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陶瓷产区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现状_新浪地产网

各大陶瓷产区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现状

提要:随着生产科技的进步,同时为了响应国家环保战略号召,传统制造业纷纷走上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近几十年来,中国现代建陶业先后经历了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等阶段,目前正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推进。在用工荒、产业升级、市场竞争加剧等背景下,多家陶瓷企业相继举起自动化、智能化大旗。

  (来源:陶瓷信息报)

  当前传统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频频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方向。

  近几十年来,中国现代建陶业先后经历了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等阶段,目前正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推进。在用工荒、产业升级、市场竞争加剧等背景下,陶瓷企业纷纷祭起自动化、智能化大旗。

  究竟目前我国建陶产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进程如何?日前,陶sir的小伙伴在江西高安、山东淄博、辽宁法库、河南、甘肃等产区展开了实地调查。

  江西高安

  产业工人青黄不接

  自动化提升正当其时

  目前,江西高安产区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主要集中在窑尾,针对一些劳动强度较大的生产环节基本上都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尤其是一些规格较大的地砖生产线,产区绝大多数企业均采用自动打包机,极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据了解,近两年产区新建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相对更高,如今年刚刚建成投产的忠朋陶瓷5万平米瓷片生产线采用了全自动机械手进行码包,不仅可以提高码包速度,同时还具备记忆功能。

  除了窑尾的一些自动打包机、机械手码包等设备,高安产区部分企业生产线还引进了智能储坯线,可以将砖坯存储起来,从而对抛光、磨边等工序进行调配,增加了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由度,同时,也能减少砖坯对存储仓库需求。

  据了解,去年江西省工信委对高安产区建陶产业提出“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发展思路”,指明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方向。江西瑞阳陶瓷集团董事长陈光辉表示,智能制造一定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但是目前高安产区实现整线自动化、智能化比较难,主要是现有企业受过去场地规划限制,很多生产线无法实现整线自动化、智能化,仅有部分工作强度大的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如大量使用自动打包机、自动码垛机、自动捡砖机等设备。

  江西新景象陶瓷董事长喻国光介绍,目前高安产区用工较为紧张,经过十年时间的高速发展,过去培养的一批产业工人因为年龄较大,已不再适合车间的高强度工作,而年轻一代又不愿意进一线车间,因此今后大部分厂家都会根据目前设备公司研发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来不断减少用工量和减轻劳动强度,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及效益,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但是整线智能化必须对生产线以及车间生产环境进行重新规划。

  山东淄博

  部分陶企开启现代化生产模式

  近日,随着日日顺建陶工业园4家陶企的陆续点火,淄博产区再次成为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以淄博新金亿陶瓷为代表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的建成投产,进一步标志着淄博建陶正阔步跨入现代化生产新时代。

  淄博新金亿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金亿陶瓷”)董事长孙兆波告诉记者,7月22日,新金亿陶瓷与海尔集团正式签订了海尔COSMO模式合作,这是其公司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的一种最好体现。原料从一进厂就全部视频记录,同时进行数据分析,整个生产过程随时可视,随时监视。

  “从生产原料装磨到球磨机运转,即时的耗时耗电都会有准确记录;包括制粉过程大约用多长时间,一个小时能够制备多少吨粉料,以及应用了多少立方天然气等数据,都会在用户端随时可视,随时监视。公司这条生产线一共装备了120多个监控点,整个生产实现了全程覆盖。”孙兆波如是说。

  孙兆波介绍,任何一处监测点都可以看到前道工序的工作状态,比如从窑炉处监测点可看到压机的工作状态,而压机处则可以看到前面料粉环节工作是否正常。

  不仅如此,据记者了解,为达到更为理想的自动化水平,新金亿陶瓷在生产线自动化配置方面,还装备了一套自动分选系统,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孙兆波介绍,该套自动分选系统将大大提高分选速度及准确率。如优等品可直接通过分选系统进入包装工序。当砖有质量问题时,分选设备就会自动将砖挑选出来。以前是人工挑选,容易漏选或把关不严,而自动化设备则大大降低了漏选概率。

  除自动分选外,新金亿陶瓷生产线还配备了自动打包、自动混砖等设备,这在当前行业自动化应用方面都是非常先进的。目前,行业多数厂家采用的是桁架式自动打包机。

  可以说,新建成的新金亿陶瓷可称之为互联工厂,不仅整个生产过程可视,还配有数据中心机房,能把生产中的许多生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

  据了解,数据中心除把每天的生产数据与昨天的数据进行对比外,还会对明、后天的生产进行分析,从而给出一套分析数据。

  顺应发展需求

  陶企自动化应用升级

  过去,淄博多数陶企在生产自动化应用方面并不明显。近年来,随着政府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自身发展需要,淄博陶企自动化应用程度逐步提高。

  2018年5月,淄博福来特建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来特陶瓷”)引进的两条自动打包机投入使用,从而大大解决了包装岗位招人难、用工成本高的生产难题。而这样的设备,福来特陶瓷一次性预定了7台。

  除福来特陶瓷之外,自动打包机在淄博其他陶企应用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我感觉,建陶行业的自动化应用已经到了该升级的时候了。只要是人工的、低效率的、生产环境不好的,都需要进行设备的自动化升级。之前的淄博,应用机器人参与生产的陶企基本没有,而目前,随着工业园陶企的建成投产,陶企在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方面逐渐走向成熟。”山东朗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小川告诉记者。

  作为江北地区一家专业的陶企配套服务商,山东朗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朗诚”)在布料车的研发制造方面已独有建树,但该公司当前更为关注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发展方向。

  在魏小川看来,对于建陶行业的自动化设备制造商来讲,一般只有在陶企新建生产线时才会卖得好一些。假若市场饱和了,厂家再没有新的产品研发出来,那就只有放假,事实上,近年来已有多家同行倒闭。

  “目前产品搞创新太难,包括一些知名公司,只是在常规产品方面做得稳定,但创新产品太少。创新产品取决于两大方面,一是技术问题;二是市场需求。技术是否适合市场,怎样把研发专利或技术进行市场化,这是非常关键的。”魏小川说道。

  他表示,其公司目前也在考虑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制造。最近,他想去意大利等国家转转看看,了解国际化大公司未来自动化发展方向。不可否认的是,机器人设备会更多地走进建陶生产,而且智能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甘肃/河南

  原料和仓储是陶企自动化两大战场

  佛山无疑是瓷砖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群最成熟的产区,近些年,跟随佛山的脚步,华北、西北陶瓷企业也在不断加大自动化设备投入,加速企业的改造升级。尤其是近两年新建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都较高。

  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

  甘肃恒 大陶瓷新建的一条先进的地砖生产线,日产能可达4.3至4.5万平方米,是西北地区产能最大的生产线之一。除了产能规模比较大,该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也比较高。恒 大陶瓷营销总经理陈彬彬告诉记者,“我们新建的这条线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只有抛光线、打包处有工人,其他地方没人,比第一条生产线少用了100多人”。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伴随着陶瓷企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各类机器人纷纷进入华北、西北陶瓷企业生产车间,如自动上砖机、自动拣砖机、自动打包机、连续球磨机等自动化设备被广泛应用。也有个别工序开始初步实现智能化,比如喷墨打印机的广泛应用。

  河南新顺成陶瓷董事总经理吴东晓告诉记者,“去年我们就增加了自动打包机、自动拣砖机、连续球磨机等自动化设备,这些设备的应用,不仅减少了人工的使用,也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

  需要更加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陶瓷企业也迫切提升生产自动化。每年的广州陶瓷工业展,华北、西北陶瓷企业老板都会带着生产负责人亲自去实地考察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通过先进的设备来保证产品的高品质。

  整厂的智能化规划、统筹有所欠缺

  综合来看,目前北方陶瓷企业生产过程中喷墨打印、拣砖、打包、搬运等环节的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机器人应用较为普遍,但是整厂的智能化规划、统筹、控制等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也说明建陶产业自动化和智能化还有很大的空间。

  “现在建陶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还远远不够,比如在瓷片素烧窑和釉烧窑出窑处自动分线、素拣釉拣等都可以使用自动化储砖设备,减少人工的使用,打包出库全部可以用机器人叉车搬运到指定的库位”,新时代陶瓷总经理王汉臣认为,“自动化除了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比较高外,行业内相关技术人员比较缺乏,目前大部分工厂很难做到”。

  事实上,建陶产业的自动化程度与企业效益息息相关,没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支撑,企业自动化就如无源之水。王汉臣表示,“如果不计成本,陶瓷工厂都可以建成如意大利、西班牙的陶瓷企业一样,一个车间几十个人。”

  有专业人士表示,建陶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从窑炉到磨边的中转环节,瓷砖由在窑炉里的热到磨边线的冷,需要一定时间冷却,这个过程大多以人工为主。此外,磨边、抛光环节仍有大量人工辅助。不过从目前看,拣选、包装、自动仓储及自动装车,陶瓷原料的存储及计量、料浆制备、料浆均化、粉料制备,将是今后建陶企业自动化升级的两大“战场”。

  辽宁法库

  智能化程度偏低,发展亟需金融助力

  作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建筑陶瓷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辽宁法库产区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将“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智能化”作为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园区4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以自动化和信息化作为切入点,推进陶瓷产业由“法库制造”到“法库智造”的转变。

  40余企业打包环节全部自动化

  在沈阳浩松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其执行董事林玉告诉记者,浩松陶瓷在法库设厂投产初期,自动化水平较低,一条生产线人员配置最多时将近450人,近几年工厂系统性引进西斯特姆喷墨机、全自动打包机等自动化设备后,一线工人数量大幅降低。目前,一条通体大理石、一条通体仿古砖生产线全部工人加一起也就300人左右。

  “自动化设备应用,降低了企业的用工量,用工成本的降低也极大提升了浩松陶瓷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林玉认为,伴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未来几年,机器换人将得以快速推进,如自动上砖机、自动下砖机、自动储坯机、自动分选机、无人驾驶的入库叉车等等,这些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在大力提升瓷砖生产水平的同时,也减少了大量普通岗位的操作员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用工荒。

  据了解,在推进陶瓷产业机械自动化方面,园区4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在打包环节,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沈阳五洲震耀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峰介绍,目前,企业已建立OA(办公自动化)、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HR(人力资源)、PDM(产品数据管理)等相应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引进并建立一套管理软件相对容易,难的是怎么样将不同的系统、不同的数据相互整合,让数据通过交互产生生产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数据考核和机器替人。

  林峰认为,“智能制造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我们不仅要实现人与机器的数据交互,更要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数据交互,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模型、场景,解决生产当中前瞻性、预测性的问题,从而使瓷砖生产过程逐步向着无介入、透明、互联、实时、可扩展的目标迈进。”

  法库陶企离智能化有多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推进法库陶瓷产业智能化建设方面,一些突出的问题同样不容回避。有业内人士表示,以法库产区为例,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陶瓷工业除了为法库贡献大额税收外,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居民的工资收入方面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统计资料表明,过去16年中,法库陶瓷产业集群高峰时吸纳和带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超过7万人。其中由农民工转化而来的一线产业工人数量保守估计在4万人。“如果有一天,陶瓷车间变成智能化的无人工厂,超市购物自动刷脸购物成了无人超市,并无特殊专业技能的农民工未来又将如何谋生?”采访中,业内人士对此表达了一份担心。

  尽管存在这样顾虑,但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对于产业智能化建设无不充满期待。沈阳隆盛泰一陶瓷集团董事长林继文表示,法库陶瓷产业在全国市场中属于第二或第三梯队,法库陶企智能化建设仰仗于全行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另外,智能化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在当前市场低迷、环保从严、产能过剩等不利环境下,全国各产区新建、扩建生产线数量急速减少,老企业智能化改造亟需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金融助力。

新浪地产
关键词:

陶瓷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陶瓷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