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对话:未来住宅设计的创新方向_新浪地产网

高峰对话:未来住宅设计的创新方向

提要:5月21日,2019年住宅设计趋势论坛暨德国高仪·中国住宅设计精英榜颁奖典礼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住宅设计精英榜单在现场正式发布。

  5月21日,2019年住宅设计趋势论坛暨德国高仪·中国住宅设计精英榜颁奖典礼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住宅设计精英榜单在现场正式发布。“2019德国高仪·中国住宅设计精英榜”,是由新浪地产(微博)和德国高仪联合主办,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为指导单位的住宅设计测评,旨在打造行业内最具影响力住宅设计师榜单,为消费者选择优秀设计师提供参考。希望通过榜单的力量,提高住宅设计师设计和服务水平,为设计精英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本次赛事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万余件作品,参赛设计师超过5000人,覆盖设计师200万人次,百余家媒体共同为大赛发声。通过大众评审和专业评审四轮评选,层层递进,评选出参赛作品成绩,兼具公正性与权威性,打造中国住宅设计权威榜单。新浪地产设计对此进行全程报道。

对话现场

  发布会现场,新浪地产总经理唐茜;当代置业(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技术官陈音;维思平建筑设计主设计师、董事陈凌;RWD黃志达设计创始人及董事长黄志达;大观·自成国际空间设计创始人兼设计总监连自成等嘉宾一同围绕“未来住宅设计的创新方向”进行对话交流,以下是会议实录:

       唐茜(主持人)都说人的一生需要有4套房子,一套是刚需,一套投资,一套改善,另外一套则是情怀。所以住宅和每个人密切联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家的梦想。第一个问题请问维思平建筑设计陈凌总,您曾说过,一个好的城市是适合步行的,一个好的建筑是从街边生长出来的。那您认为好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陈凌:好的建筑是从街边长出来的。一方面我们社会发展很快,科技的发展很快。比如手机上网,手机是线上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线下的生活越来越短,越来越宝贵。另外一方面,我们在城市通勤上班,很难有机会面对面的交流。所以从居住来说,线下住宅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把线下空间打造好是很关键的工作,包括打造有爱的空间、团聚的空间,这个就是线下空间的打造。

  另外要引导大家甚至诱惑大家走出家门,走到社区里面去,走到街上去见更多的人,不止是见家人,还要见到朋友和街坊。好的社区还有好的工作场所,这便是更理想的居住环境。还有一点,每个人有不同的需求,这些个性的尺度,要回到一个单体——个人。因此我们提出行走的城市。科技虽然发展很快,通过芯片、网络人类的智慧可以无限延展,但是人类走路速度和几十万年之前还是一样的。每个人感受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个是要真正关注的,一个很近的尺度,不是开车,也不是骑着车,通过步行发现一些新的视角,但是最重要还是要考虑线下空间、步行的速度、更近距离的交流。

       唐茜(主持人)您的主张是好的住宅应该是有温度,注重交流,注重人和人之间对话的。请问一下当代置业陈音总,您有过很多项目上的合作和交流,和陈凌总有很多相似的观点,刚才也在演讲当中讲到回归自然,您认为如果回归到一个最质朴的环境,会不会限制设计师的想象空间,给他们的发展空间太小了?

       陈音:我确定不会。今天的中国由于经济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可以消费设计。原来的设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原来所谓的设计应该是画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这么广泛的对文化消费,对设计消费。但是今天到了这个阶段,因为人越来越个性化,而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一定要通过个性化的设计来满足。对于整个行业,对于建筑行业和住宅行业要关注的是如何去创新,但是具体到个人,没有所谓品味高低之分,每个人的品味都是合适的品味,喜欢都市还是园林都是可以的。每个视觉设计师在未来都有更加光明的职业发展前景。

  当代有一个现象,比如在设计中,建筑设计师一平米400,室内设计师一平米1000。因为室内设计师关注的内容会更加复杂,而且他的设计体系也好,语境也好。和建筑设计师不太一样。但设计师是不是会被束缚,我相信绝对不会。设计如果没有对自然的理解和经验是绝对做不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建筑设计也好,室内设计师也好,是有自己的个性设计的发展,其实有无限的空间。

       唐茜(主持人)也给在座的很多设计师加油打气,作为有责任感的地产企业欢迎各位设计师开展合作,我们可以从设计方面回归到自然,赋予更多个性化的内涵。大观·自成国际空间设计连自成连总设计了很多的豪宅、高端住宅。刚刚我们提到个性化,从您的角度,豪宅的发展空间变化有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连自成:台湾和大陆非常不一样,台湾的精装修市场没有大陆发展这么猛烈,台湾维持在一种基本设施个性化设计之后,大部分的客户是以他选择自己喜欢的设计师来一起为他完成住宅的梦想。这个在台湾一直是很自然的。反观台湾很多精装修,台湾每户都一样吗?回家会不会走错?实际上精装修的过程当中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知道每个家庭是独一无二的,所追求自己梦想中的家当然也是不同的。所以精装修交付之后,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会做局部的修改,那是因为作为设计师来说是无法满足所有的客户,只能尽可能在开发商和市场中间达到一个平衡点,抓准这个楼盘需要的定位。但是我们也知道,精装修的设计其实对设计师来说是非常特制的设计方式。因为对于色彩、造型、美感,有很多想法需要注入精装修的几百套,上千套的住宅。但是一旦你把个性赋予之后,你可能框住了别人,对于入住的客户来说反而是一种限制。所以其实我们在进行精装修的时候是非常理性分析材料、色彩,包括所有要装配进去的设备,是不是可以提供给未来购房者更多的可能性。

  这其实也是一种包容性更高的设计。比如这个墙面上保持留白,但是这个留白是恰当好处的。我们一直在做这些设想,真正的住户进来的时候缺乏什么?豪宅未来的趋势,我始终这么觉得,人的灵魂是最重要的。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的室内设计工艺、工法,设计的手法,。其实我觉得和客户最重要的阶段是聆听这个部分,聆听客户内心灵魂深处的声音。你已经进入这个客户的灵魂,当你设计的时候,才可以把客户内心真正的感受表现出来,这个时候设计师和客户之间才可以达到平衡性的状态,产生一种共鸣,客户也可以相信你,达到设计上的美学高度,这个是最完美的。所以我认为足够的沟通,是愿意聆听这个事。

       唐茜(主持人)一是精装修要和开发商打交道是非常需要包容性的设计,要满足功能成本和多种需求,包括对材料的综合设计理念。二是未来客户之间的豪宅要学会和业主更深入的沟通。像高仪的陶总讲的到大道至简,可以灵魂对话至最初始的状态。接下来要问一下RWD黄志达黄总,今天下午谈了产品的创新,也讲了技术的创新,我想请您谈一下模式的创新,因为您提到了EPCM的模式,能不能和在座的同仁分享一下。

      黄志达:作为设计师,我一直在思考,设计如何有自主性的创新。我们的创新源于建筑和室内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室内很多时候很难有大的空间发挥,他做的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而然要梳理生活所需要的功能和功能的细节化。这样的一个设计最后还是要靠落地。我觉得落地的还原率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说我们很多探讨是和委托方。不论是自然住宅还是开发领域都一样。有时讨论得很多,后来落地都不见了,这个是很糟糕的。回看成熟的地区和发达国家,其实在EPCM的角度上,我认为在中国大陆来说估计还有很长时间才能真正走到EPCM。因为有信任的问题,程序的问题。我觉得设计师或者和工程完全可以做管理顾问,只要他是中立的,做好所有设计后,他所有的产品背后的梳理,包括按照成本来推到质量最好,也可以让最有品质的来做所有的参数给委托方,建造方做评估,由他来决定去购买。我觉得这个是很好的一件事。

  第二就是本质上设计,我们更希望把供应链推到前面去,让标准化、模块化和整体的落地的更好地结合。设计落地性的还原,或者批量的建造的过程当中,可以达到更快速和品质的稳定性,这样的话最受益的还是普通老百姓。所以EPCM就是一个管理。

      唐茜(主持人)虽然这个模式在中国现在还不被大量应用,但是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对所有的设计师也提出了整合能力的要求,能不能做好这样一个系统是关键。最后希望每位大咖有一句话给予台下设计师,因为台上的设计师是台下年轻设计师期望的未来,所以请各位用一句话结束本次论坛。

      陈音:希望大家为未来城市设计未来的建筑。

      黄志达:设计不止是靠天赋,后天的努力更重要。

      陈凌:为人的创新,我们面临机器人的挑战。

      连自成:设计师就是回到初心,用灵魂做设计。

新浪地产
关键词:

设计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设计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