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一局五公司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建设侧记_新浪地产网

中建一局五公司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建设侧记

  2017年5月,拉萨的气温乍暖还寒。夜里飘来一片云,就下一场鹅毛雪,黎明时凛冽的山风夹裹着雪屑打在陶昌军黝黑的脸上。

  

  

  两个月前,对于中建一局五公司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陶昌军团队来说,拉萨还只是中学课本上那座神秘的天上圣城。而当这支五人组成的先遣队来到施工现场的时候,面对的却是拉萨城外连绵不绝的万千大山。

  

  3750米!他们要在半山腰上建造的这座博物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博物馆,也是拉萨市首个劲性混凝土结构的工程,与她遥相辉映的就是雄踞玛布日山上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布达拉宫。

  常年扎根西藏的项目经理陶昌军虽然由于高原反应造成记忆力的减退,但他仍然记得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现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齐扎拉宣布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开工时的豪迈;仍然记得拉萨市市长果果在项目建设启动仪式上铿锵的话语:“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首个‘非遗’博物馆的建成,将积极推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构建种类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近日,笔者来到拉萨河畔、雪山脚下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所在地,走近中建一局五公司陶昌军团队。他们的小故事与宏伟的工程相比虽显渺小,但对于陶昌军们来说,却没有一个细节是可以忘记的。也正是这些故事,让中国建筑在雪域高原有了温度,值得记忆。

  缺氧,不缺精神!

  陶昌军已经扎根西藏十余年,黑红的脸庞俨然让这个重庆的汉子成为了半个西藏人,而没有人能看出他尚是一名八零后青年项目经理。

  “项目由‘一馆一园’组成,建筑面积虽然只有8000平米,但占地面积却有4万多平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那么大。”陶昌军指着半山腰的一处土堆说,“那里未来是经幡塔,是园区的最高点,相对高差40多米;再往上是挡洪墙,是整个工程的最高点,高差100多米,相当于一个布达拉宫的高度。”

  “在内地转工地,每天可以转四五次,而这里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是内地的60%,冬季更低。每天我转工地只能两三次,常常爬到半山腰就开始喘粗气,从现场回来喘到说不出话来。”项目生产负责人皇甫幼明是地道的北京人,曾在朝外SOHO、北京公馆等工程建设中有着出色的表现。

  公司把皇甫派来西藏,他毫无怨言,有高原反应了,却不敢跟家人讲,每次打电话都要假装在别处。

  直到有一天,母亲要求儿子视频通话,家人才知道了真相。

  母亲的担心和劝说,没有动摇皇甫。

  他劝说母亲:“儿子在这边,有团队彼此照料,挺好的。”

  工程建在雪山上,日常生活的保障成了团队需要克服的第一个困难。水,需要从山下买桶装水运上来;网络多方协调下从一里外接专线,供电时常会断……

  

  “其实,我每天都想回家……”老家在河北沧州的女孩刘芳还在实习期,尚未完全走出校门就来到了西藏,最初是受到蓝天白云的感召,初到项目没有体会到高原反应,却兴奋地一宿睡不着觉。

  然而,恶劣的气候环境和枯燥的生活很快打消了她热情:“这里不通路,常常一个多月不下山。女孩子都爱美嘛,由于拉萨气压比内地低很多,从网上买来的化妆品一打开就会往外喷,一管洗面奶会喷出去一半。”

  “我最终留了下来,没有大道理的。因为这个团队让我有归属感,”刘芳说,“我还记得我来的第一天,团队的领导和同事就给我铺好了床,内务干净温馨,他们让我觉得很安心。”

  “虽然每天只有山风作伴,温差大,白天强烈的紫外线,感觉能刺穿皮肤,夜里又会寒冷……”吕晓曼跟刘芳是年龄相仿的女孩,在项目上做预算。

  她的老家在四川,父亲吕荣年轻时拉着建筑队伍来援藏,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常跟女儿说:“长大了就来西藏,也做建筑,我照顾你。”

  吕晓曼从小的时候就下了决心来西藏,同学邀请到西藏旅游,她都是婉言谢绝。

  直到她真的踏上了拉萨的热土。她说:“爸爸是建设者,他常年奔波于林芝和拉萨之间,根本不能照顾我。”

  吕晓曼现在也是建设者,抢工期,保安全,重质量,“白加黑”的操劳……她再不埋怨父亲,她懂了父亲,懂了援藏的建设者。

  “我们都不敢穿浅色的衣服,特别是拉萨即将进入雨季。”陶昌军说,“在拉萨山上一天,你能感受到四季。一阵风起就是一场雨或者一场雪,从现场转一圈回来,白领子就成了泥领子。”

  

  

  “但我们都选择留了下来。5月初,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刘大祥带队的党纪工团检查组来我们项目,是检查,更是慰问,给我们带来了电视、被褥等慰问品,还跟项目的员工一起包饺子,领导们包,我们吃,心里暖暖的。中建一局就有这样的魔力。”陶昌军笑着说出这句话时,能感受到他的骄傲,“我们援藏建设者有一句口头禅就是:缺氧,不缺精神!”

  海拔高,追求更高!

  “去年,中建一局获得了国家最高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我们五公司荣升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这是对国家和老百姓对我们的最大肯定。”陶昌军说,“我们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海拔高,但是我们的追求更高!工程对面就是宏伟的布达拉宫,在伟大的古建筑的见证下建西藏地标,我们的工程要对得起历史,对得起未来。”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依山而建,气势巍峨耸峙、栋字庄严。

  “博物馆的外墙、廊道、甬道等都采用藏式建造工艺,”项目技术总工张小龙介绍说,“内部营造多角度的空间,大挑高的钢结构观景台将直接眺望布达拉宫。”

  目前西藏的建筑材料相对匮乏,需要从内地通过汽车运输到施工现场,而路上时有冰雪、塌方或者修路,这就拖慢了施工进度。项目团队只能不断地优化施工程序,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

  拉萨冬季停工期长,基础建材供应匮乏,又受世界屋脊高标准的环保要求限制,到了夏季的施工高峰期,包括混凝土在内的很多材料供不应求,“陶经理要常常去协调各方关系,才能保证混凝土、水泥等一些地方材料的供应。”

  恶劣的施工环境、极不便利的交通情况,对于项目团队来说,既是技能的考验,更是毅力的考验。

  “白天紫外线强度高,昼夜温差大,阴面和阳面温差大,我们的施工有效时间很短,我们就随时根据气象情况来调整作业时间。”陶昌军说。

  “未来,我们建造的博物馆将馆藏格萨尔说唱艺术、藏戏等数百个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博物馆本身就是我们中国建筑留给西藏人民的建筑经典,”陶昌军感叹说,“我们的博物馆是唯一与布达拉宫遥相辉映的建筑物,是拉萨的新地标,我们要投入最大的精力和智慧,把博物馆建成中国建筑的代言工程。”

  “再过一段时间,博物馆就要出‘正负零’了,”陶昌军指着项目绿地上拱出的嫩芽说,“那时,我们中建一局的项目部将在雪域高原开出最美的格桑花。”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市场动态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市场动态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