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回顾及 "十三五"发展目标与对策
原标题:【精粹】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时期发展回顾及 “十三五”发展目标与对策
原创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一、“十二五”中国安防行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为了应对影响中国社会安全的突出问题,中国各级政府全面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努力推进“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各项建设工作,严密防范各类犯罪和恐怖活动,带动了中国安防市场需求的大量增长;从全球情况看,国际性恐怖活动猖獗,各国对安防技术产品需求日益旺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安防企业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产业规模成倍增加
到2015年末,中国安防行业企业发展到3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安防企业年总收入由2010年的2350亿元增加到 2015年的4900亿元,增长了一倍以上,年均增长15.8 %(见下表)。据初步测算,今年中国安防行业总收入将达到5400亿元左右。
“十二五”时期中国安防产业发展状况
2.龙头企业迅速崛起
一批骨干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学管理,全力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使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很大的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如在安防产品制造领域,今年仅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两大企业年营销额将达到500亿元左右,约占全行业的9%;另有多家企业销售额也能达到数十亿元的规模。在系统集成施工及运营服务领域,产业集中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形成了一批地域性的龙头企业,已有上百家企业主营安防收入超亿元。在资本市场,目前有20多家安防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另有30多家上市集团企业将安防列入了主营业务之一。
3.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中国安防企业始终对科技创新保持很高的投入,全行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总收入的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处于全国各行业中的领先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技术研发有长足的进步,高端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一是自主研发能力及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率有了较大提高。如华为开发出的一系列高清、高性能海思芯片厂商开发出芯片,满足了中、高多档产品制造的需求,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海康、大华等企业研发的一些核心元器件及机芯设计制造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SVAC标准获得了应用,较好地解决了目前视频监控系统中音视频编解码标准互联互通的问题,填补了安防行业一项空白。
二是安防技术产品、系统性能获得了全面升级。编解码技术从H.264向H.265过度,带动了高清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一些超大规模的联网平台技术逐步成熟,平台架构、软件及网络技术和集成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
三是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在安防领域获得了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4G、IT技术等学科技术不断与传统安防技术融合,极大推动了数据挖掘分析及智能化等自主创新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逐步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一方面作为刑侦鉴定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满足了政府、行业、企业安全管理及服务的需求;此外,实体防护、电子围栏、防爆安检、入侵报警等技术产品也获得了新的发展。
4.各行应用广泛深入
在公安应用方面,以实现多级联网为目标,各级公安机关加快了监控报警共享平台及报警监控中心建设。目前已基本满足了各部门、各警种进行情报研判、指挥通信、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管理、反恐防暴、维稳处突、规范执法等工作对视频图像信息的需求。图侦已成为继刑侦、技侦、网侦技术之后的第四大侦查技术,成为了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重要手段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支撑。
在行业应用方面,许多行业更加注重安全防范与业务整合的整体解决方案,提升了行业安防应用水平,拓展了业务需求。有的实现了行业系统内的大联网并建设了大型的管理平台;有的将视频监控成功地融合运用到业务拓展和管理方面,有效扩大了安防产品的应用空间;有的将视频监控与入侵报警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报警运营服务增值与新业态。
在民间应用方面,许多安防企业都推出了家居安防产品品牌。同时与IT、电信运营商联合拓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快速推进民用安防市场,使这一安防领域凸显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5.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际恐怖事件频发,由于中国安防企业产品品质的快速提升,国际市场对中国安防产品的需求增长较快。预计到2016年底,中国安防行业约有上千家企业从事出口业务,出口交货值达到300多亿元人民币,占产品总值的15%左右,其中视频监控产品占大多数。目前出口的国家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的安防产品在许多国际重大活动、重大赛事、重要事件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年里约奥运会使用的中国视频监控产品高达90%以上。
6.管理服务不断提高
政府主管部门适应形势,转变理念,积极推进视频监控立法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和建立新的安防行业管理与服务体系;行业协会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推动行业自律与诚信建设,编制行业发展规划,搭建多种交流平台,引领安防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安防行业标准化工作成果显著,截止2015年底,共完成了公共安全国家及行业标准165项,为平安城市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标准化技术支撑;安防检测和认证机构提升自身实力,规范业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二、“十三五”主要发展目标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组织各方面专家,经过一年多的调研与编写,制定和发布了《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未来5年发展总目标为:促进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品和服务迈向中高端水平,突破一批核心技术瓶颈,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新的跨越:制造业向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技术应用向解决方案系列产品化升级;系统建设向互联互通、高度集成及多业务融合的方向转变;管理和服务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骨干企业向国际化、品牌化迈进。
1.产业发展目标
促进视频监控、实体防护、防盗报警、防爆安检、出入口控制业务领域以及生物特征识别、防伪等技术领域企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逐步提升安防服务业所占比重;逐步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走出质量高、效益好、结构优的发展新路;积极发展与通信、IT、其他电子制造企业的合作和融合,繁荣安防新业态;支持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明显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到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约达8000亿元,年增长率10%左右,实现行业增加值2500亿元。
2.市场拓展目标
一是继续深化政府与行业市场应用,拓展民用安防市场,积极探索消费类市场;二是顺应并积极推动跨界融合、智慧城市应用,开拓并延伸至新的市场领域,摸索安防建设与运营新的商业与合作模式;三是在市场推广中纵向下沉县、乡镇,横向发展边、远、偏地区,扩大市场空间;四是着力推动中国安防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安防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国际化应用,鼓励行业骨干企业采取商品出口、投资并购、战略合作、本土化运营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提升安防“中国智造”在全球安防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影响力。
3.技术创新目标
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核心公共安全网和“超连接、大组网、大融合、大应用”的安防体系,促进业务应用的纵深发展。一是在基础及核心技术层面进行攻关,加强芯片、核心元器件、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技术的研发,研发和应用新一代机器人、防爆、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产品;二是着力以“安防云”平台为方向的一体化技术体系,前端多维感知和融合,后端超大规模存储,打造城市综合应用平台;三是大力推广新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推动大组网应用技术研究,研究各种细分业务应用场景,深度开发和集成各类技术,增强行业解决方案能力;四是推动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安防工程集成及运营服务业,促进可视化技术向非视频领域的延伸,实现各专业领域之间的融合和互联互通并实现产业升级。
三、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安防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及困难,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或着力解决。
1.产业行业竞争加剧,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国民经济逐步转变成“新常态”增长,以及世界经济复苏比较缓慢的大形势下,近年来安防行业增速也由20%以上下降至13%左右,未来几年预计将进一步下降至10%左右。与此同时,随着龙头企业的快速崛起,大型企业在综合实力、研发能力、议价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行业竞争的加剧将不可避免带来行业的重组,一批中小企业面临生存的考验。
2.高端技术方面仍较落后,产业升级面临巨大压力
由于在核心技术方面与国际大牌企业仍有不少差距,在标准制定、市场定价等方面话语权不高,将会延迟安防产业升级的步伐;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中国安防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报警运营服务市场地域分割状况比较严重,缺少全国性的知名服务品牌;企业普遍分散、规模较小,离发达国家“行业龙头”的地位还相差甚远。
3.制约市场秩序的措施不健全,行业管理服务不到位
在系统集成与工程领域,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加上企业资质管理不一,造成了制度性的障碍,影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行业管理方面,由于至今没能实现行业立法,各地管理政策不一致,市场管理不到位,无序竞争仍比较严重。
四、未来发展的对策分析
未来五年,中国安防行业仍面临发展的历史机遇。在这里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及对未来前景的展望:
1.把握好重大新机遇,拓展国内外安防市场
一是平安建设新机遇。十三五”期间仍是我国平安城市新建与改建的重要时期。2015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要“高起点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和应用工作,提高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等9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建设应用目标,并明确了建设联网应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建设的重点、方式等。如“重点公共区域及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联网率都要达到100%”,视频监控也将延伸至最基层和欠发达地区。这些都将为安防企业提供很好的发展机遇。
二是智慧城市建设新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有1亿左右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落户。目前,住建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已经确定了300多个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十三五”期间将会进一步扩大试点或在部分省市全面推广。安防技术应用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和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技术支撑和社会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防盗报警、楼宇对讲四大类设备将得到大面积的应用,从而为安防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是“一带一路”及国际需求新机遇。中国政府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沿线国家通过沟通磋商达成了一系列的项目、贸易协定,一些建设项目已获得了重大进展。“一带一路”覆盖60多个相关国家,安防企业可以利用国内平安建设积累的技术、产品、经验,将平安城市、行业解决方案推广到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扩大产品贸易、系统集成工程及相关安保服务。
从国际安防市场需求分析,未来也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随着对中国安防产品认可度的提升,许多国家和客户将进一步为中国企业敞开大门;同时,国际直接投资将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国际开放平台的建立,都将有利于中国安防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
2.高度重视“互联网+安防”的融合发展,培育安防新业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将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及网络化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在安防领域,要适应和紧跟这种变革。首先要利用“互联网+”促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发展,使安防产品制造不仅要满足行业级的定制需求,还要满足大量企事业单位及民用安防的定制需求;其次利用“互联网+”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商业架构的转型,创新丰富多彩的业务和服务模式;第三利用“互联网+”促进产业融合和大量新业态的形成,促进安防产业链的延伸;第四利用“互联网+”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实现去中心化和扁平化以及开放式组织。
3.加强技术创新,力争实现新的跨越
未来5年,仍将是我国安防行业技术研发快速提高和深入落地应用非常重要的时期,企业应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使更多的安防产品迈向高端领域。
一是加强芯片技术的研发。不断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丰富具有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研发出功能更加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解决方案片上系统(SOC)、安防专用编解码芯片等,带动安防产业实现全面升级。
二是加强大数据技术的研发。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搭建“安防云”和“安全云”技术和服务体系是安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加强大数据的存储、整理、数据清洗及数据发掘的技术设备投入;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瓶颈,加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创新,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知识发现能力和辅助决策能力;大力发展与应用领域业务流程及应用需求深度融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满足重点行业安防应用需求。
三是加强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研发。未来视频智能技术将向着人工智能的高级化方向发展,尤其是研发新一代视频智能分析算法、图像特征语义化压缩存储、海量数据快速检索,以及任意目标快速比对、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
四是加强集成平台技术的研发。在未来安防行业,要加强研究和开发适应城市综合安防管理、运营服务以及安防集成应用的平台技术,如GIS、可视化技术、联动技术、物联网平台技术、信息与通讯共享及其他关联技术等。
4.探索安防行业管理新路,实现市场秩序的进一步好转
一是加强视频监控有关立法工作,促进和规范视频监控应用;二是推进行业新型标准化体系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安防行业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三是做好检测、认证工作,健全第三方合格评价体系,大力开展安防产品、系统工程自愿性认证(GA认证)工作,发展安防系统工程、服务评价业务;四是着力提高行业协会服务能力,在规划、标准的制修订、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创建品牌等方面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积极推进行业自律体系建设、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回顾过去成绩可喜,展望未来信心满怀,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安防行业的美好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