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惟定:城市更新中的能源考量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龙惟定:城市更新中的能源考量

提要:2018年5月28日,作为一年一度防水界盛会——中国国际防水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正式开幕。展会同期,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再度携手,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开发商看展团连续几届深度观展;隆重推出的“中国房地产与防水行业合作发展大会,暨城市与建筑更新研讨会”更聚焦时下备受关注的城市更新问题,探讨“新时代”下的房地产与防水行业的合作新模式。

  2018年5月28日,作为一年一度防水界盛会——中国国际防水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正式开幕。展会同期,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再度携手,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开发商看展团连续几届深度观展;隆重推出的“中国房地产与防水行业合作发展大会,暨城市与建筑更新研讨会”更聚焦时下备受关注的城市更新问题,探讨“新时代”下的房地产与防水行业的合作新模式。会上,同济大学教授龙惟定作了《城市更新中的能源考量》的主题演讲。

  同济大学教授龙惟定

  以下为会议实录:

  龙惟定:大家下午好!我今主要讲三个,一,城市更新中能源利用的一些特点。二,城市更新当中能源系统怎么配置?三,能源管理的问题。

  城市更新实际上有5种定义——再开发、更新、再生、复兴、振兴。

  城市更新大概有四个阶段,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4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就在改变一些城市。但是那个时候整个城市是处在非常落后的状态。到了1990年以后,变成一种规模数量的扩张,城市的蔓延或者城市的扩张。在2000年以后,就变成了一种城市形象的改变,另外由于土地财政的需要,需要新的土地来开发房地产,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发展。 到了2017年,特别是雄安新区开发以后,我觉得国家开发理念,包括城市更新的理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按照中央的一些要求实现可持续的城镇化。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实现宜居宜业和功能提升的要求。

  城市更新主要的目标,第一,经济的转型。第二,产业升级。第三,城市功能的提升。第四,改善民生。第五,结合一些重大活动,比如上海世博、北京奥运等重大活动,需要对城市新的空间改造。最后一个,是作为城市的形象工程来做。

  我把城市能源消费归结成三种类型。一、生产性能耗。包括产业、国际城际交通、物流、工业建筑、商用建筑、非公益性公共建筑的能耗。城市的所有社会产出,都需要有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能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本的投入,有产品和服务的产出,并创造价值。这样一些直接创造价值的能耗,可以用一些效率指标衡量。比如它GDP能耗、产值能耗、单体产品的能耗,要从这个角度衡量。二、消费性能耗。包括公益性建筑、行政建筑、住宅建筑、休闲娱乐设施、城市公交、公车和私家车的能耗。人们通过消耗能源,满足生产过程之外的生活功能,间接创造价值。这样的一种能源消耗,应该用一些量化的平均值等强度指标衡量,比如人均多少能耗。在这个里面,对于用财政支出的公益性和行政建筑以及公车消费,应加以限制。对于住宅和私车消费,应加以引导。三、民生能耗。保证一些民生需要的能耗,比如消除能源贫困,人人享有能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保持健康的室内环境;环境治理能耗;日常公共交通能耗;公共基础设施能耗。政府必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解决能源消费中的民生问题。

  在经济转型上,现在主要一种是强调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迈向后工业化时代。其次强调智造,以新技术、新产品带动现代制造业。还有“一带一路”,存在的金融、贸易、交通、物流等方面的需求。最后,关注民生。关注健康、休闲、养老、教育、消费品产业发展;关注宜居宜业环境的营造;关注能源贫困家庭的扶助等。

  在整个能耗趋势上,生产性能耗是一些高能耗产业逐渐往国外转移;制造业逐渐升级;工艺能耗转变为环境保障能耗;服务业生产效率提高对建筑环境有更高要求;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中,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可靠的能源;工业能耗主导转为建筑能耗主导。消费性能耗趋势在满足温饱和小康之后,对舒适性和便利性的需求增加;环境健康消费需要增加能耗;娱乐休闲和文化设施成为社区的标配,而且没有上限;公共和城际交通能耗会大幅度上升。

  城市更新中能源利用会遇到一些障碍。第一,空间限制。我们的城市形态目前还是高容积率,高密度的城市形态。第二,用能限制。“超低”建筑能耗到新增建筑用能需求,这是很大的增量需求;工业用能为主到建筑用能为主;工艺能耗到环境能耗;高品位能源到低品位用能;还有一些社会的因素,比如历史建筑保护;投资模式,城市的再生更新投资渠道从哪里?以及政府的一些激励政策。另外用能的特点有很大的变化,原来工业能耗是稳定的能耗,随着气候变化、人流量的变化,一直是不稳定负荷。以前工艺流程是可控的,哪一个流程需要多少能源都是可以计算,可以控制的,到现在人的行为成了一种不可控的行为,需要有很好的能源管理模式。

  解决的路径,我提出几个。一种是第三代分布式能源系统,就是集成可再生资源的多能源系统,把可再生资源利用起来,特别体现在能源互联网的思想,实现一些资源的共享。比如结合能源总线的分布式热泵系统。同时发挥电力易于输送和热力便于储存的优势,实现建筑直流供电,在公共照明/充电桩/公共交通区域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第二个就是要建设一些超低能耗的建筑。节能作为一种资源,通过规划调整,充分利用被动式节能技术,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民居被动优先、环境优化的优势,用技术改善环境同时节省能量。还需要有一个智能能源管理。净零建筑能耗园区是能源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在这里面重要的是要实现ABCD几个新的技术,A是人工智能,AI。B是区块链技术。C就是云计算。D就是大数据。能源管理要充分体现单体建筑的一些节能优势。

  城市更新中能源方案中有几条原则,一、以人为本。二、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思想。三、可再生资源的一种补偿,来补偿一些增量。四、能源共享。五、保护生态和文脉。六、有一个可实现性,经济可接受的。可再生资源应用,比如既有供冷供热设备的联网共享;管廊和管道支架的能源总线;摆脱管网的空调配送。

  还有一个就是关注民生,通过城市更新改善能源贫困家庭用能。在城市来说,参照英国政府(欧洲普遍采用)定义,早期如果一个家庭用其10%的年收入尚无法维持适当的供暖温度(一间起居室21℃,一间卧室18℃),照明和炊事的能源支出,则这个家庭就被定义为“燃料贫困家庭”,就可以得到政府的帮助。2012年以后,这个定义逐渐也被一些修改,变成一种低收入家庭的能耗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什么呢?解决的办法一种是政府提供一些节能改造,改善住房结构保温隔热,改善室内的环境,减少能耗。第二,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给予一定免费的能源。

  还有一个新的节能理念,叫做细胞城市的概念。这个是把密度比较低的地区房子拆掉,把人迁到原来密度相对比较高的地方,使之成为一个容积率比较高或者密度比较高的地方。容积率比较低或者密度比较小的地块就采取大量的绿化,同时利用这些地来作为能源的采集的场所,比如可再生资源的采集,给集中人口的城市区进行供应。就形成了一个一个的细胞,每一个街区隔了一块绿地,叫做能源的自立,能源和配套社区的自立。

  最后就讲一下在城市更新中能源系统融资模式。一种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第二、BOO的模式。第三、能源费的托管和承包。第四、产消者之间直接能源交易。可以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产消者之间可以进行能源交易。第五、把建筑物作为能源资产来看待。第六、售电公司的特许经营。

新浪地产
关键词:

城市更新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城市更新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