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资本和实体重新锚定 有助万科之争平稳着陆

提要:对资本市场颇受关注和争议的“杠杆收购”问题,监管层近日的明确表态显然有着极强的信号意义。

  对资本市场颇受关注和争议的“杠杆收购”问题,监管层近日的明确表态显然有着极强的信号意义。

  上周末,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痛斥野蛮收购,无独有偶,同一天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也指出,某些险资绕开监管的套利行为,严格意义上就是犯罪。

  紧接着在本周一,保监会开展对万能险业务的全面检查,并要求前海人寿暂停万能险新业务。至此,严厉监管杠杆收购、扫清现有监管构架下的监管重叠和空白、重构金融资本的和实体企业的监管脉络趋于明朗。

  在这种态势下,旷日持久的万科股权之争也有望平稳着陆。

  近期,南玻A逼宫事件、格力遭遇“入侵”等,也让此前的焦点事件——万科股权之争的前景扑朔迷离。但是,就在离12月31日“引入深铁”的方案能否通过的截止期不到1个月、离改组董事会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王石一反之前的悲情姿态,用从未有过的乐观表达了对股权之争平稳着陆的信心。

  在旷日持久的股权之争当中,万科让出了保持15年的销售TOP1宝座,但公司股价相比一年前却几乎翻了一倍,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这里面显然有资本炒作的因素,存在着泡沫的成分。

  从万科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前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当前,5家金融资本方持有万科A股69.76%的流通股,让万科沦为一只“庄股”,这与降低代理成本、改善效率的正常收购基本没有太大瓜葛。很难让人相信,激进的投资方能扛起管理万科的大旗,带领万科实现“第四次转型”。在这里,资本的炒作谈不上有多少金融创新和治理改善。

  资本大鳄参与万科的炒作,以及短期内巨大的浮盈,不仅让万科股权之争成为关注度空前的公众事件,而且也带来了如险资“概念股”、跟投炒作等示范效应,对资金回归实体、对经济转型有害无益。

  实体和资本之间的平衡,必须要重新锚定。这就是为何政治局会议频繁提及“抑制资产泡沫”的缘由,也是证监会和保监会为何对杠杆收购、险资套利祭出监管重拳的缘由。

  近期,保监会屡屡约谈险资、叫停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交易所发出一张张问询函,证监会严审重组上市,打击“炒壳”,“一行三会”围堵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等,都是实体经济和资本重新锚定的开始。

  当下的中国经济,最宝贵的就是对于实体经济和创业创新的执着。无论是以王石为代表的、具有情怀和浓重文化色彩的精英管理层,还是万科致力于绿色建筑、城市配套服务运营商的转型方向,均代表着对于实体经济的坚守,也符合国家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和“补短板”等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这样一家具有强烈示范效应的标杆企业,如果因为杠杆炒作而导致公司治理陷入困局,对实体经济绝非好事。

  当前,中国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期”,也处于一大批企业创立者陆续退休的管理层“交接期”,同时也是30多年高速发展后企业的“转型期”,此时正迫切需要一批扎实进取、富有文化和价值传承的实体经济企业,并成为产业升级的带头人。显然,这批企业如果能把握在经验丰富、全心全意经营企业的企业家手里并顺利传承,相比由缺乏经营经验、更看重短期分红的金融资本掌舵来说,或许是更好的结果。

  近期,资本市场杠杆收购愈演愈烈,让资本游资化、游资投机化、投机无序化的乱象越发突出。监管层此时出重手大力加强监管,某种程度上也事关中国金融秩序能否规范、经济转型能否推进的大局。杠杆监管新规出炉前,既有规则下的存量股权博弈,也为万科“股权之争”软着陆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作者为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