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焦虑如何破?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人工智能焦虑如何破?

提要:未来99%的人将沦为“无用阶层”, 只有1%的人能够幸免。

  未来99%的人将沦为“无用阶层”, 只有1%的人能够幸免。

  “无用阶层”的说法是《未来简史》作者凯文·凯利的发明,意指每个人都可能会因为AI(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而失业,到某一天,机器人甚至可以代替人去打仗。

  那时,很多人就会变为没有经济价值和“用途”的无用阶层。

  这种焦虑已经随着人工智能的使用越来越明显——智能服务机器人、速录软件等产品已经让对应行业的从业者们倍感压力。

  焦虑背后的力挺

  人工智能一直是近年来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人工智能对就业有哪些影响?如何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以及业内专家就此话题发表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提出,随着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提出,以及多年来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智能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他认为,国家应加快打造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加强人工智能基础和应用人才培养,推进各行业积极应用自主可控的开源深度学习平台。同时,还应大力推进智能云工程,支持开放平台的建设,以此加速产业智能化。

  根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上分享了一个基层社区科技抗疫小故事:

  广州有个城中村小区,差不多有7万人,一个网格单元就有2万人,但是整个小区网格管理员只有7个人,如果用人工测温、手工抄表或者物理隔离等传统手段,肯定是不行的。在今年2月的疫情高发期间,政府在社区通过智慧社区防护平台、前端应用智能通道、智能摄像机,以及智能无感远距离测温和人脸身份识别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在后台通过AI大数据对整个小区人员进行大数据管理。这就形成了精准治理,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节省了一半人力。

  让他感到自豪的是,这样超大型的社区,从疫情爆发初期到现在,没有一例确诊病例。刘伟表示,人工智能使得社区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更加智慧。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今天已经重新定义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一小时生活圈”的梦想,今天已经通过智能化轨道交通实现。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早上可以在广东珠海喝早茶,上午到100多公里外的佛山工厂验货,中午可以在广州品着粤菜,招待客人,下午可以回深圳的办公室办公,晚上还可以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边接待国际客人。

  人工智能对于教育、医疗以及政务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介绍,在智能医疗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健康医疗产业创造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手段。

  在防疫主战场武汉市,科大讯飞电话机器人仅用6小时就完成100万居民的筛查随访,提升疫情筛查效率20倍以上。此外,科大讯飞韩语版电话机器人也在驰援国外疫情防控,在首尔、大邱等地常态化使用。

  除了生活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在生产领域也有很好的前景。

  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认为,人工与工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大有可为,应加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产线和产品中的应用。

  詹纯新认为,每一次科技革命只有与工业制造深度结合,推动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才能带动生产力的飞跃。人工智能的战略性地位和“头雁效应”,更应体现在与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上。由此推动产线、车间、企业的根本性变革,重塑生产运营、产品服务、组织流程等业务场景,打造创新业态。

  加快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

  “当下,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按下了‘加速键’,随着技术的成熟普及,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关于加强研究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影响及对策的建议引起多方关注。

  江苏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江苏省人社厅近期对1047户制造业企业、68万名职工进行了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重塑就业需求和就业结构提出新挑战。人工智能催生了一批新岗位。在被调查企业中,使用机器人技术装备后,增加技能技术岗位的企业达到25.83%,增加工程师或技术研发岗位的企业达到29.4%。二是对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人工智能的应用导致产业、就业领域、工作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现有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亟待适应新技术创造的新岗位。尤其是一线操作岗位职工需要不断提升数字操控、信息处理等能力,以适应岗位变化。三是对规范劳动用工提出了新任务。

  来自生产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公司纺织车间主任粟琼感受更直接。她说,人工智能在传统制造业的应用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一线职工劳动强度。但对许多职工来说,也面临着提升自身技能素质的挑战。

  戴元湖说,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本质上是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就业。各方要顺势而为,统筹考虑,综合施策,在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同时,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建议,加快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他介绍,天津大学在智能机器人、智能电网、无人驾驶汽车、脑机交互等研究领域与世界同步,在认知计算、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语音信号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核心理论方面,有长期积累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这与天津拥抱智能新时代、打造智能新经济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天津在智能科技领域布局力度大、措施实,对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给予倾力支持。”李家俊介绍,随着天津大学推动新工科建设的深入,学校启动了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第一个校级引导平台,着手设计建设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未来智慧化工与绿色能源平台、未来建成环境与建筑等多个新工科人才培养引导性平台。

新浪地产
关键词:

智能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智能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