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协会朱冬青:防水市场格局生变 行业规范未来可期
1月20日,新浪地产(微博)、优采首个访谈类直播栏目——话事live新年首播。直播主编邀请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坐镇直播间,畅谈建筑防水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一直播”和“首播”两大平台,当日共有近3000网友观看了直播。以下为朱冬青秘书长精彩观点集结,敬请回味:
新浪地产副主编李敏霞现场采访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
重大变革:防水质量保证期将取代5年质量保修期
针对目前房屋渗漏率居高不下的现状,住建部将会出台防水质量保证期制度,代替目前的5年质量保修期。虽然具体的方案还在探讨期,但是可以预期防水行业及防水市场将迎来大变革。
如果防水质量保证期定在20年或30年,那么首先要解决的是防水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的认定问题。
一方面,防水行业大约有一千多家有生产许可证的防水企业,负责防水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是防水市场的主体。另一方面,防水材料不是终极产品,需要将劳动附着到建筑上才能发挥作用,所以防水工程承包商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施工水平直接影响防水工程质量。
目前,行业里有资质的防水承包商约800多家,但我国一年有20-30亿平方米的防水材料应用到工程上,这样推算,至少需要一万家承包商。所以,市面上存在着大量挂靠的、没有资质的项目经理,也有材料代理商在做包工包料的施工,他们很难成为保证期的责任主体。
如果责任主体变为防水材料制造商的话,行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涉及到建筑招投标,材料、劳务分包,屋面工程的总体承包,以及培养更多的承包商来作为制造商的合作伙伴……这些将成为2017年行业的主要工作。
另外,质量保证期制度将催生所有标准的大幅度提升。现有的标准都是建立在五年保修期基础上的,如果涉及到质量保证,定额、防水构造的等级会有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提升现有的标准,包括屋面地下,室内和外墙的防水设防等级,在20或30年的保证期基础上,重新去设计整个防水构造。另外,组织结构也会随之变化。现在我们的材料可能做得很好,但是由于大量没有专业技能的农民工和没有资质的承包商存在,材料的效果很可能为零。调整后,可能发生财务、材料和劳务一起分包的招投标大改革。
过去,开发商在防水造价上并没有给与过高的造价水平,经过层层分包,应用在工程上的材料并不一定好,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监管没有执行到位,假冒伪劣和非标产品充斥其中。如果质量保证主体存在,他会从材料、生产、施工、维护、应用上投入更多力量,这将大大减少建筑防水中的隐患,降低渗漏率,从而实现建筑不漏。
住建部的政策是渐进的,不会一刀切。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期制度,可能会分步实施,也会有一些细节方案、标准出台或升级,平稳地实现由质量保修期向质量保证期过渡。
市场预期:多渠道开花 未来可期
2016年,从防水整体市场情况看,行业还是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6年我们从房地产去库存的严峻经济形势和市场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分析,可能会比较困难,但结果高于预期。首先是防水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超过建材行业平均水平,利润虽比2015年增幅小,但总体产量增长7%-8%。其次,防水行业整体升级,行业里新增17条防水卷材生产线,这已经超过过去五年的总和。所以无论是产业升级、产品质量,还是产量、利润和销售收入,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刚刚通过的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里,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憧憬。“十三五”提出了转型、创新、绿色、融合等重要发展战略。转型升级是“十三五”的主要任务,它带给行业新的愿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创新为支撑,有五个属性的发展理念,包括绿色生产、绿色制造、绿色服务、绿色产品和绿色建筑等;融合也是行业未来新的发展方向,生产企业从单一的材料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转型,我们协会希望打造一个更为广泛的上下游共同和谐发展的融合平台。
2015年和2016年由于原材料成本低,防水产品虽然低位运行,但很多企业通过价格杠杆换取了市场份额,利润增长惊人。其中大中型企业有成熟的战略和战术,不断发展壮大,能够抵御各种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而一些中小企业没有创新能力,一味模仿大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没有核心竞争力。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最先受到波及的是中小企业。用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同质化产品,很难再走下去。
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应该是提质增效,给大企业做配套服务来实现转型,他们可能会变成增值服务商或是配套服务商,或者变成做专门零配件和系统件的供应商,走“高、新、精、特”的道路。
房地产仍是防水行业重要的市场。最近几年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大家描述的那么差。大量数据显示,新增房地产开工面积是递增的。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市场不断趋向规范,经过长期的洗牌,房企越来越重视品质和成本。目前,不少百强房企与前20强防水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采用集采模式,行业的大部分销售收入来自房地产的战略集采。未来,行业对于房地产项目,将采用更加稳妥的战略。
在有上千家企业的防水行业,中小企业面临利润增速放缓的情况,行业集中度明显上升,这标志着行业慢慢走向成熟。同时我们也开辟了新的市场机会,比如,市政工程、桥梁、机场、码头、高铁、地铁等;此外,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也给防水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另外,在既有建筑的维修改造领域,行业有很多机会。其实屋面翻新是屋面的基本属性,在国外每到10或15年,屋面就需要翻新。在中国,6到8年一定要进入翻新。它和旧建筑的节能改造并不一样,屋面不翻新,它在保温、防水、隔热等方面的功能会大大降低,顶层居民的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按照这样的属性,翻新既有建筑的量,应该比每年新建建筑的总量还要大,因此屋面翻新未来可能会成为行业的主要市场。
全面质量提升:市场机制与行政手段并存
在中国有很多人在施工领域从业,但是从业者里真正有合法资质的人并不是主导。有大量的从业人员、承包商等都没有资质或是挂靠一个资质。协会在过去的五年中,做了大量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工作。
同时,住建部也出台了大量产业政策,这些对防水施工领域组织化的变革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是严查挂靠、违法分包、违法转包;其次是出台了四库一平台,所有有资质的公司和有资质的建造师、项目经理都会在平台上注册;最后是营改增,在财务领域里杜绝挂靠的可能性。所以挂靠的业态在2017年之后会渐渐退出市场,也会有大量的公司去申请成为有资质、有法人地位的合法防水施工承包商。
未来的五到十年,中国会有超过一万家的承包商出现,很多大企业自己的代理商,最终会转变成有资质、有法人地位的承包商,这也是由防水材料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转变的过程。
防水行业质量提升在五年里取得了丰硕成果。2016年,防水产品国抽合格律达到了95%左右,高于国抽产品平均合格率,是继2015年达到95%的第二年。2016年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下,行业继续打击假冒伪劣、无证生产,防水质监利剑行动端掉137个窝点,收缴各种违法产品货值超200万元。这对防水行业假冒伪劣产品威慑力极大。此外,协会也策划组织了质量万里行、职业技能大赛,评定标准化实验室等工作。2016年,我们还推出了质量提升示范企业和质量提升标兵,通过企业和个人的扎实工作,带动整个行业质量水平的提升。
我们也关注到,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全面的质量提升,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质检总局由长期关注产品质量,扩展到其他三个领域,这对防水行业也是新的指引。
我们希望,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双管齐下,共同改变假冒伪劣充斥市场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