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刘东卫:装配式建筑标准与产业链合作探索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刘东卫:装配式建筑标准与产业链合作探索

提要:会议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做了《装配式建筑标准与产业链合作探索》的精彩分享。

  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根本性的变革,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及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方向。作为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将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来优质高效地推进城市建设,创造出绿色、智慧、可复制的城市建设“雄安模式”。然而,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尚处起步阶段,产业链存在信息共享和专业协同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生产效率与质量,企业正试图抱团破冰。

  装配式建筑如何破局?前景如何?未来市场到底谁的体系能成为市场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怎么协作?

  9月7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优采平台与河北省建设机械协会联合主办,以“专业赋能 协同高效”为主题的“京津冀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合作大会”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召开,活动组织全国优秀绿色建筑配套企业与京津冀地区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联姻”。众多协会领导、行业专家及京津冀地区优秀装配式建筑开发企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绿色建筑配套企业、主流媒体等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索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微博)卫做了《装配式建筑标准与产业链合作探索》的精彩分享,以下是会议实录:

  冯会长好,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下午好,今天很有幸在京津冀产业链合作的大会上,我和大家从技术的角度分享一下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和产业链的事情。

  今天分享的内容,是关于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生产建造全产业链合作与创新探索。

  其实,装配式建筑的产业链大家都知道是非常长的,前期包括了建设项目前期的投融资和开发。今天我想有所侧重,把装配建筑看作是建筑工业化的生产,看看这个生产、建造的过程的全产业链。这些方面其实在国外、在二战以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实践中已经非常成熟了,关于生产建造过程中的产业链,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装配式建筑的部品不见得需要生产,第二、装配式建筑的集成设计,把部品部件如何集成下来,通过一体化集成。第三,包括在现场的用装配式手段,把它建造出来。通常的生产建造环节,从国外的发展来看,应该还可以延伸到第四个阶段。考虑到它是一个高品质的完整的建筑的产品,应该包含后期运营和维修维护,总的来说,从工业化生产建造来看,有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还是举一些例子,把国外的建筑产业化和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我刚才说的生产建造方面的产业链的发展有什么启示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第二,关于工业化生产建造产业链和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大家都知道2016年以来,国家在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上,我所在的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两本的主要的装配式建筑基本的技术标准,一本是PC的技术标准,还有一本是钢结构技术标准。另外方面我们还同步编制了关于装配式装修的一本标准,另一方面如果大家了解的话,其实我们今年还有一本,一个是关于装配式住宅的技术标准,还有一本是钢结构住宅的技术标准,在今年要同步实施。

  第三,这些年装配式建筑在全国也得到了非常多的实践,在房协的领导下,这8年期间我们在全国推动了相应的工作。

  我想说到装配式建筑,还是要从建筑业讲起,其实这些年的推进中,我觉得还是应该从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顶层设计思考来看这个方面的内容,应该说它还是以一种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也发展,以转型升级为目标,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实现全产业链的战略性调整。从传统的生产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全面地提升了建筑的工程质量效能效率,而且在座的都是我们的同仁,这些年也看到了,尤其是最近这几年往上的争论非常多,我觉得根本上来讲,应该是装配式建筑很多的问题出在顶层上。比如说今天上午我也听了很多行业同仁在探讨标准化的问题,这确实是我们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我是搞建筑设计研究的,20多前去日本学习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非常羡慕发达国家的一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我觉得可以说标准化现在远远不够。同时我也是一个学建筑的建筑师,在我们设计院里建筑师可以说相当多地完全不了解相关的内容,所以制约我们的瓶颈是明显存在的。

  其实在国务院《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很多的嘉宾的看法中,装配式建筑绝不是主体结构,还应该包括装修,其实一些文件中都非常清楚。比如说在国务院的指导意见里面,包括重点任务,我想还是要给各位嘉宾读一下。

  第一,健全标准规范体系,确实我国这些年在构建中。

  第二,创新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方法应该完全和传统是不一样的。

  第三,优化部品部件生产。我们存在着一些供给方面的问题。

  第四,提升装配式施工水平。

  第五,推进建筑的全装修。

  还有推行工程总包,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等。

  应该说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最主要的一个类型,实际上发达国家这几十年有非常明确的特征。实际上我们前些年经常听到有一些大的房地产商提出生产汽车一样造房子,都是一些尝试性的东西。无论是住宅还是建筑物,手工打造行不行呢?按照传统来说肯定是可以的,但是保证一个良好稳定的质量性能几乎不可能,因为像我们的住宅是一个批量化的生产,只要是批量化的生产都可以用工业化的生产建造手段来生产一个提高效率,能具有良好品质的最终的产品供给,我想这也是一个核心。像联合国早就这有方面的定义,它是一个连续的,从生产建造的工业化来看,具有生产的连续性,第二,生产物的标准化,不管是汽车还是冰箱还是建筑物,标准化一定是基础。第三是把全国的生产工艺在各个阶段统一和集中起来,以及工程高度的无纸化,用机械劳作代替手工。

  从发达国家来看,发展的轨迹也是非常清楚的,比方说我们看到的这个项目图是日本的,从二战他们战败以后,也是面临着大量的住房短缺,基本上工业化的过程应该是中国是一样的。所以,早期的时候也是通过这种标准化在国家层面推动,从主体、PC先期研究,但是和我们国家不一样了,很快国家推动全社会独立发展起来,发达的内装产业来支撑发展,比如说工业化建造,另一方面又需要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来集成。我想前些年我们一看装配式建筑基本都是一些学结构的,弄PC的去“华山论剑”,一说结构多复杂,最终一定是完整的、性能良好的建筑产品的供给,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介绍日本的一个研究,从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对应这种大批量的建设和供给,一定要有生产的合理化和省力化。PC装备从生产建造和施工的角度就不合理,很多的工法和体系是有问题的,有效的装配式需要结合中国实际,以一种国际的视野来研究这些通用的体系,这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最重要的理念是有一个品质的保障,通过对标准化的产品,部品化的集成部的产业化,实现优良的产品,可持续性的使用、维修维护。所以说生产需要合理化,我们大量的PC根本不实现后期的维修和维护,这方面的问题很多。所以,他们从70年代研发出来的通用的体系,所有的住宅都是大空间,管线分离的,考虑到后期的维修维护从70年代就开始了,并在全国推动这种体系。

  现在展示的是日本的一个特别普通的公租房,可以看到,从产业链的供给也好,从建筑的标准化通用体系来讲非常地成熟了,不管是民间也好还是什么也好,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初级的阶段,还是有一些瓶颈的。这就是刚才的项目的内装修了,所有的项目都是干作业、装配式的装修,当然日本也不见得叫装配式,可能叫部品化的东西,不管是低端的还是高档的,因为装配化的手段,工业化的管理,真正地能造出一个具有良好性能的,像厨房还有干湿分离的卫生间、地暖产品、整体的卫浴,所有的管线接口都实现了全产业链。他们的这些施工,当然现在我们也实现工程总承包了,我认为当前中国总承包可能在一定程度真不是总承包,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工程总承包基本上是按照性能发包,拿到产品的品质和性能就OK了。所以,包括总包商按照工业化生产的工序都分布在工业化生产的厂家,按照工序一道一道地安装,这就是全产业链工业化的流程。这是日本的六本木超高层,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比如说这里面的PC要建到这么高,从产业链发达技术的衔接,真的是今天的中国不可想象的。

  第二,今天很多的嘉宾说要了解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当然这个标准也才出几个月的时间,这两本标准是60多家产学研单位群策群力编出来的,2017年已经发布了,还是要解决现在建筑业的问题,从建筑现代化的发展来考虑装配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以国际的视野和创新的精神,特别是从长远提质增效方面来提高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水平。这里面有很多要点,第一个方面是一个集成创新,它是一个系统集成的概念,现在装配式建筑通过这本标准的创立,装配式建筑建筑首先是一个完整的建筑,是由四大系统来集成构成的,由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系统、外围系统、无设备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大家去看过是非常清晰的,这里面确实是有很多的潜台词,过去在前些年的装配式建筑包括钢结构也好,大家看了很多。比如说日本发展装配式建筑,我看他们的PC近20年的发展,70%工地的变更都是管线造成的,我们现在管线都是稀里糊涂埋到不同的里面去,所以里面的问题是很多的,我们用四大系统来集成非常地清晰。其实这里面对应的发展我们国家将来的内装产业,外维护系统的产业,去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来看,外维护系统的产业我们国家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从我们今后的升级和发展来讲,是五个方向,我们要关注建筑的全寿命,不能仅仅考虑它的今天还要考虑未来怎么样,所以我们要提倡管线分离,考虑到今后的维修维护,另外是全协同的方向,不像过去重结构、轻建筑、轻机电,还有一个是全环节、全过程,我讲的就是完全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去看建筑,其实这些年我们在实践和实施,编制规范调查,可以说装配式建筑发展最大的制约瓶颈就是全产业链的发展。设计的缺陷,完全可以说是不衔接的。最近我们北京的装配式建筑,拥有非常知名的全国装配式的厂家,但是再先进的厂有什么用呢?还是会出很多的问题。其实好多传统的施工企业一点都不了解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所以就产业链来看,存在上下割断,施工单位也不明白厂家也不管,你说他们怎么做?能不出事吗?所以我们这次规范的编制,从全产业链的布局生产,到施工、到运维,以及施工之后的验收,这本技术标准也是在全国第一次编制。

  另一方面,还是技术的转型的顶层设计、一个是全面完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生产建造体系,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另一方面从装配式建筑的创新设计上,完全推荐一体化,其实这个一体化设计包括装修,其实很多的开发商也是,弄完以后绝大多数设计院不懂建筑设计,对装配式装修全国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和体系,所以非常地困难。光是一个装配式建筑和一个装配式装修就是难上加难了。况且还有下面的部品部件,我们对结构主体来规范其实叫部件,是一个部门来组成的。对内装这块,主要叫部品,现在我们内装的部品中国是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如何集成各方面存在着非常多的瓶颈。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装配式建筑的四大系统的集成,这些大家是明白的,很多问题不需要争论了。就是以全产业链工业化制造的方式,实现装配式建筑四大系统的集成、设计、建造。

  最后,我想还是举一个例子,8年的时间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领导下,我们在全国推进实施“中国百年住宅示范工程”,其实就是以国际可持续性建筑的更长远的性能,全国做了10个左右的项目,区区100万平米,主体就不用说了,全部是装配,PC等各种不同的体系,所有项目都实现了装配式的干作业装修,所有的建筑都实现了管线分离,所有的管线都不埋在PC结构里面。我刚才讲实现起来非常困难,但所有的项目背后都有起码近20家的厂家全产业链共同推动这件事,不是光由设计单位和设计院来负责的。从建筑方案的前期,所有的厂家部品全部实施,这个推动起来非常地困难。比如说这个项目中北京有一个30多万平米的公租房项目,虽然主体是PC装配,装修没有任何的实作业,所有管线都埋在建筑的主体结构里,还是取得了很多的进展。这是8年以来建筑的全产业链,都是全产业链的人在并肩作战,克服由于产业实施上的困难在做来实现百年住宅的全新的质量、优良的品质和长久的价值。我们也制定了标准和规范。把建筑的主体结构看成是两部分,第二是主体的支撑体,因为从住宅本身我们都是按50年的设计施工,把它翻倍了,100年,让建筑的主体更加地长久,不要今后大拆大建,让管线设备装修更加灵活可变,便于今后的维护维修和管理。这是上世纪70年代欧洲兴起的,在全世界也在推动,我们的邻国日本的推动由政府的角度进行的。装修完全把部品集成,装配式就是绿色的建材、核心的部品做成一个新型的供给。

  当然,成果也很多了,以全面的产业化,用全产业链的协作,从设计的标准化,部品的工厂化,建造的装配化,管理运维化,全面地实施推动我们的住宅建设的转型和升级。当然,非常非常地困难。可以说每个项目由全产业链的团队都付出了很大的艰辛,取得了非常多的进展。

  再次感谢冯会长以及各位同仁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新浪地产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装配式建筑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