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业“乌烟瘴气” 是谁在践踏行业规则?_新浪地产网

照明业“乌烟瘴气” 是谁在践踏行业规则?

提要:中国灯饰照明行业在经济紧缺时代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一大批灯人完成了原始积累,跻身高收入阶层。照明企业快速崛起,品牌化进程飞速发展,灯饰企业受限于产品特性和规模,长期停留在产品竞争阶段。一直以来,行业人士恪守本职坚守商业规则,厂家不到灯具市场开店,经销商也不到生产基地开厂,大家各司其职,携手发展,即使有不守规则的也是少数。

  中国灯饰照明行业在经济紧缺时代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一大批灯人完成了原始积累,跻身高收入阶层。照明企业快速崛起,品牌化进程飞速发展,灯饰企业受限于产品特性和规模,长期停留在产品竞争阶段。一直以来,行业人士恪守本职坚守商业规则,厂家不到灯具市场开店,经销商也不到生产基地开厂,大家各司其职,携手发展,即使有不守规则的也是少数。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行业经营压力剧增,有部分厂商为了自身利益开始不择手段、践踏规则,搞得行业乌烟瘴气。

  首先,灯具制造企业在原材料使用中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大行其道。以目前风靡的铜灯为例,用于做灯具铜材应该是国标H65黄铜,铜的含量63.5-68%,也有用国标的H59黄铜,铜的含量57-60%,不是这个范围之内的都属于非标铜材。调研中发现,配件市场上使用的大多是含量50%以内的铜材,有的含铁量过高,做出来的“全铜灯”磁铁都可以吸上去,更有甚者,用含铜量极低的锌合金、铁材镀上一层铜,也大言不惭地声称自己做的是“全铜灯”。

  其次,在灯具制作工艺上,打磨、喷涂、电镀、装配、检测等也都有明确、详实的准则,但有的厂家一味降低成本,根本不会按照流程操作,简化甚至省略某些环节,与行业倡导的“工匠精神”格格不入。

  第三,模仿抄袭毫无底线。工厂设计出好的产品,还没投入生产,就被竞争对手或派过来的“卧底”盯梢,修改了哪些,规格尺寸多少,设计理念是什么,设计师是谁……一清二楚,等到确认设计版发到配件厂开了磨具,原创的厂家下单300套,配件厂为了降低磨具成本不得不加量生产3000-5000套,结果原创者一年或许只能卖300套,配件厂通过“仿冒者”可能已经销售了2700-4700套,这哪是同行侵犯专利,根本就是配件厂监守自盗。

  “原创”工厂老板血泪控诉:我好不容易在欧洲抄过来的,你不可以无耻到像我仿冒别人那般仿冒我!

  第四,在灯具销售环节厂商博弈毫无底线:

  经销商“挂羊头卖狗肉”以次充好欺诈消费者;

  厂家也不守规则,一边发展专卖店,一边以自己的“直营店”、“工程部”等与经销商抢订单,为了销量,完全不顾忌代理商利益。有的大品牌对品牌代理商没有采取市场保护,甚至在某省会同一市场加盟店多达19家,只要买通办事处经理就给代理权已成为当地公开的秘密;

  有实力的经销商也不安分守己,边做经销商边到生产基地开厂的比比皆是。

  最后,在人力资源方面,厂商、卖场和行业服务机构一味地去同行企业挖人。在知名灯具企业门口,时常发现同行企业负责人过去蹲守挖人,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堵到车间门口挖技术人才。

  群狼环饲之外,更可怕的还有家贼,有个别营销总监、厂长、设计等核心高管利用自身职务便利花老板的钱,交自己的朋友,待掌握的公司资源后便自立门户,与东家做一模一样的产品,一边利用其资源赚钱,一边还诋毁东家。

  目前看来,或许恪守规则、坚持原创、坚守制造工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企业未必比得上投机取巧、偷工减料、假冒伪劣赚钱来的快,但从长远来看,做得好的必然都是坚守自己领域,遵守行业规则的企业和经销商。

  行业规则的底线应该是符合国家的基本标准,在材料使用、制造工艺、原创设计、规格尺寸等方面依照详细的数据标准和操作规程达到合格标准。我们希望行业有识之士,以身作则,坚守基本的国家标准,共同制定并通力维护行业规则,树立行业正气。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照明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照明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