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去杠杆和高房价:房地产问题应从供给端解决
2016年横亘在中国经济面前最不能忽视的两个问题是:高杠杆率和高房价。
在12月5日举行的“2016中国经济论坛--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重阳投资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热议中国经济问题。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今年房价上涨主要由货币拉动,加上一线城市土地供给严重不足,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最终房价提升。一旦政府层面为控制房价采取更加严厉的限制政策,房地产领域的风险可暂时得到控制,但这并没有真正从改革的角度解决房地产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去杠杆的效果并不理想,杠杆率可能还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致认为未来金融风险很有可能会继续加大,甚至极有可能超过房地产等其它领域的风险。
短期抑制需求难解房地产问题
从今年10月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厦门、苏州、郑州、成都、无锡、合肥、济南、武汉、珠海、东莞、佛山、福州、昆山、南昌等21个城市集中出台楼市限贷限购政策,加码房地产调控。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房地产销售增速放缓,房价涨幅回落,但热点城市的房价并没有出现明显松动。
李迅雷和王涵都指出,今年稳增长跟政府的刺激有很大关系,主要是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基建投资是政府加杠杆,房地产投资是居民加杠杆,这两个杠杆一加,投资还能够保持平衡,但明年不太可能出现托底。”
“之前出台限购政策后,上海的房价还是一直上升,这是一个货币现象。事实上,上海的人口流动已经放缓,但是货币的流量还是很大。”李迅雷指出。
在利率不上升的情况下,李迅雷认为房地产领域的风险暂时可控,但全球的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这将是2017年遇到最大的挑战。
王涵则指出,现在房地产市场主要的问题是,一线城市土地供应不足,而库存很低,上海市规划到204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以内,几乎不增长,而人口不增长意味着土地的供给指标不增加。反过来,则意味着政策层面上对房地产控制可能会更加地严厉。
他们都承认,房价对中国经济有正增长贡献,但同时对实体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是一把“双刃剑”。当收入分配差距缩小,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经济的不平衡。
祝宝良则指出,真正的房地产去库存需要在土地制度、投融资制度、房地产的税制等方面进行改革。“这些没有涉及,就没有解决中国的房地产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只是短期把这个需求压下来,并没有从供给端解决问题。”
金融风险仍需警惕
在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加杠杆的影响下,经济学家们对降杠杆的前景并不乐观。
“降杠杆的进展不是很明显。”重阳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指出,这几年的杠杆率上升很快,而且不同负债主体中企业部门的负债水平最高、上升最快。
他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到了资本密集型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就会对应负债的增长,除非能不断产生技术现金流。
因此,王庆认为中国的杠杆率还会上升,因为金融周期的拐点还没出现。“目前来看,中国的债务形成主要是银行存款,不依赖国际资本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容忍更高的债务,不太容易触发债务风险。”
但问题是中国债务上升速度比较快。“过去几年取得了金融创新的进步,其他的资金来源性质越来越多,表现在银行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而且这些理财产品是通过资本市场、半资本市场、类资本市场形成的。”他表示。
王庆指出,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提升有帮助,但是从应对危机和解决债务风险的角度有潜在隐患。“尤其这个时候,如果又出现了国际收支的逆差,我们资金的波动、资产价格的波动跟国际市场相关的风险会增加,就可能会触发债务风险。”
王涵则指出,2010年以后,非金融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都在下行,而信托、理财、保险以及银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都是高于实体的。“长期来看金融的投资回报应该跟实体是拉平的。”
他认为,央行的政策明年很难有放松,而居民的风险偏好在下降,这两个因素叠加之下,明年最重要的再平衡是金融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会弱于实体。
祝宝良也同样强调了金融风险在未来加大的可能性。“今年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稳住了经济,使得企业利润也有所好转,金融风险也看起来有所释放,但实际问题依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