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梁行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报告
2月20日,戴德梁行(微博)研究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报告,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研读,并就文件中粤、港、澳三地未来的合作发展、产业、基建、规划等方向结合现状进行了分析展望。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文发布。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张晓端女士指出,不论是区域合作的方向还是中心城市的划定都与此前的预期基本吻合,这反映出规划纲要本身对市场及现状的尊重,发挥现有的优势,谋求更深入全面的合作融合以增强整个区域的发展动能,甚至将这种新的动能辐射影响到更广阔的范围。规划纲要同时对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科创中心、基建交通、产业体系等多方面均做出了明确指引,为大湾区建设工作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推进粤港澳三地全面对接
“广东省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加强沟通协商,稳步落实《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与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放眼全球,不管是旧金山湾区还是纽约湾区都通过成立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之外的跨区域性机构从规划、协调等多方面推进区域融合。在广东省内部,珠三角协调发展的步伐推进已久,城市间体制、制度等方面无太多差异,合作密切;然而“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社会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等方面的既存困难中,清晰可见规划纲要对粤、港、澳三方协商合作以消除壁垒、探索新模式、激发新动能的要求,粤港澳地区间的融合乃重中之重,也将会是未来湾区发展的挑战所在。同时,涉及各领域的湾区协调机制和具体落实举措将持续出台,从货币、金融、法律等多方面推进三地对接。
2. 中心城市发挥重要的核心引擎带动作用
“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不同于其他多数湾区经济体明确单一的中心城市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国两制、强市鼎足而立”的特殊背景下,既出于国家发展战略考量,也以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确立了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每一城都实力雄厚并各具特色。
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香港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产业,能够提供最便捷的国际融资服务,对大湾区乃至全球极具辐射影响力。同时,香港拥有众多一流的高校和高端科技研机构,在科技研发、知识产权和相关运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是打造粤港澳科创湾区的源头支撑力量,此外其国际航运、航空枢纽的地位也极具影响力。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经济日趋多元化,对推动大湾区建设亦具有重大意义。广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具有深厚的积淀,扎实的产业基础及丰富的科研人才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为湾区建设提供多方位的支持。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科创板块中可谓翘楚,不论是高新技术产值还是其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在各大城市中都居于前列。龙头企业、高成长的初创型企业及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共同构筑了深圳科创产业持续发展的企业梯队。这都令我们相信,深圳将逐渐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3. 规划重要节点城市,珠江西岸迎来发展提速
“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除了核心城市,其他城市在协同机制的带动下也将逐渐消除市场分割和过度竞争,实现功能互补。在珠江东岸,广州东部和中部—东莞—深圳—香港这条黄金轴线上集聚了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在珠江西岸,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及可能建设的深珠跨海通道等重大基建项目是加强东西两岸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湾区西岸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4. 深度融合强化发展科创产业,打造完善的生态体系
“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正如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系列研究报告之《科创内核驱动湾区发展》中所说的,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础和世界知名湾区发展特点可以看出,粤港澳已经具备打造科技湾区的条件——科研教育、创新创业、生产制造、资本集聚等,而广州、深圳、东莞、香港等地恰恰具备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优势,将共同且有效的促进产学研结合、企业发展及创新成果的转化。实际上,处于广深段的科创产业融合已深入开展,目前深圳作为科创中心产业外溢对东莞的带动、广州密集的教育资源对深圳的支持等不胜枚举,随着科技走廊延伸至香港、澳门,相信其将成为打造粤港澳国际科创湾区的核心带动力量。
规划纲要同时指出,“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支持设立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实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鼓励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发展前景可期。
5.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
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是湾区融合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多项增强湾区联系的重大工程得以快速推进。广东正在按照国家要求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计划于 2019 年上半年出台,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可以预期,大湾区城际铁路将较原有规划更加发达密布,而结合规划纲要提及的近期至 2022 年的目标,预计未来四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大大提速。
6. 合作平台迎来发展利好,重点区域前景可期
“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前海、南沙、横琴作为湾区融合的示范区,此前已取得不少成果——至2018年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引进港澳企业10,800家、南沙和横琴自贸区也分别有2872家、2744家,且港澳企业增加速度不断提升。已集聚多重发展利好的三地再次作为粤港澳合作发展重大平台被寄予厚望,预计前海的发展空间、产业前景、配套政策及服务等都有望迎来进一步的利好;南沙、横琴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在“构建‘半小时交通圈’、打造华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地、高水平建设珠海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等一些新的重大举措下,也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此外,规划纲要还明确了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东莞滨海湾地区、佛山南海区等多个区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作为湾区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这些区域的发展无疑会迎来更多的利好与支持。
戴德梁行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业务发展总经理及高级董事江冰河先生表示,涵盖了宏观发展方向及诸多具体措施的规划纲要将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紧随其后,相信一系列专项规划、政策措施等将会持续出台,推进规划纲要的落实,促进湾区加速发展,一个充满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将最终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