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电梯应急救援规范》开始实施,规范救援有章可循
近年来,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也是随处可见,仅昆明市的电梯数量就接近6万台,每年还在以8%的增长率增长。但是,电梯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是不小,电梯故障困人、急速下坠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为此,昆明市发布了《电梯应急救援规范》地方标准,该标准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明确,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中心等部门,要遵守24小时值班电话畅通,30秒内接听报警电话、3分钟内通知救援相应单位的时限要求。
此前报道↓
30秒内接听电话!昆明这一地方标准3月1日起正式实施!
电梯故障案例
01
案例
1月30日,呈贡马金铺化城社区G2栋的一部电梯突然发生故障,将9楼一家正在办喜事的11位亲朋好友,困了电梯里。
目击者:“差不多电梯下了一分钟左右,就突然一声,显示屏就熄灭了,里面的人就发消息给我们说,电梯掉下去了。”
据被困人员介绍,当电梯下行到一层和二层之间的时候,突然就卡住不动了。
事故发生后,被困人员立即拨打了物管、电梯维保公司以及消防的电话寻求帮助。
目击者:“电梯公司的人一直说要等他们修,然后119的消防员都有些急了,就说你们弄不好就赶紧让我们来,因为里面的人生命体征有些不太稳定。”
最终,消防员破拆了电梯,被困人员才第一获救。其中,一名男士缺氧严重,被及时送往了医院治疗。
02
案例
2020年1月6日下午,刘女士被困在了江东花城小区的一部电梯内。刘女士回忆,当时一同进入电梯的还有另外一名业主,两人分别按下了4楼以及11楼,电梯门关上后却始终不动。
刘女士:“没办法只能按报警的那个。”
不一会,保安过来了,但是依然打不开门,物业的工作人员更是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只能拨打电梯厂家电话,但厂家的人过了半小时还是没来。刘女士以及被困的另一名女业主越来越慌,保安情急之下便踢了电梯门。
就这样,刘女士以及另外一名业主莫名其妙地从二楼出来了,虽然没有发生意外,但是依然让她很后怕。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市民也提到,之前也曾有过被困的经历。
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市民都会选择拨打电话寻求救援,但是也有市民提到,会选择自行解决。
记者调查
记者走访了昆明部分办公楼以及住宅小区并进行了测试,有的电梯在按下电梯警铃按钮后大约十多秒就会有人回应,也有部分电梯存在始终无人应答的情况。
有的电梯的对讲系统声音较小,在嘈杂环境中,很难听清对方说话的内容,沟通上有可能会出现问题。此外,几乎所有的电梯内都会另外张贴紧急救援电话,以便遇到突发状况,市民有多个呼救渠道。不过,及时打通救援电话并不意味着就能及时获得救援。
目前,国家规定电梯应急救援抵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但对于被困电梯内的人来说,这个时间太过漫长。业内人士认为,现有的救援措施与电梯数量的发展速度不匹配、信息化程度不高,都是影响救援速度的重要因素。
昆明电梯行业协会专家 罗超:“就当前统计来看,花费的时间还是只能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
因此,出台规范、高效、科学的应急救援标准非常必要。在《电梯应急救援规范》中,除了对接听救援电话的时限进行明确外,还有一个亮点,实现三级救援保障,即第一级是签约的维保单位和使用单位共同组织救援,第二级是网格化的救援站点就近开展救援,第三级是消防应急部门等社会化的公共救援组织。三级响应救援启动时,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中心要派出技术专家为现场救援提供技术指导。此外,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中心负责更新和维护辖区内电梯基本信息数据库,定期组织中心技术专家对典型电梯应急救援处置事件进行分析,持续优化应急救援预案,按季度、半年、年度对电梯应急救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市民看法
市民:“我觉得这个规定应该还是可以的,避免事故的发生,非常好,我每天都坐电梯,遇过几次被困,虽然不多,每次都还是比较紧张。像成年人可能有办法自己脱险,儿童老人这些,他就肯定很惊慌,可以及时帮助受困的人。”
不过,有市民担心这一规定最终能否落到实处。
市民:“好是好,就看能不能实现,实现可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投入,能不能做到要看各地了。要看各地的物管负不负责,被困肯定要关心多长时间能到,既然三分钟答应安排人,救人就像救火一样,消防队打个电话,不是马上报警马上来嘛,就应该马上做到。”
专业人士解读 昆明电梯行业协会魏明会长:
问:这次规定跟之前相比有变化吗?
答:这次新的规范,报警或者响应有时间的要求,这个是之前没有的。30秒钟没有接听电话的话,他就会转到下一级去了。使用单位会通知到维保单位。一般来说在维保单位90%都应该处理了,很少的情况会到119。当然为什么我们说,会有一些消防员、消防单位直接来的,可能是被困人员直接打了119的报警电话。”
问:电梯基本信息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有什么样的价值?
答:这个就是我们要去建立一下电梯的档案,电梯什么时候的生产的,什么时候保养的,它保养的有没有过期,它发生过什么故障,有一个综合的数据在里面,那么便于政府或者是监管部门去掌握这台电梯的具体情况。
问:遇到紧急情况,市民应该自救还是向他人求助?规范救援应该是什么样的?
答:首先我们肯定还是要等待专业的救援的队伍来救援,因为电梯是一个特种设备。正规的救援的话,第一就是物管公司,如果接到被困人的报警的话,首先要去安抚一下乘客。维保人员来救援的时候,要注意二次保护,要把周围要拦起来。就自身的安全可能也非常重要,维修单位要及时赶到,赶到以后要询问里面的情况,被困人员是不是有哪里不舒服,或者有没有受伤,然后他首先要把电断掉,电断了以后它就不会动了,就不会下坠或者上升,所以说被困人员的安全一定是有保证的。
问:我们的救援还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答:确实我们现在救援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有这么几个单位,一是使用单位,一是监管部门,一是维保单位三方面。有时候你困了人,你摁铃或者打电话没有人接,可能是使用单位管理不到位。还有维修单位接到电话以后来不及时。还有监管单位都不知道发生困人的事情。所以说我们在发生故障的时候,应急救援的时候,统一调度、派遣或者救援协调是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维保单位救援的及时性、能力方面都存在一些缺陷。那么昆明市的应急电梯应急救援中心区也有个数据的统计,大概全年,我们平均困人的解救的时间是14分钟。市民被困的话,首先还是要心平气和,第二个情绪要稳定,第三不要去扒门 ,然后上上下下地去蹦跳。按照几率来算,其实出事故的可能性比较低。
问:也有一些市民说有一些电梯就是经常出事,这种经常出事的电梯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个是电梯本身的产品质量问题,最重要的还是维保单位的维修保养的及时性、保养的到位才能保证电梯正常使用,我们经常说故障率高一点的话,就是比如说新的小区刚刚搬进去,因为它的使用环境大家都在装修搬家,环境比较糟糕,那么你维保力量,一定要能保证电梯的正常使用,可能前期的电梯跟新的电梯的话可能故障率会高一些,电梯应急救援规范实施。
特约评论员 左丘
我觉得这个新规给大家一个定心丸。不能说100%保证他们一定会严格遵守,但是我相信这个应该会有相关的部门,会有相应的措施。比方说,如果你满足不了这个事情,是不是你明年别做这个事了?有可能你的资质审核就通不过。所有的这些人员,他都需要有执业许可,那么如果说你玩忽职守或者说你酿成事故,当然是有相应的法律去约束你的。我们经常讲安全这个问题,我认为它不是说一定要是什么,我们怎么样去确保100% ,而是说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一定会有所提升。我相信这个规范出来,一定对我们的安全有所提升。
我觉得打通报警电话是救援的开始。报警的按钮,首先第一个不同品牌的电机,我观察它位置可能都不太一样,那么有些颜色甚至标识都不太一样。第二个它距离不能跟普通常用的按钮,比如说开关门的按钮放得太近,因为我还是见过有的时候会难免误操作。我们怎么样通过设计,减少误操作,我觉得这个也非常重要。第三个,我觉得困在轿厢里面那一刻,每一秒钟都很难受,都觉得时间一下子就被拉长。被困轿厢这种情况发生以后,很多的时候是出现了一种应激综合症,困在里面感到胸闷、气短、窒息,那么这个时候说明确实是需要救援的。按现在的要求,我觉得普通市民知道,这个事是能够得到快速反应的,因为知晓了这么个事以后,就会很大程度上地减少应急综合症,都能够信任相应的单位。
为了让这一规定落到实处,我觉得像质检部门,他应当对这些规范的落实进行一些检查,比如说他应该随机去抽查那些报警电话能不能及时被接通,相关的维保单位能不能及时地展开救援等等这些。那么应当普遍地去宣传电梯安全的相关知识,并且组织相应的演习演练,我觉得这个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