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isonRTKL:激活高层建筑 构筑垂直未来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CallisonRTKL:激活高层建筑 构筑垂直未来

提要:6月19日,由CallisonRTKL赞助,CTBUH主办的主题为“垂直城市的未来”的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面对全球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高层建筑不可避免地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之一,然而,建设高层建筑也带来了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一系列挑战。借此机会,新浪地产采访了全球知名建筑设计公司CallisonRTKL资深副总裁袁孝楠先生、CallisonRTKL副总裁魏文梅女士和李筌浤先生,借助CallisonRTKL的专业视角,一窥垂直城市的未来。

  6月19日,由CallisonRTKL赞助,CTBUH主办的主题为“垂直城市的未来”的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面对全球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高层建筑不可避免地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之一,然而,建设高层建筑也带来了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一系列挑战。借此机会,新浪地产(微博)采访了全球知名建筑设计公司CallisonRTKL资深副总裁袁孝楠先生、CallisonRTKL副总裁魏文梅女士和李筌浤先生,借助CallisonRTKL的专业视角,一窥垂直城市的未来。

“垂直城市的未来”的国际研讨会

  高层建筑 同样面临“中年危机”

  国内的人口持续高位,土地资源又相对稀缺,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不二法门,在城市中占比在持续升高。但是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高层建筑似乎也开始面对自己的“中年危机”。CallisonRTKL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经验丰富,设计项目包括成都银泰中心、长沙金茂梅溪湖国际广场、前海中集综合体、深圳大冲万象天地、青岛蔚蓝海岸世纪大厦、中航中心、中粮大悦城、无锡苏宁广场、西安国际中心等等。对于高层建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位负责人都深有体会。

CallisonRTKL资深副总裁袁孝楠先生

  对于高层建筑的现状,袁孝楠先生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新意”——高层建筑的设计开始变得“佛系”:“中国的城市人口密度居高不下,高层建筑依然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在中国城市高速发展之下,大量的高层建筑都是仅仅满足法规而设计的‘产品’。对于建筑来说,满足法规当然是最基本的,但如果规划和设计只是考虑最基础的法规和技术,没有任何空间去考虑人文因素的使用,那建造再多的高层建筑,也只会是千篇一律的高楼——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城市沦为‘建筑森林’。”

  对于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他也观点鲜明地认为:“开发商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面临容积率的问题,许多业主都会选择妥协。比如我们初期带有空中绿化和交互空间的设计打动了业主,可是到了实施阶段,业主又会向经济利益妥协。短期来看,高层建筑的人文化、交互化设计的确面临成本压力;但是长期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东西我们可以重新考量。毕竟成本再高,永远高不过孩子们的未来。” 带来了对建设速度和高投入产出比的追求,

  对于高层建筑创新不足的问题,李筌浤先生和魏文梅女士则认为“更大的挑战,在于改变的决心”。

CallisonRTKL副总裁李筌浤先生

  李筌浤先生就谈到:“在商业建筑的设计方面,规范和标准的确给业主带去了顾虑。比如24米以上的商业建筑,如果超过层高限额,容积率就会按1.5倍量来计算。这对于业主来说是一项挑战——想要通过提升层高,来获得更好的空间关系和交互性,就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CallisonRTKL副总裁魏文梅女士  

    魏文梅女士也同样认为:“如今,中国设计在技术层面已经非常领先,设计师也有很多新的想法和创意。但这些概念落实到实施层面,每个业主能够认同多少?他们愿意为某个创意多投入多少成本?这些都还是处于摸索的阶段。但高层建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垂直未来 互动空间重塑人际关系

  既然土地资源无法凭空拓展,高层建筑就是构筑“垂直未来”的最佳途径。在不断探索建筑和城市空间可能性的过程中,CallisonRTKL也有了自己的心得。

  “高层建筑中人的交互性,是垂直城市未来的重点。”袁孝楠先生认为,“在过去的高层建筑中,人们已经失去了社会活动。大家已经习惯于住在高层中,却不知道隔壁邻居叫什么名字,高层建筑让我们的社会变得冷漠。既然高层建筑是较合理的城市解决方案,那么就应该在建筑中增加更多的共享空间。在法规方面,对于共享空间容积率的规定应该更宽容,因为开发商是逐利的,他们不会主动去要求设计共享空间。在设计方面,这样的交互空间对我们来说驾轻就熟,我们可以设计两层挑空,或者带有绿化的高层客厅甚至空中花园,但我们需要尽量说服业主采用这些方案。只要可以让人们重新获得交流互动的空间和机会,我们所做的努力就都是值得的。”

  城市,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有机体。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高层建筑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对此,魏文梅女士深有体会,她提到:“近年来,中国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正在进行尺度或大或小的城市更新,原因是一方面土地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居民对于城市生活质量优化的需求正在升级。但是要知道,城市更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设计者、开发者、管理者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不仅要考虑到历史文脉的传承、城市功能的完善,更要预想到城市未来的发展。CallisonRTKL在这方面有许多项目经验,比如深圳大冲万象天地项目,就是一个从区位、人文、尺度到内容都全面考虑的典型城市更新项目。我们保留了一个留有村民记忆的祠堂和许多老建筑,作为人文地标,同时,商业项目参考了传统市集的尺度感,将街道的比例变窄,变得比较亲切、更为休闲。大家在这里无论是购物还是餐饮,都会留有过去生活的影子,不会因为我们的设计而大幅改变当地人的生活情境。正因为这些努力,这个项目在深圳非常有影响力。”

  高层建筑由于高度和体量,似乎一直很难展现所处地域的文化与形象。但是李筌浤却有不同的想法,他提到:“高层建筑本身的体量在技术上其实是不难实现的,而且一般会因其高度担起作为城市形象或是符号代表的责任,这很容易造成有的建筑师不注重在设计里面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认为只要可以建成并且美观就足够了。但是CallisonRTKL不这么认为,我们的项目至少在设计理念中都要融入一些体现场所精神或者当地文化的东西,这其实是非常宝贵的。这些在地精神其实是不容易获取的,经常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摸索,才能发现、转化、融合并在建筑上得以体现,这也是对高层建筑设计师提出的最大挑战。”

  土地资源、商业价值、人文互动,CallisonRTKL为我们描绘的垂直城市未来似乎是一张丰富又充满活力的画卷,但是对于CallisonRTKL纯真朴实的设计理念来说,又没有这么复杂。最后用袁孝楠先生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如果那条街上全部都是地标,那就没有地标了。我们的努力方向不是制造地标,而是为城市和居民激发活力和记忆,使城市生活品质得到真实提升。”

新浪地产
关键词:

垂直城市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垂直城市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