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绍祖:建筑防水产业兴起与发展_新浪地产网

薛绍祖:建筑防水产业兴起与发展

http://news.dichan.sina.com.cn新浪地产作者:薛绍祖2019/10/28 11:09:26 新浪地产
提要:35年来培育、扶植建筑防水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的业绩卓著,在国内外有深远影响。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走过了35年历程。35年来培育、扶植建筑防水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的业绩卓著,在国内外有深远影响。可喜可贺!

  过去100年建筑工程有三个高速发展期;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30年代,高楼大厦林立,地下空间开发;第二个高速发展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0年代,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标准化,地铁等交通工程大扩展;第三个高速发展期是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引发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刺激建筑业、交通工程业的突飞猛进。本文用图书、实物和历史事件回顾,叙述在建筑工程三个高速发展期中,建筑防水产业,从孕育到成形、壮大的过程。

  一、建筑防水母材-地沥青、沥青及柏油

  《地沥青沥青及柏油》1940年代初前苏联第一版,1958年我国大连工学院将1952年修订补充第三版翻译出版。书中记述“1878年俄国学者第一次在国际文献上,发表了石油分馏残渣,可用作制取建筑用沥青的原料”。1810年法国里昂,沥青油膏铺设建筑防水层首次应用;十年后,在意大利热那亚出现了沥青油膏夹纸质胎基的防水层,也就是“沥青油毛毡”的前身。本书的第一卷详细讲述了地沥青沥青及柏油的来源。沥青分为天然沥青(地沥青)、石油沥青和煤焦沥青(柏油)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沥青是建筑防水材料的母材,本书第二卷第二篇讲述防水材料,应是我国最早的介绍国外防水材料生产和施工的文献,见图1.1。

图 1.1《地沥青沥青及柏油》

  二、防水专著的问世

  经历第一个高速发展期之后,欧洲出现了建筑防水专著,图2.1为从捷克文翻译的俄文版《防水》一书,1961年版本。该书汇集了1930年代和1940年代欧洲的建筑防水技术和工程实例,见图2.2。

  图2.1   欧洲的建筑防水专著《防水》

  图2.2  《防水》一书内容节选

  三、防水施工手册

  防水施工手册的出版,标志着建筑防水产业的成熟度。1940至1950年代欧洲各国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迅速铺开;用沥青卷材的结构外防水层系工程防水的基本做法。同时,各国的工业厂房屋面,也推广设计卷材防水层,前苏联1957年出版的《屋面卷材施工手册》图文并茂,版本精装小巧,便于施工现场携带,见图3.1。卷材防水的细部构造,见图3.2。

图3.1 《屋面卷材施工手册》

图3.2 屋面卷材防水的细部构造

  四、我国的建筑防水溯源

  清末民初一位在荷兰轮船上的华人打字员,在打印文件时,发现一份在水泥中加入化学物质,可使水泥快速凝固,用于轮船渗漏水的修复和砖石建筑的渗水处理。聪明的打字员私藏了配方;不久辞职,开创了新的事业。打字员的传人,1947年,投资成立上海万利油毛毡厂,厂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407号,这是中国第一家防水材料厂。产品有用于建筑物堵漏的“防水浆”。天津的传人是著名工匠傅振海,持有五钒防水剂配方。在1956年至1958年的特殊社会环境中,上海油毡厂和傅振海均将自己的技术秘密献给国家,详细配方见图4.1、图4.2和图4.3。

图4.1 上海油毡厂防水浆配方

图4.2 傅振海防水剂配方

图4.3 1959年出版《特效防水技术》

  1959年傅振海特效防水技术在新建北京车站的地下人行通道成功应用,实践证明了它的防渗效果。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姚源道在应用“傅振海灰浆抹面防水技术整治隧道漏水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了全面改进与推广,吉林铁路局于1963年5月下旬在鸭大线第一北老岭隧道召开了现场会议。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所傅振海等同志亲临指导。傅振海专家给会议作了报告,並进行了堵漏与抹面防水的示范表演。

  1974年GB 326-73 沥青纸胎防水卷材(图4.4)国家标准的出版发行,标志着防水产业的初具规模和质量控制的社会要求。

图4.4沥青纸胎防水卷材国家标准 

  五、地铁工程防水

  北京地铁1号线是中国最早建设的地铁系统,它使首都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而且也早于首尔、新加坡、旧金山、华盛顿等城市。毛主席亲自批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北京市市长彭真亲自参加开工典礼。1969年10月1日开始封闭试运营,运行区段由北京站至古城站。1973年4月23日,北京地铁1号线延长至苹果园站。隧道结构外防水构造,见图5.1、图5.2。区间隧道变形缝的加强措施,见图5.3。

  1985年作者参与建设部一个防水调研项目,在当年的夏天作者会同北京城建设计院的同仁,夜间地铁停运后,对木樨地至苹果园区间隧道作了渗漏水考查,亲眼目睹了运营16年结构防水的效果。见图5.4。 

图5.1 地铁明挖结构防水总结

图5.2 隧道结构外防水构造

图5.3 区间隧道变形缝的加强措施

图5.4 建成16年后干燥的道床和变形缝部位实例

  地铁建设促进了建筑防水行业的建设与发展,使我国的建筑防水技术挤进国际先进行列。GBJ208-83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GBJ108-8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第一版先后问世,就是建筑防水行业壮大的体现,见图5.5、图5.6。

图5.5 GBJ208-83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图5.6 GBJ108-87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六、卷材防水层

  卷材防水层分为: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见图6.1。

  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外的合成高分子卷材涌入中国市场。沈阳、济南、北京,先后从国外引进高分子卷材生产线。国内迅速出现中小型的仿造卷材生产线,从起源地河北、上海等城市,推广到珠江三角区域;短短数年,产能过剩。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指导和帮助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特别是质量提升方面,具有卓著贡献。

  七、对防水产业发展的记述

  防水产业发展的记述,首推李承刚著《建筑工程防水技术与应用》,见图7.1;朱冬青作序“李承刚先生自1958年起,从事建筑防水研究工作多达半个世纪,是中国现代防水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该书记录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成立三十多年,防水技术进步和防水行业的成长发展。传承了国内外近代防水技术的发展成果,是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

  图7.1李承刚著《建筑工程防水技术与应用》

  年青一代的防水人张婵,基于对老一代防水人的敬仰,对叶琳昌建筑防水创新精语作了解读,编著了《建筑防水创新与发展》一书,见图7.2。叶琳昌1953年进入建筑业,是众多亲历、目睹新中国建筑防水事业进步发展、卓有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之一。1985年他率先提出要把屋面防水看成“系统工程”;1996年,撰文提出了地下工程防水“减少约束、防止开裂、多道防线、刚柔结合”的全封闭设防理念。在长期的建筑防水工程实践中,对防水行业的基本常识、创新发展,总结了54条通俗易懂的警示言语,颇具哲理。

图7.2 《建筑防水创新与发展》

  八、国外的建筑防水

  库巴尔著《建筑防水手册》第二版2008年出书,见图8.1。Michael T. Kubal(北卡罗来纳州)1952年生,是A. J. Jones建筑公司的首席运营官。曾在数百万美元的建筑项目中担任项目管理以及建筑装修和维修的主管。具有丰富的工程建设和管理经验;著作还有McGraw-Hill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围护结构和建筑工程质量》等。该书的亮点是,库巴尔提出客观鉴别建筑物渗漏水的经验通则。

  甲—90%/1%通则:建筑物90%的渗漏水问题都发生在总建筑或结构外表面积的1%范围内(The 90%/1% principle: 90 percent of all water intrusion problems occur within 1 percent of the total building or structure exterior surface area.)。

  乙—99%通则:大约99%的建筑物渗漏水缘由,都不是防水材料本身或着防水系统设计的问题(The 99% principle: Approximately 99 percent of waterproofing leaks are attributable to causes other than material or system failures.)。

  这两条通则是统一、关联的。以鉴别大型工业厂房屋面渗漏水为例,绝大多数项目的渗漏水都在总建筑面积的1%范围内。屋面工程渗漏水的表现,如结构的穿通管道口渗漏水、卷材在女儿墙收口处的渗漏水,都不是材料的问题,而是施工作业不周的问题。

  库巴尔在确立这两条通则的缘由下, 编写该书的总基调是,着重汇集建筑围护结构的细部构造设计资料;乃该佳作的特色。因此,本书在北美建筑界的影响面宽广,被众多设计事务所、建筑防水文献资料引用。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总工程师张勇博士,将该书翻译为中文版;2012年2月1日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印刷发行,见图8.2、图8.3。

图8.1 库巴尔著《建筑防水手册》原版

图8.2库巴尔著《建筑防水手册》张勇翻译中文版

图8.3库巴尔著《建筑防水手册》编辑推荐文

  九、几点认知

  1、以沥青为母料的防水材料在世界范围的应用仍有相当广度;但在中国确彻底衰败。究其原因是国产沥青的品质问题。客观的分析,现代石油精馏的技术进步,将石油的有效成分提炼的趋于“一干二净”,其残渣—沥青的品质,用于防水材料生产越来越差。若要振兴以沥青为母料的防水材料,必须在石油提炼的行业,制备满足特定防水材料要求品质的沥青;换句话说,制备防水材料专用沥青。以沥青为母料的防水材料有其独特的功能,是高分子合成防水材料不能兼具的。呼吁:不能让我国这个行业消亡。

  2、库巴尔的两条通则,北美在仲裁房屋渗漏水业主的投诉争端时,得以应用。如果我们中国也认可运用这两条通则,将会涉及一些政策性规定的重新评估。例如,有文件规定,设计师要对自己的设计终身负责。渗漏水多半不是设计方案问题,而是施工作业人员,对细部构造的施工质量问题;要设计师负全责,就冤枉设计师了。相类同,房屋渗漏水要材料生产商负责,也是不适当的说辞。

  3、卡罗尔(Reuben H. Karol)著《化学灌浆与土壤稳定》第三版(2007年),在将灌浆实践的补救趋势转变为预防性用途之后,第三版涵盖了化学灌浆方法和应用的所有方面。请关注这一句话:“在将灌浆实践的补救趋势转变为预防性用途之后(Following shifting trends from remedial to preventive uses of grouting practices, )”,联想思考我国的现状 。

  我国以化学灌浆为主要手段的建筑围护结构渗漏水堵漏,已经形成产业。建筑物渗漏水如人体的癌变一样,是不可能根治的。我们应在维护结构建造时,下大功夫保障它的质量。热心堵漏赚钱的志士,应在维护结构建造时,用化学灌浆手段,保障工程质量。盼重视卡罗尔的“将灌浆实践的补救趋势转变为预防性用途的理念。

  4、叶琳昌教授在防水哲学的论述中讲到:“如何把目前防水工程中因专业分工不同,而彼此分离的质量目标进行优化、整合,同时也只有把弄清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界限,通过正题、反题的论证,在“交换、比较、反复”的基础上,把两者之间的相背性、对立性,转化为同向性、同一性之后,才能使有关问题愈辩愈明,从而达到深化改革的预定目标。”借以作为本文的结语。

  参考文献

  1、P R leaking envelopes BY MICHAEL T. KUBAL. INTERFACE, January 2001

  注:文章略有删减

来源:中国建筑防水协会(35周年征文选登)

新浪地产
关键词:防水行业  35周年  

防水行业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防水行业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