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茜:基于信息平台建设的多规融合探索_新浪地产网

鲍茜:基于信息平台建设的多规融合探索

提要: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详细规划专场:“城市·设计·管控”于2017年6月6日上午9:00准时拉开帷幕。专场由清华同衡详细规划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伟景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晓光主持。

  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详细规划专场:“城市·设计·管控”于2017年6月6日上午9:00准时拉开帷幕。专场由清华同衡详细规划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伟景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晓光主持。围绕转型阶段城市设计如何转变思路、创新手段,应对管控需求,实现“一张蓝图”,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恽爽、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刚等四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其后,四位分别来自规划管理和设计领域的一线专家围绕面向管控的精细化城市设计话题深度对话,对城市设计转型的可行路径展开热烈讨论

  以下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详细规划中心四所主任工程师鲍茜以基于信息平台建设的多规融合探索为题的演讲实录:

  鲍茜: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现在由我来跟各位介绍一下我们基于信息平台建设的多规融合的探索。

  我们做这个探索的时候目标并不是一个多么宏伟的目标起步的,我们对现实起步的原动力就是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同时面临着总体城市设计、总体规划还有数十项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在共同编制,突然将数十个本子摞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面对这数十个本子?我们已经开始有一些焦虑了,问题也变得具体起来了,怎么运用这些成果成了一个巨大的话题。

  从具体的问题推演到整个规划编制体系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我们国家的编制体系也是一个复杂的具系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每一个巨系统里的子项目都在不断地深化和完善自我,但是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什么样统一的标准或者一个统筹的平台来统筹这些规划,成了更加突出的问题。多规运行的现状导致了规划编制科学性的降低,以及规划管理严肃性的降低。

  当我们把这样一些规划成果传递到管理者手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会更加严重起来,管理者在使用这些信息的时候,因为规划编制的时序不一样,采集这些信息的时候,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一些信息的丢失,另外在管理这个环节里,还面临着人员的流动和人员的替代,会更加加剧这样的现象。所以我们说我们现在的规划编制管理体系是一个线性的结构,在这个结构里可能有很多重要的环节发生缺失。

  对于非常严重的多规运行现状,从国家政策的导向来说也有一个强力的多规融合的导向,很多我们国家的城市也在开展试点,但是问题是我们现在因为试点刚刚起步,在一些城市推进的快一些,其他城市推进慢一点,但是总体上这个技术体系还不是特别成熟。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各位领导发言中也提到了,很多的多规融合还出现在以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为主要依托的层级里面。个别的城市可能会发现多规融合应该更多地向控规环节的规划延伸,因为这个层级的规划是更多地对接管理和落地实施需求的规划层级。但是总结他们共同的特点,我们也注意到了,在一些多规融合推进的比较好、比较有成果的城市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选择那就是依托一个信息管理平台来进行多规融合的工作。

  我们认为,在整个规划管理的新的需求下,其实一个逻辑更紧密、规则更清晰的规划信息平台才是能够适应现代更高的要求和统筹更复杂工作需要的工作的抓手。于是我们也是从最需要这个平台的管理者的视角来进行四个方面的统筹。首先是相应国家政策和一些现实需要的多规融合的需求。另外是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多规融合提升整个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三是把这样更加科学和成熟的规划成果传递到管理者那里去,提升管理的严肃性。四是还希望通过这个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更多地融入更新的规划动向,这就包括了一些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这种采集分析结果对于规划编制体系和现状与城市运行的反馈。所以我们说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把原来规划编制管理的一个单向的会有信息缺失的工作模式转换成一个环状的、相互之间能够对上话的、有统一规则的智慧群和管理群。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平台里集成更多的数据,这个集成应该是一个更有效的集成。是一个依托三维空间的闭环管控。另外规划之间要有相互的校核,最后要融入一些先进的技术,对我们整个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进行智慧的诊断,对城市的发展进行一个智慧的体检。

  所以我们这个技术平台里大概会有四大核心功能。主要是从数据的集成开始,演化到数据的多维展示,最后再把这些比较科学的数据成果运行到规划管理的细节中去。

  首先说一下我们多维数据的集成。在这里我们也是希望能够容纳更多的对于我们规划编制和管理更有用的数据,包括一些基础的空间数据,也包括各类规划数据以及城市运行数据,它们要对接到图上的第五部分,就是现在大多数的规划管理机构都会有的业务系统里去,未来也会对其他的未知需求留有接口。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我们这样的数据基础图纸是全新的三维图。在过去管理的时候更多的会用到的是相对比较平面二维化的控规的管理成果,我们在这里是希望能依托三维来建立这样一张蓝图,能更直观地使用这些数据。

  这样一些数据涵盖了各类规划编制,还有其他行业关于空间规划的数据成果,另外还要包括我们的一些城市设计以及运行的数据,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国家各类法律法规的数据库里的融入,因为这才是我们编制规划、管理规划最核心的内容。所有的内容不同于以往在宏观层面的对接,我们希望在我们这个系统里它们是基于共同详细规划这个层面相关规划的对接,这个数据会在地上、地下整个三维空间进行展示,以城乡和国土部门的规划作为一个主要的依托,其他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所涉及的空间规划也会在这里进行融合,这些数据会得到一个动态的更新,这一点对于数据的使用来说尤其重要。

  还有我们对数据入库方面分两个层面来开展,我们国家的规划涉及的门类非常多,我们针对这样一些规划首先要做到对所有的规划成果进行一个全面的记录,这样一个记录并不是说把整个规划复制到系统里就可以,而是对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进行录入。这些相应比较全面的数据主要用于查询和基础的统计工作。还有一些数据,比如说在控规里,可能有一些更重要的数据是用于刚性管控的,而在城市设计里可能刚性管控的内容相对会比较少,而引导性的内容会比较多,我们会对数据在全面录入的基础再进行第二回的提取。针对一些刚性的管控要素,我们希望它们能够相互地进行校核,实现刚性的传递。对于一些其他的引导性要素,如果需要体现在各类的审批成果里,也希望这些成果的文字形式有效地传递。

  (见图)这是我们研究相关的规划类别进行的数据内容提取的梳理。我建立这样一个数据基础以后,我们首先能做得相应比较容易的也是多维的数据展示,这个在之前的介绍里也有一些涉及。这里就包括了最基本的二维、三维的展示,现状、规划、实施、运行多屏同时的对比。另外也包括了一些人、地、房各类信息能够同时基于不同单元的查询。

  (见图)这个数据也是包含了地上、地下三维的数据。它的统计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动态、实时的统计。因为在这个系统里会有一些现状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地支撑规划的反馈的数据,也会在这个系统里通过地块,通过房屋信息来进行一个基本的查询。

  另外,这样一些信息还会很有效地和三维图纸进行一个动态的叠加,在这里可以进行更直观的展示,另外也能够有更直观的规划的反馈,这样一个成果能够辅助规划决策。

  说完数据集成部分,我们就希望能够把经过筛选整理的数据传递到整个的规划管理过程中。在这里其实我们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把刚才这样一个直线型的图纸往环形结构进行转换,我们认为从现状开始到规划编制,一直到规划管理,到实施、实施完成,再通过一些运行的数据反馈到现状,来修正规划体系,这是城乡规划的一个环形的结构。从这个结构拓展到城市运行的环状结构里,实现整个城市运行更加科学的发展。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以及在业务审批里提高刚性的程度。

  我们做这件事情最核心的是要通过建立一套要素体系,来实现对数据的规则使用,我们这个要素体系里大概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基本要素的部分,还有一个是提升要素的部分。基本要素的部分很简单,比如说我们在规划里日常会用到的,针对具体的小学校,还有医院这样非常非常具体的设施,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相关规划的编制成果的汇总以后,我们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规则来管理它,这样的内容组成了我们基本的管控内容。这个管控的内容里对于规划编制者来说它是一个规划编制的上位的参考,对于规划管理者来说是日常管理工作最基本的要素。但是我们说我们编制规划和管理规划并不是说小学校确实是落实了,或者是医院按规划落实在这块我们的工作就结束了,我们还要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一个评价,这就涉及到我们对于这些基本要素管理提升的需求。比如说我们对于一些文化设施,会在它满足基本需求的时候考量这样一些设施是不是符合千人指标或者万人指标的要求?还有医院是不是有一些床位数达到了更高的国家或者行业的标准?我们会通过这样的达标率来判断我们对于整个这一类型的规划管理要素进行规划设计水平的判断,这样一个达标率的判断会直接响应我们最开始设立的一个规划目标。

  我们以公众设施为例。比如说我们会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管理表上所示的各类规划设计,对文化设施类别我们会考量人均占地面积,这是对文化设施综合布局水平的考评。我们对于一些其他的类别,都会有相应的考评指标,所有这一系列的考评指标映射到的是宜居城市目标的落实情况。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内在逻辑实现了我们对于规划编制以及规划管理基本需求的实现,也会通过我们的实施路径与规划目标体现我们对于整个规划管理的落实情况,以及我们能够通过这些成果来说明我们对于其他行业的要求的响应。

  (见图)这是我们列举到的以一些设施为例,这是最基本的目标要素要求,这些就是满足了我们基本要求的要素。我们把这些要素还要在系统里面,基于我们计算机管理的语言,把那些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一个转译,通过这个系统的设置,在系统里面把这些要素进行一个相互的校核,通过这样的转译和校核能够实现机器语言的管控,能够使得我们的刚性得到更好的落实。

  (见图)这个就是我们的信息提取、转译以及管理的过程,我们对于规模类和边界类的要素也进行了管控。

  针对三维空间管控这块,刚才各位领导介绍的比较多。我们也是在原有多级管控的体系下来开展我们的信息系统建设。我们也是根据分级的不同,引入不同层次,比如像通则、导则这种不同层面的管控要素。这些管控要素我们也会针对我们这个信息系统来制定一些管控要素的体系,这些体系我们对它们的要求就是要可量化、需要传递。我们会把原来传统的一张图纸通过计算机的语言在系统里面进行转译,基于三维的空间把要素进行管理。比如说建筑高度、贴线率的指标,它会有更加直观的管理成果,可以通过这样的图纸更加清晰地看到我们这样的地块项目或者其他的控制要素是不是在这个规划里得以落实。另外,通过这个系统我们也可以有更多的成果展示的手段,不光是一张效果图来进行展示,可能会有更多方案的比对,更快捷的平立面的生成,还有其他的一些管控要素在这里具体是怎么样得到落实和怎么样得到响应的,都会有很直观的成果。

  对于城市智慧这块,因为我们是希望我们这个平台首先第一阶段所做的工作是满足城乡规划的编制以及管理的基本需求,但是在未来我们也希望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对接到城市智慧运营里面去,我们也是希望我们对于各类数据留有接口,在第一阶段也试点和采集了其他相关的普查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处理,我们也在测试我们平台的同时也在进行大数据的运用。

  (见图)这个就是基于我们的三维空间所进行的一些城市运营情况的基本管理。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我们信息平台基本的建设情况,我们也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起码我们的目标规划之间相互信息的沟通对称,以统一的技术平台纳入到规划管理中间去,提高规划编制的效率以及管控的严肃性。

  谢谢各位。

新浪地产

国家政策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国家政策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