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三大关键词 人民日报一篇文章说清了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中国经济的三大关键词 人民日报一篇文章说清了

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新方位。

  7.7%、7.7%、7.3%、6.9%、6.7%……这是2012年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速。这条略微下行的曲线,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速图中似乎不大“合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以新的有力作为标注着中国经济新方位。

  中国经济还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中国能否避开“中等收入陷阱”?

  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关键词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围绕中国经济新方位这个宏大而重要的主题,人民日报刊发长篇述评,对展开权威阐述。以下是这篇文章的纯干货版,想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动向,不妨一起来看。

  

  ●关于新常态

  【新常态带来新变化】

  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动能转向新的增长动能。

  【新常态下要有新认识】

  1.为什么会有速度变化?

  因为,决定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做不到”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因为,总量和基数变大后“做不到”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还因为,资源环境“受不了”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

  2.为什么会有结构优化?

  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要素价格上涨、储蓄率下降,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提速、产业转移,城乡区域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3.为什么会有动力转换?

  过去,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成为驱动中国这一“世界工厂”快速运转的重要动力,今天,这些要素价格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倒逼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下,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经过调整后,中国经济将进入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更可持续的新的发展阶段。

  

  ●关于新发展理念

  新方位,“怎么想”?脑中要有新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为经济新方位标定了前行航向。

  

  

  【干部如何践行新理念?】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新状态,要有担当。

  “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新状态,要有定力。

  “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新状态,还要会作为。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方位,“怎么干”?脚下要有新实践。

  站在新方位上的中国经济,为何在关注“需求侧”的同时更多将目光对准“供给侧”?

  【从速度维度看】

  新常态下速度换挡的背后,本质上是结构调整。靠熬是熬不过去的,靠走刺激需求的老路也行不通。需求侧政策空间越来越小,挤出效应却越来越大。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长期入手,立足于结构调整,把政策重心转向供给侧。

  【从结构维度看】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方面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一方面却要大量进口关键装备、高端产品;一方面消费者对质量高、有信誉保障的消费品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却是国内供给无法满足,导致境外购物热度不减、“需求外溢”。

  【从动力维度看】

  新常态要求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由于一个个市场主体的集合构成供给侧,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激发创新主体的动力和活力,才能使中国经济真正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

  

  从世界经济的坐标系中看,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绝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相反,“中国以其较早的认识、较大的回旋余地、较强的体制优势等正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五大政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都融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火热的“四则运算”中。

  瞄准过剩产能做减法,“减”出新空间。宏观政策“稳”的同时,产业政策要“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坚定地去是为了更好地进。今年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超额完成任务已成定局。产能减了,利润增了。煤炭业利润涨了一倍,钢铁业扭亏为盈,摆脱了“卖煤球不如卖土豆,钢价跌成白菜价”的苦日子,打了一场“翻身仗”。

  瞄准短板做加法,“加”出新希望(8.210, 0.00, 0.00%)。就业援助、内部分流、转岗就业创业……社会政策托底,保障去产能不影响饭碗,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使用、产业扶贫长短结合……脱贫攻坚补短板,确保贫困老乡同步奔小康。

  瞄准创新做乘法,“乘”出新动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生活更智能,工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让产业更智慧……新技术引爆新产业,新模式缔造新业态。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均保持10%以上的增速。

  瞄准放活做除法,“除”出新活力。微观政策要活,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日益宽松,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401万户,同比增长27%。改革政策要实,减轻企业税费等成本负担,释放减税红利。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的几步特别关键。

  使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世界1/5人口同步达到中高收入水平……中国经济的新方位,正是复兴之路上的“关键节点”。

  辨识洋流,认识新常态;扬起风帆,明确新理念;开足马力,投身新实践。在这个重要的发展新方位上,中国经济航船正聚合澎湃之力破浪前行!

关键词:

中国经济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中国经济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