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卡复制现象频发 律师建议增强监管
很多场所都装了门禁刷卡装置,但门禁卡真的安全吗?日前调查发现,只要有一个售价百元左右的复制仪器,普通门禁卡30秒即可完成复制。此外,这些复制器也可复制校园卡和饭卡。对此,警方表示此类产品如用于非法途径,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律师建议要增强对该类产品的监管。(11月16日《北京晨报》)
在许多老百姓的传统认识中,现代化的城市小区定然是安全的,因为替他们守护安全的“门神”,已从久远的人工看守或挂一把大锁,甚至于通行无阻,发展到普遍使用智能化的门禁卡,小区安全系统在不断升级,居民安全系数也在不断提升。然而谁曾想到,带有高科技性质、作为安全技术升级换代产物的门禁卡,居然能像钥匙一样被轻而易举地复制呢?到底该由谁来给门禁卡随意复制设禁?指望提供复制门禁卡服务的商家良心发现,无疑于与虎谋皮。
一个天然的“设禁人”当是出租房屋的业主。门禁卡被随意复制往往发生在租客身上。业主从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得到的门禁卡有限,但出租房屋又不可能不给租客提供门禁卡,这就给门禁卡被复制进而外流提供了机会。房东要当好第一道把关人,宜亲自办理增加的门禁卡,且经过物业同意,办多少张卡,退租时应如数收回。小区物业管理实行门禁系统,意在维护业主利益,无论业主还是租客,私自复制门禁卡不仅侵犯其他业主的利益,也侵犯了物业的利益。其他业主也该保管好自家的门禁卡,轻易外借或复制,也有信息泄露或被复制之虞。
另一“设禁人”是物业公司。小区安装了门禁系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物业要不断加强管理,坚决堵住未必同意就复制门禁卡并为任何“山寨门禁卡”放行的行为,事实上,复制卡与正规卡在外观上并不难辨别,对于使用“克隆卡”的陌生面孔不妨多一道盘查程序。当然最关键的是,及时对门禁卡进行多次系统升级,通过技术手段避免门禁卡被复制。在建设门禁系统时,当选择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有资质的厂家,使用经有关部门检测通过的产品,以避免门禁卡在分分钟之内就能被轻易复制。
最后一个“设禁人”是监管部门。对于复制门禁卡、宾馆房卡等服务,我国并无相关法律规定,不少修锁开锁、配钥匙的商家便乐于此道,也有网店大打专业制作各种智能卡的广告,或直接销售复制仪器。事实上,复制各类智能卡和开锁、配钥匙服务是同种性质,应像开锁公司一样,在公安部门备案,由警方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且还要明确规定,商家对前来复制门禁卡、宾馆房卡的人,应提供本人身份信息、物业或宾馆开具的相应证明,并严格登记。如果不管不问随意复制,一旦因复制卡造成安全事故,持卡人和复制者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门禁系统是安全可靠的,但是随之出现的复制仪器就不能随便对外出售,而必须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要严格登记备案制度,规定警方可以随时进行检查,从而防止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