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防水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一带一路”为防水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提要: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2015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同比增长42.6%。

  修炼“内功” 借势“走出去”

  ——“一带一路”为防水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多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这是自“一带一路”提出以来,中方就此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会议。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2014年11月,“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实践,其内容变得更加丰满,也为机械装备、建筑、金融等多个行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防水行业亦应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加强自身建设,积极“走出去”,打造防水行业“中国品牌”的同时,推动行业的发展进步,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一带一路”是防水行业机遇之路

  “一带一路” 沿线有44亿人口、26个国家地区、2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其中蕴含的机会不言而喻。以蒙古国为例,中国与蒙古国经济结构差异明显,在建筑建材、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存在合作潜力,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从倡议化为行动、地区互联互通不断推进,两国企业能够在相关领域获得更多共赢商机。

  以蒙古国为例,蒙古国建设和城市发展部副部长白嘎力玛曾在中蒙建博会的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蒙古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其增加值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未来仍有很大发展潜力,例如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计划开展大规模住宅改造项目。她表示,蒙古国将通过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继续支持国内建筑业发展。同时,由于目前蒙国内60%的建筑材料需要进口,欢迎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对蒙建材生产加工、基础设施等领域进行投资。

  “一带一路”上类似蒙古国这样的国家不在少数: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甚至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投资金额不断增多,但在建筑材料、工程建设等领域却缺乏相关经验,亟需有资金、有实力的外国企业进入这些领域,或向其购买相应的基础材料、购买工程服务,或是引入资本合资建厂。特别是对于防水行业来说,沿线国家市政工程、房地产开发等项目为防水行业材料输出、施工服务、对外投资等创造了机会与市场,堪称“机遇之路”。对于国内的防水企业而言,“一带一路”也有助于从国外引进人才,提升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进而推动行业的向上发展。

  据悉,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2015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同比增长42.6%。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防水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出口材料、承揽海外工程、直接投资海外等等,在“一带一路”沿线留下了足迹。

  借“一带一路”走出去势在必行

  如今,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仍在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状态,在此情形下,防水行业面临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若想成功突出重围,解决市场问题是关键所在。

  然而,2015年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连续19个月出现下滑,虽然2016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步回暖,房地产开发投资已经达到10万亿,总投资规模首次超过10万亿元的门槛,同比增长6.9%,住宅投资同比增长6.4%,也比2015年提高6.0%,但诸多专家表示,后续房地产开发投资仍面临下行压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15 年投资增速为17.02%,2016 年前三季度为17.92%,但与前几年20%左右相比,仍处于下降的态势。

  防水行业能在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离不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巨额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这两项投资的下行态势,可以说给作为其下游产业的防水行业“当头一棒”。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防水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对国内的防水市场需求有极大地影响。寻找并开拓新的防水市场,是摆在行业和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反观国际,随着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使得其建材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充满了活力。同时,由于其国内缺乏足够的建材企业、相应的生产技术,使得其建材产品出现短缺的现状,足以吸引其他国家有关企业的目光。防水材料作为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建材产品,在“走出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防水行业在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拥有了海外扩张的底气与实力。虽然“走出去”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但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建材企业原有的“走出去”的模式也应随之变化,单纯的产品出口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新的经济形势,探寻新的海外市场开拓方式很有必要。

  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和亚投行等的建立正是推进我国企业向外发展的重大利好。“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亚投行则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的支持与保障,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的同时,更创造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可见,国家的宏观政策也为防水企业向外发展,寻求新的市场与发展空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防水行业企业“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可谓是势在必行。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带一路”为防水企业向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政策环境,也同样对“走出去”的防水企业提出了要求:不仅要拿出最好的产品,还需要用最好的施工,做最好的工程,服务当地民众,促进当地发展,打造企业品牌口碑,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为此,防水企业必须提升从自身做起。“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修炼好了“内功”,才能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无往不利。

  但目前,我国防水行业准入门槛较低,防水企业开遍全国各地,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防水行业前50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在35%左右,所以行业内存在着许多以生产低端产品和假冒伪劣为主的中小企业。这不仅造成了市场环境的混乱,更使得行业面临重复建设、落后产能居多、高端供给不足等问题。

  “一带一路”是防水行业向外发展的好时机,是开拓、占领海外市场难得的机遇。但如果“走出去”的企业输出的防水产品工艺低下、质量低劣,难以达到国际相关标准,将使得建筑出现渗漏现象,影响当地民众的生活品质与安全,同时也更会影响到我国防水产品在国外的口碑,也必将对其他企业、行业海外发展之路产生不良影响。

  在防水行业素来有“三分材料,七分施工”的说法。防水工程的好坏,不仅与防水材料的品质息息相关,也与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有很大关系。防水是一个精细工程,防水工人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防水工程的成败。

  但是,目前我国防水行业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无资质、有挂靠关系的低素质包工队;部分防水企业缺少经常性、制度性、专业性的上岗操作培训,使得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质量很难得到可靠保证。建筑渗漏不是一件小事,是影响建筑安全与寿命的大事,因而在防水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追求“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不得不承认,在防水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企业要想迅速占领海外市场的,除了需要不断创新工艺与优化产品来适应市场变化,更需要将“工匠精神”同时注入施工技术和施工服务中,打造“不漏”的工程项目,这样才能真正在海外稳住脚跟。

  “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开拓海外市场,在输出优质产品的同时,更要输出服务,为国外的客户提供从原料到维修等全流程的产品和服务。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施工作为防水行业服务的重要一环,必须要得到重视和提升。只有做好了施工,才能让优质的产品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保证建筑的安全与质量,服务和方便当地民众的生活。

关键词:一带一路  

防水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防水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