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昱:7天6调控 2017年开年政策很忙
2017年才刚刚到第十天,地方政策已经出台6次,其中既有严厉的重启限购,也有严查违规行为,当然也有部分地区仍在努力去库存。刚刚开年,行业政策面就非常热闹。
首先看“降温”类调控政策,最出乎意料的是西安1月1日重启限购。2016年,西安商品住宅库存下滑25%,房价增速在70大中城市中排在32位,在去库存、控房价上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结合1500万平方米的库存和1500万平方米的年成交量来看,西安市场只能算刚刚有所起色,现在就迫不及待要限购,实在没搞懂西安的政策指向,刚刚好转的市场局面很有可能因此被扼杀。
紧随其后是1月3日的海南严查网签资格,省住建厅宣布1352家房地产中介未备案,将被暂停网上签约。这次调整虽然没有涉及“四限”(限购、限贷、现价、限钱),但毕竟是实实在在的市场秩序整顿。不过由于不涉及直接供需关系调整,对市场不会产生过多影响。
接下来是深圳的“增供应”新政。1月5日,深圳宣布新版《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暂行措施》正式实施,新规将大幅提高城市更新项目的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预计至2020年可提供300万平方米左右的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在平抑房价的种种措施中,这正是行业最愿意看到的“增供应”类调控。不过要5年落实该项供应(按50平米一套算),平均每年12000套,近期对市场影响有限。
重庆新政的发布也让人感到比较突然。自2011年以来,重庆是唯一一个没有执行限购的二线城市。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房价数据来看,重庆也是房价基本不涨的城市,与2015年1月份相比,房价涨幅不到6%,在二线城市中仅排在18位,而排名靠后的则大多是沈阳、长春、哈尔滨之类的高库存压力城市。但结果2017年开年重庆就开始收紧房地产政策,严查预售违规行为。
相比之下,上海在宣布暂停商办网上签约就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了。上海是本轮政策的排头兵,去年“3.25”率先出台限制性政策,提高非本地户籍购房社保年限至五年;其后在预售证监管、土拍资金来源等方面的政策升级也都走在全国前列;11月末的限贷收紧更是把上海住宅调控推到了全国最严。今年1月,地方政府又再一次把调控抓手伸向了“类住宅”,其目的是还是打击市场中的擦边球状况。对违规的确实是要处理,但对于合法项目还是要给予“通行证”,切不可把合规的商办产品都一棍子打死。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之后对通过打“擦边球”来获取小面积类住宅的口子是要被关掉了。
唯一去库存的就是云南省“22条”。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云南长期市场压力都是比较大的,一方面是需求乏力,2016年前11月云南省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14.4%,比全国平均慢了9.9个百分点,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5.8%,比全国平均慢了21.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是库存压力巨大,就连省会昆明也是去库存“困难户”,举一尚属“新鲜”的例子,昨天云南城投转让昆明商业项目即因无人报名而最终撤拍。
就目前情况来看,政策收紧还是大趋势,去年共有54城出台了115次调控措施,其中81次为调控收紧,平均4.5天1次;而今年前7天就出台了6次地方调控,其中还只有1例为宽松类政策。
估计要等到春节假期,政策出台才能缓一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