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再查地方债务 首次摸底PPP项目等 财政支出规模

提要:近日,财政部部署摸底2014年以来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债务余额情况。这次统计摸底不仅涉及存量债务,还首次涉及政府投融资现状,及未来财政支出责任状况。

  近日,财政部部署摸底2014年以来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债务余额情况。这次统计摸底不仅涉及存量债务,还首次涉及政府投融资现状,及未来财政支出责任状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掌握的文件资料来看,存量债务摸底覆盖银行贷款、债券类融资、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供应商应付款等多个融资渠道,其中需要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余额需要单独填报。

  而各地财政支出责任情况,诸如政府投资基金、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等,需要填报财政分年度履行支出责任的款项,覆盖的年度从2015年开始,一直到后续“2020年及以后”。

  财政部财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债务指的是存量债务,“支出责任”是承诺未来的支出,未必形成债务。摸底支出责任,是看后续年度里,有多少承诺要支付的款项,可以判断财政支出的“刚性”度。

  实际上,地方政府实际举债规模,远比正规发债规模大得多。2014年展开的地方债的清理甄别,不少地方上报的债务额度相比2013年全面的地方债摸底数额有大幅增长。

  财政部表示,这次摸底明确是为深入了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等情况,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此次填报不改变政府债务口径,与以后年度债务限额分配、存量政府债务置换没有任何关系,主要为中央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存量债务+政府支出责任

  有地方财政系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财政部统一部署的债务摸底行动。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江苏、安徽等地通知来看,财政部要求各省10月24日之前上报数据,不少省份特别下发“加急”通知,要求于20日之前将数据报到省财政厅。

  填报的对象为,符合融资平台定义的国有企业等单位。所谓融资平台,根据通知定义为,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区别于以往的债务摸底统计,除了对存量债务的统计,即从2014年到2016年8月底的债务余额之外,所有涉及政府支出责任的举债融资行为都要填报数据,包括签协议,分年度财政拨款、出具承诺函、担保函等还款保证事项等。

  比如当前热推的PPP模式,不少地方更加注重PPP模式的融资功能,外界有担心可能加重政府债务负担。

  有地方财政人士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出担忧,PPP项目周期十几、二十年,很多仅靠项目本身收入难以覆盖,需要财政提供补贴,这些支出纳入中长期预算,未来很多年财政要持续履行支出责任,但是PPP项目财政支出并没有纳入债务统计口径,PPP模式的融资怎么就不是地方债了呢?

  赵全厚指出,支出责任是财政对未来的支出,并不是债务。比如财政承诺两年后支付100万,两年后财政若没能支付,形成拖欠,变成了债务;但两年后,财政若如约支付,就不会形成债务。对财政支出责任进行统计,是统计后续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既定的支出,即支出刚性度;若前期安排支出较多,后续可能会调整支出责任,压缩部分支出,来支付承诺的支出。

  地方债的“糊涂账”

  根据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举债只能通过发行政府债券,且纳入限额管理。

  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每年需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2015年地方新增债券规模为6000亿元,2016年提高到1.18万亿,是清清楚楚明面上的账。

  但地方政府债务远非这些。有地方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此次摸底有些担忧,城投公司履行政府投融资职能是一种现实需要,城投职能应该规范化,展开这样的债务摸底,让人有点担忧。

  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忧,在于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4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表示,融资平台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后续举债,要么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要么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

  43号文之后,融资平台“替”政府融资举债职能萎缩了一段时间后,又逐渐恢复。

  据wind资讯中债标准统计口径,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份这三个月城投债缩量发行明显,从2014年11月份1300亿元规模,逐渐减少到后续780、680、258亿元规模。但今年截止到9月底,城投债累计发行1.94万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加约8000亿元。

  有券商固收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43号文之后的“新城投债”发债时都会标明偿债主体为城投公司,政府没有偿还义务,但城投债的偿债资金来源很多是政府资金。

  现代集团董事长丁伯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政府主导投资的一些项目,如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地铁等准公共服务项目,由于价格改革不到位,不适合全面推向市场,由政府融资平台履行相应建设、投融资主体职责,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城投公司替政府投融资的职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应该加以规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随着43号文及相关文件出台,城投公司举债融资模式从原来以银行贷款为主,更多转向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基金、PPP项目等领域;而有些地方政府还有借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去银行举借债务。

  而这次债务摸底,基本将融资平台融资渠道覆盖完全。除了名义上称为“融资平台”的公司之外,还涉及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

  多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地方债券发行规模有限,地方政府融资需求较大,地方各种变相举债融资的渠道仍然较多,地方债真实数额仍是笔“糊涂账”,要摸清地方存量债务恐怕只能三令五申、一轮一轮地展开此类债务摸底行动。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