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推进地球深部探测 摸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城市发展,正“向下”拓展。
近日,地球深部探测研究领导小组及首席专家组成员赴上海、武汉、成都三市调研。
国土资源部科技司副司长高平称,这次调研是通过座谈和实地考察,了解城市地下空间探测、开发利用现状和发展需求,梳理凝练科技攻关方向,进一步完善地球深部探测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方案。
据悉,为加快推进“向地球深部战略”实施,国土资源部正在加紧制定相关课题的国家立项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目前全国多地的地方政府出台文件,对“十三五”期间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进行专项规划。
多地布局地下空间开发
地球深部探测是“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三深”探索项目之一,此外还有深海探索和深空探索。
深地探索的目的是在于揭示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活动过程与动力学机制等,可以为能源、矿产资源的发掘提供线索,同时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科学背景和基础信息。
根据《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深地探测2020年目标是形成至2000米深部矿产资源开采、3000米矿产资源勘探成套技术能力,储备一批5000米以深资源勘查前沿技术,油气勘查技术能力扩展到6500-10000米。
而与深地探索同时开展的城市地下空间探索与开发利用,则可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匮乏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目前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日趋受重视,多个城市在“十三五”规划中对此方面进行专项布局。如《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15-2030)》称,到2020年,南京市城镇区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400万平方米。杭州则表示,2020年争取市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积达到826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地下空间面积约2500万平方米。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则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住房用地供应及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通知》,明确城市(工业园区)地下空间开发将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
国土资源部亦称,未来5年中,我国将分批在北京、武汉、天津、上海、重庆、广州、南京等特大城市、30余省会城市和282个地级城市梯次开展地下空间三维调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全国含水层探测等示范,科学评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和利用前景。
沪汉蓉三地各有特点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首席专家董树文教授指出,地下空间利用不仅能够解决城市发展问题,而且能够带动全产业链上的经济发展。而此次调研选择上海、武汉和成都三城市调研,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代表性。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卸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地质结构上,上海、武汉和成都代表了长江流域的地质结构从沿海到内陆的演进过程。
其中,位于长江下游的上海为饱和软土地质,其特点是含水量高,土地强度较低,对于地下开发来说,属于地质较差的土性。
位于长江中游的武汉的地质结构则属于细沙层,尽管地下水位比较高,但不像上海的地质环境那样流沙多。
而成都则属于沙卵层,主要是成都平原冲积遗留物,从地质结构上讲,成都在上述三个城市中,最适合开发地下空间,同规模的费用也最低。
就地下空间发展水平观察,上述三地的地下空间利用,也代表了国内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
其中,上海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面积达到6000万平米,正考虑开发地下深层空间。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副总工程师张先林称,上海在地下40至100米的范围空间内主要是粘土和沙砾,这样的地质条件相对于中浅层来说更加稳定。
武汉截至2015年末开发利用面积达到2200万平米,成都则在2013年编制完成地方版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未来成都将构筑起由6大区域、38个节点组合而成的六三八城市地下空间体系。
胡卸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城市地下空间的探索中,主要注重对三个关键指标的分析,即岩土介质、地下水流向和有害气体分布。
“这三方面的情况将决定一项地下空间开发工程的投资成本。”胡卸文称,“现在地下空间主要是垂直地面20-30米的距离,民用尚未涉及更深层地下空间。但未来如果继续向下探索,地应力(存在于地壳中的应力)则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