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风险上行?泛建筑行业如何挑选信用履约企业
日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信用建设办公室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状况报告》,报告显示,根据中国房地产信用平台的统计,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开发企业共约9.75万家,同比2020年第三季度末增长1.03%,环比2021年第二季度末增长0.03%。第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共计发生各类不良信用信息5889条,同比去年三季度减少62.55%,环比今年二季度减少31.97%。
房企不良信用信息同比减少超六成 涉及不良信用企业同比减少过半
报告显示,三季度的房企不良信用信息最突出的特点是欠税行为突出。从不良信用信息的类型来看,三季度共发生共2859条欠税案例,占全部不良信用信息案例的48.55%,接近一半。但需要指出的是,就欠税案例总数来说,还是呈下降趋势,同比去年三季度减少了8.31%,比今年二季度减少了37.67%。
其中,三季度信用债券违约涉及余额最大的蓝光发展,共计15只债券违约,涉及债券余额约121.34亿元;其次是华夏幸福,共计2只债券违约,涉及债券余额31.50亿元。此外,天房集团、泰禾、协信、正源地产和三盛宏业也各有债券违约,涉及债券余额分别为20亿元、15亿元、13.77亿元、13.54亿元和11.94亿元。
值得警惕的是,报告统计的仅为信用债券的实质性违约情况。事实上,今年以来,在房企“三道红线”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强监管压力下,房企资金压力下的债务违约事件频发,涉及了贷款、信托、可转债、商业票据的违约,再加上债券的违约、展期,房企的债务违约规模巨大。比如,华夏幸福截止9月4日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878.99 亿元,蓝光发展截止9月24日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215.07亿元,泰禾截至7月30日已到期未归还借款金额为436.93亿元。
根据中国房地产信用平台统计,2021年第三季度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计2446家,同比减少67.61%,环比减少15.07%,下降趋势比较明显。
整体来看,2021年第三季度房地产行业信用状况整体进一步改善,不良信用信息和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的企业均同比大幅减少。从政策方面来看,三季度中央和地方也新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修订了关于行政处罚、信用修复、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管理办法,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完善与创新创造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随着信用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以及各方面对信用工作的重视、企业对信用建设积极性和信用修复主动性的提高,房地产行业信用状况将持续得到改善。
如何挑选信用履约企业?
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已蔓延至上下游企业,引发波动不断。多个企业都曾在2021年半年报中提到,公司持有的商票存在逾期未兑付情况,原因是有些房企表示目前没有充足兑付资金,有些则要求折价兑付或以房抵债和抵减供应商应付款方式等。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至少有6家房企被曝出过商票违约。
在当前需求侧和供给侧融资的共同调控下,房地产企业的信用质量将加速分化。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配套供应链企业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产品质量、合作履约、结算款项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外部消费者、投资者、政府、银行机构等如何挑选诚信履约企业?如何增加对企业的辨识度、区分度和信任度?如何减少诚信问题造成的成本损失?
房地产开发企业及配套供应商要想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中脱颖而出,除了具备特定的资源条件、有效地把握市场脉搏和机会外,诚信履约也是检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为推进房地产行业上下游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全行业的健康发展树立信用标杆,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将在11月27日举办优采十周年年会上发布《供应链诚信合作房企白名单》以及《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Top500配套供应链典型行业履约信用评价报告》,期望对房地产行业诚信履约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供应链诚信合作房企白名单》通过组委会开展首选品牌与合作房企的结算情况综合调查,考虑履约管理、账期、非现金支付比例三大重点因素,结合企业综合经营情况,将筛选出与供应链企业诚信履约的房地产企业,为供应链企业选择房企合作伙伴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Top500配套供应链典型行业履约信用评价报告》是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下,由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和仟金顶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主编。报告融合了克而瑞研究中心、优采大数据云平台、仟金顶大数据研究中心多年沉淀的行业经验,针对15个细分行业60余细项进行从行业整体到企业个体的逐层解析,透过诚信举措、合作案例、品牌美誉度、技术创新、履约能力、产品服务等维度,全面展现房地产供应链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优秀企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