势来看,不同类型的锂电价格均出现了下跌的情况,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下跌2500元/吨至46.9万元/吨,碳酸锂价格较去年11月中旬59万元/吨的历史最高均价累计下跌超10万元/吨,跌幅接近21%。虽然“转锂”模式为陶企转型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但未来的可持续性还需谨慎观望。

新浪地产
关键词:

陶瓷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陶瓷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