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修缮与治理”技术辩论会呼吁 尽快制订维修堵漏标准
建筑渗漏被称之为建筑“癌症”,它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侵蚀建筑物结构主体,缩短建筑物寿命,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建筑渗漏修缮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是一个有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同时,建筑物的渗漏治理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进行返修和治理,许多渗漏治理返修所花费用是新建防水工程费用的几倍,高的甚至十倍以上。怎么更有效地治理渗漏问题?3月22日,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防水保温材料专业委员会、中国防水堵漏技术产业联盟、中国建材苏州非矿院防水材料设计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建筑防水互动技术交流会暨首届“修缮与治理”技术辩论会,共商修缮与渗漏治理专业技能。
中建材苏州中材非矿院防水材料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沈春林表示,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500亿平方米以上,其中80%以上房龄达5年以上,很多建筑进入了维修期。每年按10%的维修量计算,有50亿平方米的房屋建筑需要防水维修,每平方米按80元维修费用计算,每年需要400亿防水维修堵漏费用,这是一个庞大的蛋糕。
中国建筑学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叶林标表示,建造地下工程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渗漏问题。假如渗漏问题解决不了,地下工程是没用的。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中心建立10多年来,我们接受有关渗漏方面的案件占总工程质量的25%以上,说明问题很严重,但是防水的造价不过是整个工程造价的1%到2%。这样就造成了很多表面非常亮丽、造价非常高昂的工程,但地下渗漏非常严重。堵漏可以采用很多措施,比如采用改性的环氧注浆材料,在地下室底板保护墙的部分用防水卷材。上面采用防水涂料,相溶的时候涂料直接搭接,不相溶的时候采用上面是涂料底下是卷材,中间接缝的时候采用丁基橡胶。
“漏了几十年。技术层面的工作已经年年进步了,目前的情况表明,不是技术不好也不是材料不好,而是渗漏以后的责任追溯不到位,或者说法规的执行使得责任追溯不到位”,中国石油大学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硅酸盐学会防水保温材料专委会秘书长孔宪明认为,“明确责任、依法办事才是解决渗漏的关键。投诉无门、程序不清是造成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业主监督不了物业、监督不了开发商的情况下,引入第三方可以厘清责任,减少推诿。”
南京康泰建筑灌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森森表示,随着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交通设施建设,国家高铁网的形成,48座城市在建设地铁,很多城市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在大建设的同时,维修保养是一个重大的难题。新型的建筑结构需要新的技术支撑和适应不同建筑使用的需求,交通类、市政类地下工程维修堵漏的新技术,需要适应结构运行的需要。根据结构的具体特点,防水堵漏和补强加固需要同时进行,综合整治。变形缝和伸缩缝需要采用多种材料多种手段综合根治渗漏水。
北京卓越金按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忠认为,“目前我国基本上没有系统的堵漏理论及研究架构来支撑庞大的堵漏抗渗市场。一部分从业者突出某种材料及工艺的某些优势,推广一些缺乏长久止漏的材料和工艺,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的二次及多次渗漏,恶性循环,造成了极大的资金及人力浪费。”他表示,务必通过动态研究,得出渗漏原因;充分考虑持久粘性;模量是材料选择时必须要优先考虑的;根据不同工况选择不同材料与施工工艺同步进行是持久抗渗的充要条件。
会议主办方还以具体的工程渗漏维修案例,邀请业内从事防水维修堵漏的企业代表展开了精彩的维修方案辩论,会议形式别开生面,博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
会后,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希望我国各类建筑的勘测诊断、维修咨询、维修施工等问题能有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或规范标准出台,这样将有助于整个渗漏治理市场的高效和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