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新型墙体材料“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实施
浙江省宁波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工作领导小组近日正式发布实施《宁波市新型墙体材料“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宁波市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人扬表示,全市将紧紧抓住优化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墙材发展;融合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突出重点,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等四项重点工作,实现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质的提升。
“十二五”期间,宁波市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资源节约型、污染最低型、质量效益型和科技先导型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和改善建筑功能的新型墙材,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新型墙材发展由注重总量扩张到结构优化的升级转变。
一是多管齐下,“禁粘”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通过一手抓淘汰、一手抓转型,引导烧结砖企业整合与转产,粘土砖瓦窑业从114家减少到35家,淘汰落后砖瓦窑企业达50%,淘汰落后产能近18亿块标砖,超额完成省规定关停烧结砖企业的任务。
二是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2015年,全市新型墙材产量46.6亿块标砖,新型墙材生产比例达到93.1%,比2010年增加10.5%,高于浙江省同年83.2%的水平。“十二五”期间,新型墙材企业数量从288家整合为124家,新通过省新型墙材产品认定企业140余家。逐渐形成了以混凝土砖和蒸压加气砌块为主,利废烧结砖和轻质墙板占有一定份额,砖、块、板相配套,高、中、低档产品并举的产品生产体系。
三是示范引领,城乡推广应用进一步拓展。2015年,全市新型墙材应用比例94.6%,高于浙江省应用比例85.5%,远高于全国60%左右的平均水平。通过区域示范、产品示范、技术示范等,鼓励农村建设应用新型墙材和建筑节能措施,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的重点也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十二五”期间,全市培育市级农村应用示范项目7个,获浙江省农村新型墙材应用示范项目1个,完成村镇民房新型墙材试点11852户,建筑面积62余万平方米,补助专项资金约145万元。
四是协同创新,科研成果作用进一步显现。2011年以来,墙材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完成了10多项专项课题研究。形成了建筑渣土(淤泥)资源化利用等一批政策建议,形成了一套新型墙材建筑应用的技术体系。
新型墙材行业在全市循环经济中发挥了重要节点产业的功能和实效,“十二五”期间,累计节约能源约160万吨标煤,利用工业建筑废渣约2146万吨,盘活和节地约45359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为生态宁波、美丽宁波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时期,宁波市确立《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加快“美丽宁波”建设为发展目标,以“一淘汰、两禁止、三提升、四率先、五结合”为主线,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融合,新型墙材行业发展成为宁波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产业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墙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型墙材行业由单打独斗向协同协作方向转型,促进墙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规划》明确:到2019年底,完全淘汰现有轮窑烧结企业,禁止使用粘土类墙材;通过重组整合改造方式,改变全市混凝土砖生产企业产品单一、同质化问题,向复合型、功能型、利废化方向发展;建筑废弃物(建筑渣土、淤泥)制砖达到25家,产品达到自保温标准的企业15家以上,生产烧结空心砌块、烧结保温砌块各2家以上;到2020年,全市绿色墙材产量所占比重达90%以上,绿色墙材产品生产能耗下降20%;全市装配式建筑的单体预制率达到30%以上,培育15家市级示范新型墙材生产企业(龙头企业),推进建筑板材生产企业10家以上,开发适应装配式建筑的轻质高强外墙板;农村城镇联建房及农民自建房普遍使用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40%以上,建设省、市级农村自建房新型墙材应用示范项目10个,农村新型墙材应用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