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2016年绿色建材舆情十大关键词 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数据分析】2016年绿色建材舆情十大关键词

提要:应受众要求,《中国建材报》绿色建材周刊编辑部利用中国建材报微信平台的数据搜索功能,对本报2016年度稿件进行了全方位采集和统计。过去的一年里,众志成城之下,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是迈上了全新的高速通道。为此设定了20个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再通过上述采集统计工作,找到了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词汇。
  原标题:建材报微信平台数据采集统计分析 2016年绿色建材舆情十大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不仅串联起过去一年绿色发展的徐徐画卷,更是意味着在融媒体时代通过新媒体平台,建材工业的变革正在更加快速便捷地走向每一个受众,并和读者更好地交流和互动。通过对选出的关键词逐一作出分析,以期和读者一起回顾过去一年里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和全新突破。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整理出了排在10到20位的其它关键词:包括节能、绿色板材、建材电商、绿色制造等热词。我们也期待着,在新的一年里绿色建材产业涌现出更多的新变化。

  1.《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16年5月正式发布以来,短短半年多,《指导意见》出现频率如此之高,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正是顶层设计的日臻完善和细化,为整个建材工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建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指导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到2020年,再压减一批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产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区间;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量排名前1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60%左右;建材产品深加工水平和绿色建材产品比重稳步提高,质量水平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材工业效益好转,水泥、平板玻璃行业销售利润率接近工业平均水平,全行业利润总额实现正增长。

  可以说,《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揭开了建材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征程,更是全面吹响了建材产业绿色发展的号角。

  尽管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培育,发展绿色建材已经深入行业人心。但是传统建材工业依然面临着化解产能过剩的艰巨任务,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建材工业提质增效。

  2017年,各地方各地区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好《指导意见》的各项细则,让好政策收获好的成效。全行业的每一份子,包括政府、市场、企业、行业组织等都应形成合力,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手段、共享的资源、协调的能力,共同完成好行业转型的阶段性任务和既定目标。相信《指导意见》在新的一年依然会是指导绿色建材产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的顶层架构。

  2.装配式建筑

  提及装配式建筑,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在过去的一年里,装配式建筑以遍地开花的速度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促进绿色、节能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成为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关键的政策拐点。《意见》中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各地也纷纷出台推动装配式建筑大发展的相关政策。

  但发展装配式建筑远没有“搭积木”那么简单。在新旧发展方式未完成彻底交替之前,“痛并快乐着”或将成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新常态。目前建筑业转向新型工业化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建筑装配化尚未形成“规划、设计、制造、施工、管理”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即每个专业领域都有相当出色的企业和产品,但缺乏统一的整合平台。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如何让装配式建筑“叫好又叫座”至关重要。

  此外,如何推动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相结合是业内人士比较关注的热点。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从原材料入手,不能只局限于生产流程的集约化。相信绿色建材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将大有可为。

  3.绿色建材评价

  绿色建材评价和绿色消费密不可分。过去两三年里,绿色建材消费便利化工作稳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在联合成立了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协调组基础上,陆续发布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

  为落实《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推进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行动,促进绿色建材消费便利化,2016年3月,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联合发出《关于加快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有关工作通知》,要求加快开展绿色建材评价工作。

  2016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共同召开绿色建材工作会,发布第一批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标志着绿色建材评价工作全面启动。绿色建材标识将便于消费者选用绿色建材,也有利于产品生产流通过程的追溯。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建立绿色建材数据库和第三方信息发布平台,构建绿色建材可追溯信息系统,是强化社会监督的重要渠道。

  根据《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1年,绿色建材生产比重明显提升,绿色建材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提高到20%。当前,各地方大力掀起了绿色评价行动的热潮,推动绿色建材评价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增加了充足的动力。

  4.物联网

  物联网的最基本功能特征就是提供“无处不在的连接和在线服务”。

  物联网也正在成为建材工业提质增效的数据基础。建材工业要落实好国家创新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需从以下方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建材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化生产,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数字矿山;在搬运、码垛等重复繁重操作工段和高温窑炉等危险岗位推广“机器代人”;针对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的关键工序,加强与装备制造、工业软件等行业的协调配合,开发和提高自主可控的生产装置及过程控制系统;加强对产品质量、污染物排放、能耗等关键参数的可视化管理,提高质量效益。

  正是以物联网为基础,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从城市建设来看,智慧城市是无数“互联网+”的叠加,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建材……这些加起来才能形成"智慧城市"的庞大系统,惠及整个城市的运转,重构整个城市的产业,让城市管理也更加便捷。智慧城市的各个分支都需要结合互联网,每个子系统都需借助互联网提升效率,实现信息共享。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制造业都在中低端市场发展。而插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翅膀,让制造业的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将极大地推进制造业向高精尖方向迈进。

  在建材工业“两化融合”推进的过程中,大数据是制造业智能化的基础,其在制造业大规模定制中的应用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订单管理、智能化制造、定制平台等,其核心是定制平台。定制数据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就可以实现大数据应用,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可以实现趋势预测、精准匹配、社交应用、营销推送等更多的应用。

  5.石墨烯

  2016年10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十三五”将壮大建材新兴产业,并启动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推广行动。

  在工信部对该规划的解读中,更是明确指出要提升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提高工业用产品在建材产品中的比重。围绕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发展新型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任务以及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大力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矿物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开发支撑先进检测控制技术的专用仪器设备和核心装备。

  石墨烯——这种已知强度最高、韧性最好、重量最轻、透光率最高、导电性最佳的材料,正是新世纪以来备受瞩目的新材料。事实上,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兴材料正在成为强国之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建材工业今后的转型发展对新材料产业必将寄予更多、更高、更急迫的期望。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调研时强调,当前和今后时期,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下大力气把新材料产业搞上去,为中国制造实现由大变强提供基础保障。

  我国新材料的发展方兴未艾,大而不强,无论是品种、质量,还是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是新材料发展的瓶颈,是亟需下大力气破解的难题。随着全球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以及各国政府对其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全球石墨烯行业的领跑者。其中研发成果产业化水平将成为该国石墨烯产业在全球石墨烯市场地位的重要考量。

  《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石墨烯产业打造成先导产业,逐渐实现石墨烯材料在部分工业产品和民生消费品上的产业化应用,并提出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

  新的一年,我们要在新材料的研发和推广上下力气,加快能够促进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新材料的研发,满足绿色建筑所需,满足行业可持续发展所需,抢占技术制高点,增强市场竞争力。

  6.海绵城市

  在多个内陆城市“逢雨看海”的热议和喧嚣中,“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实践一直热度不减。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在城市改造中,打造一批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要求;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5年1月,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联合启动了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工作;2015年9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海绵城市的建设也催生了新兴绿色建材产品的发展。比如,紧抓海绵城市建设机遇,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及相关衍生产品由于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蓄水性和渗透性,非常适合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海绵城市建设既要加快推进,也不可一哄而上。由于各地经济情况、水资源禀赋不同,包括老旧城区实施难度更大等原因,应该因地制宜,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联合水务部门、科研院校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此外,应积极利用国内、国际成功的案例,总结、吸纳,不断完善当地海绵城市的科学建设。

  7.绿色设计

  设计对于建材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绿色建材的发展需要贯通全产业链,其中绿色设计要先行。

  在一些知名设计师看来,要想建筑的相关政策和理念真切地落实,设计师不仅需要掌握建筑设计的一些技术措施:比如充分利用太阳热、日照、风环境,建筑遮阳、营造人性化的高品质的空间环境等等,更需要从产业链的源头上动脑筋,才能让自己的设计更好地实现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

  同样地,绿色设计落地离不开建材和建筑,恰如其分的建筑材料的应用将使绿色设计理念得以更好的实现。可是目前的状态,大部分建筑师不懂得建筑材料的相关习性和价位,材料商也很少从应用角度跟设计师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是相对脱节的。

  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办的“世界绿色设计论坛2016”预测,中国的绿色设计前景广阔。绿色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底色,绿色设计将是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永恒的主题。过去一年,中欧在绿色设计领域开展了较为广泛的合作。2017年,中国和国际上将在这一领域开展更多的交流合作。

  8.秸秆(综合处置)

  秸秆禁烧可以说是老话题了。过去很长时间里,秸秆是燃料,是饲料,是肥料。随着燃煤、天然气的广泛使用,农户饲养牲畜的减少,再加上化肥的使用,曾经的宝贝成了废料,不少人将秸秆一烧了之。

  年年禁,却年年烧,在雾霾频发、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今天,秸秆的综合利用在过去的一年里屡见报端。

  事实上,不让农民烧秸秆,最治本的方法不是堵,而是疏,要为秸秆找到更好的出路,让其实现更大价值。《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引导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新型墙体材料,支持利用农作物秸秆、竹纤维、木屑等开发生物质建材,发展生物质纤维增强的木塑、镁质建材等产品。

  早在2015年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加大秸秆禁烧力度,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职责,不断提高禁烧监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落实中,秸秆综合利用需要进一步借助市场的力量,依托规模化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科学合理的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技术和机械进行秸秆还田,减轻农户因秸秆还田而增加的成本。

  专家表示,下一个五年,将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春天,我国必须下定决心在各方合力下尽快堵住“冒烟的口子”。

  9.绿色建材产业园

  绿色建材看地方。建材多是区域性产品,绿色建材产业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加以引导和推动。过去一年里,各地也主动发力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材。

  目前,各地积极落实《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推动本区域内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河南省人民政府组织承接绿色建材产业转移,引导各市县发展特色建材产业。成都市青白江区创新首个绿色建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宿迁市连续多年举办绿色建材产业论坛,引领当地建材产业绿色发展,促进绿色建材产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地积极推动是绿色建材产业壮大的重要动力,好经验和好做法也很多,需要学习、总结和推广。

  绿色建材的发展必须走产业融合之路。随着产业链条逐渐完整,模式也正在从单一企业向园区项目集聚转变,绿色建材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目前,山东泰安、河南汝阳、广西贺州,以及江苏宿迁、淮安、常州等地区都在积极推进绿色建材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基地,实现了工业退城入园和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发展,通过集聚效应来推广绿色建材的发展。

  10.智能家居

  从盖茨的智能家居豪宅,到普通市民家的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智能家居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便利:比如能实时监控用电情况的壁式智能插座;在我们离开或者接近家里时可以帮我们自动调节温度的恒温控制器;可以监测屋内湿度和水分,并提醒用户门窗没有关好的传感器;可以远程监控家里情况的安全防护和报警设备……

  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智能家居发展进程加快,市场主体由原来单一的智能家居创业者,逐渐转变为智能家居创业者、互联网公司和家电商共存的三足鼎立之势。但无论是物联传感这样专做智能家居的企业,还是像百度、小米等的互联网公司,抑或是如海尔、美的、格力等一样家电巨头,在涉足和发展智能家居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一定的瓶颈。

  总的来看,在过去一年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家居一直处于“变革”还是“泡沫”的舆论漩涡之中。一方认为:智能家居能实现远程控制、场景设置、安全防范、智慧联动等等,而另一方面:技术门槛高、标准不统一、价格太高为众人诟病,很难走入真正的消费市场。

  智能家居很火,但是终端消费市场却不买账。这是智能家居面临的尴尬处境。要真正做到推广和普及,真正以人为本才是智能家居的长久发展之道。

  究竟是走向发展的拐点还是仅仅昙花一现走向滑坡?2017年的智能家居值得我们每个人期待。

关键词:

绿色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绿色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