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普通地级市城区人口超百万 苏州东莞无锡前三
衡量城市规模的众多指标中,城区人口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因为人口集聚的规模越大,其对周围的辐射能力也越强。
撇开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住建部公布的《2015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结合相关公开资料,通过对普通地级市的城区人口的统计发现,有50个普通地级市的城区人口超过了100万大关,有4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了200万,分别是苏州、东莞、无锡和洛阳。
苏州东莞无锡位居前三
位居榜首的苏州是唯一一个人口规模达到300万大关的城市。
按照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为Ⅱ型大城市。也就是说苏州目前处于I型大城市行列。
改革开放后,靠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凭借外向型产业的发展,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目前苏州GDP总量位居全国所有城市第七位,遥遥领先于其他普通地级市,并且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在江苏省都位居第一。不仅如此,苏州下辖的几个县级市如昆山、张家港、常熟等一直领衔中国百强县排行榜。
不过,比较城市规模时,一般只是算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带和辖下的县级市、县不能计算在内。虽然苏州经济总量大,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辖下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几个县级市。只算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苏州位居全国第二十五位。
也就是说,全国城区前24大的城市都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可见行政资源对于人口集聚仍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按照去年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苏州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36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80平方公里以内。
在苏州之后,“世界工厂”东莞位居第二。面积仅有2465平方公里的东莞,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东莞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外来人口进入东莞。
数据显示,2016年末东莞全市常住人口826.1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00.94万人,人口结构出现严重倒挂。庞大的非户籍人群,一方面推动着东莞这艘制造业巨轮前行,另一方面也对东莞的城市承载能力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人口倒挂现象带来的困扰,集中表现在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中,并成为东莞城镇化过程中所必须跨越的一道难题。
与苏州一样,凭借外向型产业的发展,地处苏南地区的无锡在改革开放后经济也高速发展,无锡多年来的经济紧随苏州,GDP总量高居江苏第二。只是近年来,南京“奋发图强”,GDP总量终于赶超无锡,上升至第二。目前无锡GDP总量位居全国第十四,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三十二。
不过,无论是苏州、东莞、无锡,还是佛山、泉州、台州、南通等沿海经济发达地级市,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主要分布在县域和乡镇,而主城区规模较小、较弱,架构比较分散,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却偏弱,辐射带动能力不足,这些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在过去经济崛起阶段,发达的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当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后,这些城市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不完善,在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方面较弱、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够的弊端不断凸显。有鉴于此,近年来这些城市都在做大做强主城区,做大都市化的平台,提高聚集要素的能力。
比如,2012年,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以原吴江市行政区域为吴江区的行政区域。苏州城区面积由原来的1718平方公里,一跃扩大至2910平方公里。
广东省政府日前发布的《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佛山、东莞、中山市实施强心战略,做大做强主城区。专家分析,扩大设区市的规模,有利于提高其要素聚集的能力,发展好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才能有效促进产城融合,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
50个普通地级市超百万 苏粤鲁最多
普通地级市城区人口排名
沿海三强之后,位居第四的是来自中部人口大省河南的千年古都洛阳。2015年,洛阳城区人口达到了241.2万,与无锡相当。按照日前河南省公布《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实施方案》,洛阳定位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说,作为“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当时国家在洛阳投了很多项目,洛阳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也是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近几届洛阳市委书记都由省委常委担任,也凸显了洛阳地位之重要以及河南省对洛阳发展的高度重视。
按照去年3月河南省公布的城镇化发展目标,到2020年,洛阳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将达350万左右。也就是说,十三五期间,洛阳将增加110万人口。
此外,临沂、唐山、温州、包头、佛山和徐州分列五到十位。前十名中,只有洛阳和包头来自中西部,两个城市都是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其余城市都是来自沿海省份。
拓展到50个人口超过100万的普通地级市来看,东部沿海共有28个,占比达56%,中西部有17个,占34%;东北5个,占10%。可见东部沿海省份的普通地级市人口规模更大。
分省份来看,江苏、广东、山东这前三经济大省最多,分别有9个、6个、5个,三省之和就达到了20个,占比达到了40%。
其中,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普通地级市共有9个,分别是苏州、无锡、徐州、常州、南通、淮安、盐城、扬州和连云港。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均衡,不少城市原先的规模基础就已经不小。比如位于江苏中部的南通,去年的GDP更是高居我国各城市第二十一位,苏北的徐州则是淮海经济圈的中心,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徐州的城区人口规模就已经超过了100万。
江苏之后,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有6个,主要是来自珠三角的东莞、佛山、惠州、珠海、江门和来自粤东的老牌经济特区汕头。
第三经济大省山东有5个,分别是临沂、烟台、淄博、济宁和潍坊。此外,河北和浙江分别有4个和3个。
在中西部地区,城区人口超过百万的普通地级市分布最多的是在四川和河南,分别有4个和3个,这两个省份都是人口大省,四川人口达到8000多万,河南超过了9000万。
从省份分布来看,这50个城市中,共分布在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等19个省份。在直辖市以外的27个省份中,有8个省份没有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普通地级市。这些省份除了海南这个人口较小的东部省份外,其余全部来自西部地区。像西南的云、贵地区,尽管全省总人口也有几千万,但是除了省会之外,省内没有一个普通地级市超过100万大关。
改革开放之后,东部沿海省份率先开放,经济率先崛起,市场化程度更高,很多普通地级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而中西部省份经济起步较晚,市场化程度较低,资金、政策等各种资源集中到省内单极核心城市——省会,普通地级市发展发展相对缓慢,中心城区规模也较小。
不过,较低的城镇化率,也意味着未来中西部一些地区的城市仍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一些人口大省,随着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加快,城镇化率迅速提高,城市规模也会日益壮大。
以中部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河南为例,至2016年河南的城镇化率仅为48.5%。按照规划,到2020年,开封、平顶山、安阳、新乡、焦作、许昌、南阳、商丘、信阳、驻马店10个地区性中心城市人口达到100万~300万。
而目前河南人口超过100万的普通地级市仅有洛阳、南阳和开封三个。也就是说未来几年,河南将新增8个人口超过100万的普通地级市。
中心城区人口集聚规模的大小,对第三产业、轨道交通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在这50个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普通地级市中,有10个城市已经获准修造城市轨道交通,包括苏州、东莞、无锡、洛阳、包头、佛山、徐州、常州、绍兴和芜湖。未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城市结缘,尤其是中心城区规模靠前的普通地级市,获批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