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回应:力争给30%的电梯上“养老保险”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陆续公布对2019年两会代表委员建议及提案的回复,其中有代表委员再度提及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市场监管总局回应称,力争给30%的电梯上“养老保险”。
据了解,当前部分电梯存在管理和维保不到位,电梯困人等故障时有发生。市场监管总局回应称,拟出台《电梯安全条例》明确电梯维保责任方,将继续督促各级政府建设完善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及时实施救援,将深入推动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推广“电梯养老保险”等新模式,加强对电梯安全的监管。
维护保养单位不一,
拟出台法规明确电梯维保责任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已明确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但未规定电梯的维护保养必须由制造单位进行。
在实际生活中,有的电梯是生产厂家在维护保养,有的是第三方在维护保养,权责不清易产生纠纷。
总局针对上述人大代表建议明确回应称,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在制定《电梯安全条例》等法规时,明确电梯维护保养必须由制造单位进行的可行性,试图明确电梯制造、安装、使用等各环节权责关系,推动制造企业向服务业转变,从而建立权责清晰、职责明确的电梯安全运行责任链条。
值得一提的是,《电梯安全条例》曾被列入总局2019年立法计划,但今年3月,总局公布2020年立法计划之中,《电梯安全条例》已不在其列。
力争给30%的电梯上“养老保险”
记者注意到,2019年两会期间,时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曾在回应记者提问电梯安全时提及,目前我国在用的电梯628万部,保有量、年销售量位居世界第一。
据悉,一部电梯平均使用寿命为15年,目前不少电梯都面临步入“老年期”。张茅曾表示,针对老旧电梯,将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特别是要创新电梯安全的风险分担机制,会同银监会、保险公司,积极推广电梯的责任保险制度。据介绍,目前购买商业保险的电梯在25%左右,2019年底要达到30%以上。
市场监管总局此次回应代表委员建议时再度明确, 在广东、宁波、杭州等地试点基础上,将推广“一方投保,多方受益”、“保险+服务”、“电梯养老保险”等保险新理念和新模式。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不同形式推进电梯责任保险,覆盖电梯约130万台,占全国在用电梯21%,计划实现覆盖30%电梯的目标。
推动形成以维保效果为定价的机制
总局回应上述代表建议时还表示,将积极推进电梯按需维保和检验检测改革,推动以维保效果为定价的机制形成,提升维保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企业提升维保质量的内生动力;同时加大使用、维保单位选择权和自主权,切实落实维保单位保障电梯安全性能和使用单位自行检测的主体责任。
记者关注到,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要求各地进行为期三年的试点工作。
意见明确规定,研究制定电梯维保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指标,如乘客最关心的故障率、停梯时间、救援时间等,引导使用、维保单位从“重维保过程”向“重维保效果”转变。
强化使用单位责任,按照有关要求开展自行检测,不具备自行检测能力的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维保单位或经核准的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承担检测工作。
调整定期检验周期,新安装电梯监督检验后6年以内,每3年检验1次,在不实施检验的年份每年检测1次;使用6年以上、15年以内的电梯,每2年检验1次,在不实施检验的年份每年检测1次;使用15年及以上的电梯,每1年检验1次、检测1次。
督促完善电梯应急处置平台
针对电梯困人等故障,市场监管总局表示,2014年以来,全国范围推进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在176个城市建成应急处置平台,覆盖213万台电梯。总局将续督促各级政府建设和完善“96333”等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加快实现救援相关数据的联网上传,并开展故障统计和原因分析,预防和减少电梯故障的发生。
据介绍,从47个城市数据显示,2019年1-6月,被覆盖电梯困人后的救援人员到场平均用时8.14分钟,实施救援平均用时9.7分钟,电梯困人救援效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