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幽灵房源”显示可售却已被关系户买走 各地避限购手段花样百出
文章来源:中国之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上海当地媒体报道称,有买房打算的市民发现,明明网上清楚显示是可售的新房源,实际要买的时候,却发现无论如何也买不到,很显然,这位市民遇到了“幽灵房源”。
面对这种情况,当地售楼处的工作人员对背后的原因毫不讳言,实际上房子已经卖给了所谓的“关系户”,而且其中有的“关系户”甚至不具备当地楼市调控政策所要求的购房资格。不仅是上海,中国之声调查还发现,在很多一二线城市,通过各种手段规避楼市限购政策,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幽灵房源为何会出现?如何操作?
上海市民万先生向“看看新闻”反映,最近,他看上了松江区佘山的一处商品房楼盘—国贸天悦,觉得一套90平的房子很合心意。但就在他盘算着买房时,售楼人员却告诉他,没有现房了。然而当晚,万先生却在上海市房地产交易官网上发现,该项目一期还有十多套房源仍然处于绿色可售状态。万先生当即联系了售楼部,得到的答复却是,这批房子已经卖了,网上显示可售状态,是因为客户不符合购房资格,还没有进行网签,“有几套是关系户的,就是国贸开发商自己的关系户,关系户人家一两年都不签(合同),反正都是国贸自己的员工,这个是很正常的。”
但万先生觉得,这不正常:“有购房资格的买不到中意的房子,而不符合购房条件的人凭什么却能买呢?这件事情我觉得非常不公平。”
万先生多方投诉之后没两天,他再次上网查询,原来那些绿色可售的房源全部转为已售状态。在售楼处,一位开发商负责人拒绝了“看看新闻”记者的采访,不过他表示,企业所有销售行为都合法合规。
事实上,像这样看起来是可售状态,购房者却触不可及的房源,在上海新房市场上并不少见,有些甚至已入市超过5年。一家售楼处的工作人员对媒体说:“有些客户他买了不去办房产证、不签购房合同,就是一次性付款的。举个例子,你有钱想买房子,但你没有购房资格,一次性付款就卖给你了,但是不能办网签,限购了要是网签的话要送到房产交易中心去查的。我们可以和他签个草签合同的,比如他卖掉了其他地方的房子,再来签购房合同。”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房屋销售过程中,从签订定金合同到签订购房合同之间,的确会存在时间差,但一般不应超过10天。而像这样,房源一方面在官网上长期显示"可售",另一方面购房者又买不到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开发企业在打"擦边球",规避楼市调控政策,违规售房。
记者调查:各个城市都有办法规避楼市限购
中国之声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情况,并不唯上海所独有。出台限购政策的城市,几乎都可以通过类似的手法,规避限购政策。广州一位代理新楼盘销售的中介人士说,只要资金实力足够,限购政策几乎不起任何作用,“签合同嘛,然后五年之后网签、过户。房款的话是一次性交清,不能贷款,因为没有做网签的话根本贷不了款。”
合肥多家新楼盘的售楼人员说,没有合肥户口,没有在合肥交社保,这些都没关系:“我们可以先签那个草签合同,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到时候房子涨价了,这房子还是你的,合同上面有公章,然后也会有约定,就跟你正式买房一样。”
江西南昌一家楼盘的售楼人员表示,除了可以草签合同之外,还可以办一个所谓的“户籍临时迁入”手续,打了网签之后,这个临时手续也就作废了,而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并不会知道这套手续。众多城市中,只有西安的多家楼盘销售人员表示,现在谁也不敢玩这火。因为前不久长安区多位公职人员走关系在摇号之前就“内定”了房产,导致监管部门最近正在严查类似事件。
如何整治政策擦边球,专家:监管与调控并举
在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调控楼市的情况下,为何僵尸房源等现象依旧猖獗?面对开发企业和部分购房者打擦边球的行为,市场又该如何纠正?
长期关注楼市的优淘城总裁薛建雄(微博)说,在出台限购政策的城市里,这种现象一直存在:“第一个是因为限购,导致了很多富人买不了更多的房子,那么富人有全额付款的能力,所以很多人就付了全款,不签合同;第二个是因为要交房产税。”
薛建雄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就目前的态势看,要想堵住这些漏洞,需要监管部门花大力气:“政府就必须加强监管。就是要求网上房地产显示可售的房源,都必须拿出来卖,然后其他人可以买。第二个就要求买的房子必须得备案办房产证,就是监管起来难度有点大。”
同策房产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张宏伟(博客)也认同这一点,他说,不实质性地增加市场供应、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再严厉的政策,也只能是“摁下葫芦浮起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