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生产线近30条后,法库陶企提出要走“新规模化”之路
(来源:陶瓷信息)
在经历了10余年快速扩张后,法库产区形成了今天拥有81条建筑陶瓷砖生产线、年产能近4.5亿平方米的庞大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在东北三省由法库、建平、喀左、依安、桦甸大小5个建陶产区形成的区域竞争格局中,法库产区拥有规模以上建筑陶瓷生产企业43家,中小配套企业200余家,几乎是以压倒性的规模优势,成为东北地区建陶行业翘楚。
但进入陶瓷行业发展新阶段之后,法库企业不得不直面激烈的市场震荡,未来该如何走?成为产区和企业迫切需要解答的疑问。
滚雪球式扩张已然行不通
在法库产区某单一企业工业园区,近千亩土地上,已建成的5条生产线显得异常落寞。偌大的生产车间,只有1条线的机器在轰鸣,而另外4条线上的设备因多年未使用而锈迹斑斑,落满灰尘。作为法库产区2010-2015年快速扩张的一个缩影,传统规模化的扩张方式为企业带来的是难以摆脱的沉重包袱。
“那5年时间,可以说是法库陶瓷产业发展的黄金阶段。谁家的规模大、产量高,谁就能多赚钱,而现在,在当前市场如此低迷的情况下,谁的摊子铺得越大,谁就可能死的越快。”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法库作为福建陶瓷产区最大转移区,很多福建籍企业老板在法库赚取第一桶金后,在相对宽松的贷款政策驱动下,盲目地在产区内扩线以及东北三省的其他地区圈地建厂。
但随着近两年市场行情急剧下滑,巨大的产量与持续低迷的销售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而不断攀升的库存让园区企业普遍面临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利润更是被压缩的所剩无几,以往向外扩张较快的企业已经没有能力从母公司抽调资金用于分厂的再投资建设。2018年以来,法库产区陆续停掉的几个老牌企业无不是传统数量规划化扩张的牺牲品。
而记者从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获悉,今年以来,法库陶瓷产业园区强力推进陶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截至10月初,法库陶瓷产业园区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园区企业已自主关停低端、落后生产线近30条,累计压缩落后产能1.4亿平方米,29条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技改工作推进,负离子通体大理石、全瓷瓷片等高端产品正在成为法库陶瓷重点销售品类。
“一方面,我们正在对传统陶瓷产业进行大改造、大提升,从而加速实现法库陶瓷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建设进程。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美国知名品牌卫浴企业进驻,不断壮大法库陶瓷产品链、产业链,使法库陶瓷产业真正向国内第一梯队陶瓷主产区目标迈进。”法库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表示。
以“新规模化”推动品牌建设
在沈阳五洲震耀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抛光砖生产线、两条釉面砖生产线正全负荷开工,日产量超7万平方米,近千名产业工人正紧张忙碌着。
“从其发展发展角度讲,做大做强这句话没有错,但在法库陶瓷产业10余年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我们很多企业片面追求规模上的‘大’,而忽视了产品质量以及品牌建设方面‘强’的提升。这只能说明我们产区部分企业的在执行层面出了问题,而不是规模化经营思路本身有问题。”谈及规模化,该公司董事长林峰认为,企业只有做到一定规模才能具备较强的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也只有把产量拉起来,生产成本才能下来。
这句话用更直白一点的理解方式,那就是没有规模化优势,没有大的产量,就是打价格战,都可能打不过。
在谈及如何更好的推进企业规模化发展时,林峰认为,以往所说的规模化,更多的是通过扩线或再建厂以拉大企业产量,从而获得相对的成本优势、价格优势,但在当前及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规模化,应该是一种全新的规模化。
林峰表示,新规模化,首先是建立在产品的差异化以及品牌化的基础上。没有差异化和品牌化,单单是拉产量,企业生产出来的不是可以流通的商品,而是库存。
其次,新规模化思维更是对现有销售渠道的解构与重组。以往过分依赖经销商的销售方式存在很多弊端,未来市场竞争当中,专卖店、工装客户拓展、集成家居整体解决方案等等渠道下沉手段,将成为支撑企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