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建筑业瓦解时机已经成熟》刷爆朋友圈,时机真的成熟了吗?
文章来源:中装新网
近日,“麦肯锡”的《建筑业瓦解时机已经成熟》一文在微信朋友圈被刷爆,显然已经收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在拜读以后,结合在国内的一些工程实践经验,也有了些许感想,在此以文表之。以下内容皆为一家之言,若有偏颇,欢迎指正。需要看《建筑业瓦解时机已经成熟》的请看本期后部分可以相互对比一下。1. 超预算和超进度在经济层面的一种解释
几乎所有使用BIM的项目都在尝试用碰撞分析的手段降低项目成本,不过笔者还没见到节省金额占总造价超过5%的。如果“麦肯锡”数据确实的话,80%的预算超额一定不是设计或施工不当造成的。
造成项目成本巨幅上涨的因素往往在项目本身之外,例如:政策的变化、金融市场波动、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等。有一个事实往往容易被忽略:进入21世纪后,全球货币宽松愈演愈烈,金融活动越来越频繁。其结果就是融资变得容易了,资产价格暴涨了,低成本和暴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建设活动。于是整个市场就呈现出这么几个特征:增长快速、融资比例高、收益预期好但竞争激烈。所以,在这段时间里,金融风险、材料和人力成本都有明显上涨。在“麦肯锡”的图表里提到的是基础设施建设(infrastructure)预算超额,这类项目典型特征就是周期长,如果剔除市场波动的原因,还会不会有那么高的比例呢?
就笔者的观察而言,其实许多项目会超进度,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在于项目的资金供应出了问题。因为资金供应跟不上,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付款拖期。对于大部分项目来说,都实行的是项目承包制,而承包人通常也不会只做一个项目,所以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承包人拥有的资源永远是流向收款风险最小和收益最高的项目的。所以,只要项目业主在资金风险和付款信用上存在问题,工程超进度的可能性就会变得很大。现在的投资者,因为借贷成本低,往往会选择风险较高的资金杠杆率。一旦市场出现波动,资金告急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就直接决定了付款拖期的发生概率,项目超进度也就顺理成章地发生了。当然,也不能排除例如管理方式、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因素造成超进度,只是其影响程度不及资金问题罢了。
超预算和超进度的情况,确实普遍存在,只是其真实的超额数字和超额的原因是不是足以引起一场产业变革,似乎还值得商榷。
2. 究竟是技术驱动变革还是利益驱动变革
很多观点都认为技术革新催生了行业的变革。人类历史反复证明着这个观点,例如蒸汽机引起了工业革命,内燃机引起了运输革命,互联网引起了信息革命。只是在“新技术”和“变革”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常被忽略的叫做“利益”的东西。蒸汽机让大量的加工厂主们和矿业主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才会被广泛使用并形成新的经济和权力阶层,于是产生了社会变革;内燃机也是因为其功率高和效率高的特点,让运输商能够用更少的成本运输更多货物,而在商业层面取得认可,才促成的变革;互联网更是因为催生了大量新的亿万富翁,才让人们发现“互联互通”的价值,才成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BIM本身具有的数据性和结构化特征让它成为了建筑业的未来,但是就当前国内的情形来说,将此类技术直接转化成商业利益似乎还有一段距离。一方面,传统的合同和业务模式还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另一方面,企业运营和管理的体系也没有新的变化。当旧的利益格局还牢牢占据主流时,新技术更多会被既得利益者拒绝,其产生的利益驱动力就会不足,行业的变革自然就难以成行。
要实现技术驱动变革,终究还是必须先要让新技术撬动现有的利益格局。
3. 国内建筑业利益格局之一隅
记得不久前,友人说了一句话,直击要害:项目经理本身并不在乎公司整体盈利状况如何,只要一直有项目做,就能一直有中华烟抽,有茅台酒喝。这不免有管中窥豹之嫌,但也确实反映了一种现实情况:不少承包团队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之间有裂隙。
有些设计或施工公司的组织架构形态就类似晚唐时期的政治格局:中央权威下降,地方势力崛起,表面虽然仍然供奉一个天子,实则各自为政。分散的小组织只要向公司缴足管理费,就可以在公司的大旗下经营自己,甚至形成独特的财务和升迁体系。这种现象绝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博弈中演化出来的。企业在这种现状中达到了一种利益和权力的平衡,没有强大外力的加入,很难说能有多大的改观。
4. 时机真的成熟了吗?
BIM所具备的特性里包含:数字明晰、数据结构化、资料共享和资源统一。这些特征显然都是对集中管理特别有利的,这就与许多现有利益格局产生了冲突。在推行BIM的时候,遇到各种阻力和不配合也就显得符合逻辑了。
由于存在垄断的现象,有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是属于EPC模式的。在权力集中的条件下,这些项目BIM开展十分顺利,与ERP结合也不错,于是就有声音称EPC将成为最适合BIM应用的商业模式,应该重点推广。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当初在房建领域制定规则时,将设计与施工分开就是以分权的方式削弱承包商对业主的倾轧。现在国内推行EPC,在制度和法律层面是否能提供足够的保障,以防止起初的担忧不会发生,尚需要时日来论证。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选择哪一种,还是要让充分的实践来回答。现在,实践充分了吗?谁能回答?
BIM从业者们多是技术出身,常常不便参与权利博弈,也不善此道。面对着惨淡的现实,明明知道方向正确,却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形下,不妨可以参考一下视频网站bilibili的发展策略——通过培养新生代的用户群体来实现未来增长,而避开眼下的惨烈竞争。BIM从业者们应该为具体工作提供能提升实际效率的产品和服务,重视新生代的经理们和工程师们的需求,让他们养成使用数据的习惯,并体会结构化管理的好处。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人,就是在塑造未来,当人心普遍思变时,任何利益格局就都能被打破。这就好比网络的普及对现有权利体系的逐步瓦解,当这种瓦解达到了一定程度后,任何位高权重者在行事时,也不得不慎重顾及普通网民所拥有的力量。
另外,这种变化还有另一个特征,值得在此强调:它是不可逆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苍天大树需要时间来培育。如今已经进入科技和理念高速成长的时代,属于BIM的时代不会很久以后才来,但现在千万不要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