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志江:如何“装修”出“健康建筑”_新浪地产网

冀志江:如何“装修”出“健康建筑”

提要:4月23日下午,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优采)与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生态环境建材分会共同开启第十七季“健康建筑装饰装修选材之道大研讨”优采云线上论坛。

  出门戴口罩回家洗手消毒、见面“眼神问候”或“手肘礼”、线上购物、办公……2020年开年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已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消费方式,健康成为人们最重要需求与愿望,健康防疫住宅成为消费者首要选择,也成为装饰装修行业的重点开发对象。但健康住宅装饰装修用材又是如何选择?绿色选材是否有标准工具?在后疫情时代,装饰装修建材企业又该如何生存、突破、发展?

  4月23日下午,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优采)与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生态环境建材分会共同开启第十七季“健康建筑装饰装修选材之道大研讨”优采云线上论坛,并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特邀8位绿色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权威专家、地产界资深人士、装饰设计界资深专家及生态建材企业家共同见证,进一步研讨健康建材选材,分析装饰装修建材未来发展之道。

  会上,绿色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健康建材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冀志江博士以《如何“装修”出“健康建筑”》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

  冀志江:各位嘉宾、屏幕前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说一下健康建筑对室内环境品质的要求。现在国内国际上有一系列的标准,其实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建筑的定义,给出了15条很简单又能说明问题的要求,其中一个要求是会引起过敏的化学浓度应该很低。这个要求在相关的空气质量标准里都有具体的数字要求。另外里面明确提到为满足这个要求,尽可能不使用有易散的化学物质的胶合板,这个其实很难回避。此外要求有换气的设备,特别是高气密性、高隔热性的空调系统,换气系统有一个规定。

  我着重谈一下和我们建材相关的,为健康建筑做出贡献的。健康建筑室内环境的保障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备、空调、新风系统等;另一方面是材料,比如说要求室内全年保持在17-27℃,健康的湿度保持在40%到70%之间,包括对二氧化碳的浓度、粉尘浓度,现在就是PM2.5和PM10,以及噪声问题。

  我们知道湿度其实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细菌病毒,在相对湿度40%到70%之间时,病毒的活跃度是比较低的。过高的湿度下,病毒的活跃度会增加,过低的湿度也会增加。所以可以看到室内健康环境要求的湿度是在40%-70%之间。

  还有一点,15条要求里面第15条:建筑材料中含有有害物质,建议竣工以后过一段时间入住。这个要求实际上很含糊的,无法量化要求。你装修的时候,房间通风、排污多长时间合适呢?我们花几百万买的房子,如果搁一两年不住,其实就是一种资源浪费。老百姓几乎以一生积蓄买到的房子,放一两年不住,应该是很不好的一件事情。在材料方面如何控制污染,或者是不发生污染,能装修后尽早入住这个建筑,达到健康的标准,那才是我们理想追求的。

  我们知道房间装修之前要进行设计,包括功能性设计和美学设计,房子布局、结构等固有的东西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认为在装修的时候应该具有可变性,特别是西方国家装修的时候特别考虑功能区分的可变性。

  大面积的套房可以进行功能性的区分,小面积的房子很难区分,这种情况下功能性设计和美学设计就成为了一个难点。如果能把一个很小的房子设计成空间很大,使用性很灵活,感觉非常舒适健康的环境,就是高水平的设计。

  我不是搞设计的,我们是搞材料的,但也是搞建筑和环境相关的材料。装修的时候往往这方面设计师追求的更多的是美感,在追求美感时可能用到大量的装饰。我们认为应该尽量控制材料的使用量,轻装修重装饰。

  首先可以降低材料污染的风险。不能说所有的材料都有污染风险,但是没有污染的材料是很少的,这一点我们应该特别意识到。另外少用装修材料,可以保留我们空间的体积,我们买的一套住房,其实更多的是希望有很大的空间体积,有了大的空间体积才能增加舒适度。

  举一个例子,大的空间体积可以抑制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我们很多的房子是没有新风系统的,从能耗和建筑舒适度的角度讲,外界环境的温湿度比较合适,很适合开窗通风,但是晚上往往会密闭房间,这个时候如果用大量的装饰材料填充了建筑的空间,就会使室内的空气所占用的空间减少。有一个测算,如果跨度2.6米高,差10cm的高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影响就比较大。我们知道污染物气体往往密度是比较大的,越接近地面浓度越高,而人活动的空间,恰恰是在1.2米到1.4米之间,尤其晚上在床上甚至更低,污染气体会下沉。如果室内的空间比较通风,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及时排放,减少对健康的影响。

  如果你说房子隔音不好,也可以通过材料解决,可以改善保温、湿度。另外在装修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要选择环保可靠、性能有保障、舒适健康的材料。

  最早的健康建材概念是日本提出的。因为日本使用中国的文字,他们直接叫健康建材。我们国内有生态建材,我们认为是更高层面的建材。生态建材可能更多的是从大的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的,也有室内生态环境的问题。绿色建材更多的是关注可持续方面。

  对这个健康建材的讨论,国内期刊最早发表的健康建材方面的文章可以追溯到2004年《中国建材科技》上发表的文章,就叫《健康建材》。随着我们对健康建筑关注度的提升,健康建材会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也会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于健康建材的定义,比较确切的定义是使用过程中有利于室内物理、化学、微生物环境改善,对人体舒适健康且环境负荷最小的建材,称之为健康建材。

  健康建材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有益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身体健康是第一的,没有污染,不会产生建筑物综合症,就要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这个方面一会儿陈博士会给大家讲如何控制建筑污染物的排放。因为现在大量建材的使用,不可回避会造成污染,但是我们可以事先控制。

  另外除了没有污染,还要对环境改善起一定的积极作用,这里面包括物理、化学、微生物环境的改善。日本的理念也是比较先进的,其中的一点是,建材不光是关系到身体,还要关系到心理健康,和你装修的时候采取的风格或者材料使用后形成的贴近自然,有利于身心放松,有利于舒缓劳累一天后的心情。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社会发展,都是高节奏、快速度的环境,工作压力很大,到了家以后就应该有更加放松、自然的环境,这是建材从心理的角度关心、关注建筑。

  下面讲一些具体的材料,比如说相变材料,客观说,目前在市场上没有形成氛围,但是我还是要给大家讲讲。

  我认为相变蓄热材料将来会在健康建筑、改善生活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我举一个例子,地球上,我们居住的环境,之所以适合人类的生存,其实就是冰川、海洋里面有大量的水,这些水从结冰和融化的过程中调节地球表面的温度,所以水是最好的相变材料,固体液体转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在规范着地球表面的温度,才使得我们有美好的城市、美丽的乡村,适合我们居住。

  对室内环境来说,未尝不可以这么做,通过材料完全可以做,所以我们提出一个理念,要把水的相变温度提高到24℃左右。在这个范围内,当环境的温度高于24℃的时候,里面的材料开始吸收热量,环境温度低于24℃的时候再把热量放出来,这样可以规范室内的环境温度,让我们感觉比较舒适。

  总的来说,相变蓄热材料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改善室内的蓄热性,可以节能。因为建筑看起来是孤零零的建筑,实际上外界环境中的冷热影响着我们,如果增加室内建筑的蓄热性能,可以利用环境的能量调整温度。冷热温度变化、昼夜变化、季节变化都是周期性的,我们可以用材料周期性地调节。

  另外是调湿建材,也是最早在日本发展的,最近十多年,国内发展不错,最好的是硅藻泥和一些板材。由于这些材料的多孔性,也带有智能性,当很湿的时候,可以吸收室内空气中多余的水分,水分不足的时候可以释放出来。硅藻泥看似简单的材料,释放和吸收的速度,其实有比较深奥的物理化学知识,另外装饰效果也比较好。

  生态建材分会推出了调湿建材的标准,目前很多企业在应用。我们站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一个第三方的保障,让消费者更好地对产品品质认可。

  还有一个吸波建材,电磁波吸收。电磁波的污染大家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未来会是很大的隐患,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河南的某地,一个老百姓的洗手间里,用铁丝串一个灯泡往地上一扎就亮了。我们一测,发现当地的电磁辐射非常高。我们在外面抹了一层锡箔的砂浆,再测试,电磁波的强度就降下来,起码居住环境安全了,通过建材实现的。

  另外,通过建材实现化学环境污染的控制。首先是源头控制,我们已经制定了《绿色装饰装修选材评价体系》标准。还有净化技术,甲醛的化学净化和物理净化技术非常成熟。去年我们完成国家的一个重要工程时就使用了这个技术。在装修的过程中,一直监测室内空气的甲醛浓度,会发现从装修到验收,甲醛浓度都没有超标,并且这个建筑是装完就用,今天装完今天用。

  对于甲醛净化的问题,现在的净化技术是相当成熟,材料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当然了,我们也设计了净化的标识,积极推动空气净化建材的发展。现在市场上很多空气净化建材的发展都与我们做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最后,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这次的疫情就是属于微生物污染。现在的技术其实非常成熟,比如抗菌防霉的问题,只有墙面没有霉菌,老百姓才知道这个材料不发霉,如果我们采用了措施,完全可以预防室内的微生物。壁纸这些防霉性较差,一定要进行处理。“十三五”期间,我们研发了抗病毒的技术材料。

  这次的新冠病毒,国外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不同的材料里面存活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在铜的表面上存活的时间最短,四个小时,塑料上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和材料表面的性质有关,这很好地证明了选择不同的材料对室内的微生物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铜是抗菌材料,塑料就不是抗菌材料,所以抗菌材料对病毒的影响,从搞材料的角度讲,也进一步证实了材料对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优采平台给我们提供的支持与合作,感谢大家聆听,谢谢!

新浪地产
关键词:

健康建材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健康建材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