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总承包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途径

提要:当前,发展装配式建筑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业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政府的推动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产业的聚集效应不断显现,部分地区已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建筑产业现代化正迎来全新的历史机遇期。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为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和要求,其中,重点任务之七就是推行工程总承包,提出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并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

   当前,发展装配式建筑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业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政府的推动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产业的聚集效应不断显现,部分地区已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建筑产业现代化正迎来全新的历史机遇期。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为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出了八项重点任务和要求,其中,重点任务之七就是推行工程总承包,提出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并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可见,工程总承包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势在必行。

   叶明、易弘蕾两位专家从“五个有利于”,阐述了工程总承包对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作用,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现阶段,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离不开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因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体系尚未成熟,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社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分工没有形成,企业各方面能力不足,尤其是传统模式和路径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单纯发展装配式建筑,或者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来发展装配式建筑,甚至唯“装配率”论,难以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

   我们认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解决我国建筑业发展长期存在的粗放增长问题,通过发展装配式建筑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和高效的管理体系以及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因此,必须从生产方式入手,注入和推行新的发展模式。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是现阶段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效途径。

   这是因为工程总承包(EPC)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它要求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况且,用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发展装配式建筑,还可有效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和高效的管理体系,打通产业链的壁垒,解决设计、生产、制作、施工一体化问题,解决技术与管理脱节问题。通过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保证工程建设高度组织化,降低先期成本提高问题,实现资源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这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与目的不谋而合,并形成以下“五个有利于”:

   第一,发展工程总承包,有利于响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对建筑业乃至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是一项带有革命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也是对行业自身的新跨越。称其为“新跨越”,是因为建筑产业现代化不是单纯地加快建筑业的发展速度,而是需要在当前历史条件下使建筑业跨越一个发展阶段、迈上一个新台阶、提升一个新高度。所谓革命性,是指生产方式变革,是以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所谓根本性,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造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品质、效益、节能、环保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所谓全局性,它不仅是房屋建设自身的生产方式变革,也将推动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涉及住房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而工程总承包作为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中一贯到底的管理模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只有一个乙方,统筹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解决资源整合、优化的问题,明确产业链中谁是主体,理顺整个建造环节中谁起核心作用、谁要服从谁的关系,化解各自为政、无责任主体、一盘散沙的困局,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的产业链,使资源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实质、有效地响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完成对建筑业革命性、根本性、全局性的改变,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第二,发展工程总承包,有利于充分发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建筑产业现代化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技术创新,另一个是管理创新,二者缺一不可,但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多地注重了技术创新。我国建筑业在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方面发展很快,单一技术水平跟发达国家比起来并不落后,甚至有些单一技术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但我们往往忽视了管理创新,甚至有的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开展技术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果,然而在工程实践中运用新的技术成果时仍采用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导致工程项目总体质量及效益达不到预期效果。当前,建筑产业发展中的管理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项目以包代管、层层分包转包、设计和施工的脱节等问题的发生都与粗放的管理方法有关。传统管理模式在技术、利益、观念、体制等各方面都顽固地存在着保守性和依赖性。现阶段,管理创新要比技术创新更难、更重要,直接决定了建造活动能否发挥最大的效益,应摆在更高的位置。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实现新跨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装配式建筑,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管理的作用,在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突破。应重点发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整合优化全产业链上的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设计、制作、施工一体化问题,使其发挥最大化的效率和效益,有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和装配式建筑的有效发展。

   第三,发展工程总承包,有利于消解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

   建筑产业现代化与装配式建筑能够显著提高建设生产效率、提升建筑品质、增强行业的综合效益,顺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其推进和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阶段性瓶颈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装配式建筑的增量建造成本问题。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初期建造成本略高。根据对多个项目的调研发现,增量成本主要来自于预制构件制作及其安装,源于对建造方式改变的不适应。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还没有完全掌握技术,没有形成优化的、系统的、科学合理的技术体系;没有专业队伍和熟练工人,尚未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如果能做好这些准备,量产后成本自然会降下来。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筑工业化发展初期,设计和施工经验不足,技术集成水平不高,建造规模和工程实践有限,工业化的优势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和显现。因此,现阶段消解装配式建筑增量建造成本的有效手段就是发展工程总承包。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企业作为统筹者和主导者,能够全局性地配置资源、高效率地使用资源,充分发挥全产业链的优势,统筹各专业和环节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减少工作界面,避免浪费,实现项目层面上的动态、定量管理,显著降低建造成本和综合成本。

   第四,发展工程总承包,有利于专业分工合作实现社会化大生产。

   工程总承包的最终目标是建造出高质量、高品质、低排放、低能耗的建筑产品。它不仅涉及主体结构,而且涉及围护结构、装饰装修和设施设备。它不仅涉及科研设计,而且也涉及到部品及构配件生产、施工建造和开发管理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工程建造全过程的规划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建造、开发管理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总承包企业全过程负责设计、采购、施工、运维等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因此,其具有足够的动力将工程建设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使工程建设从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而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专业化、协作化和集约化。发展工程总承包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因为工程总承包是生产出系统化的产品,其生产、建造过程必须实行协作化,必须由不同专业的生产企业协同完成;同时建筑的建造、生产必须兼具专业化和标准化,具有一定的精细程度和规模化要求。因此,发展工程总承包才能更好地实现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协作化和集约化,这是工程建设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前提。工程总承包有利于实现专业化分工合作,在深化技术精度的同时,更好地实现技术集成,全面改造传统的、粗放的生产方式,并逐步实现建筑生产方式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第五,发展工程总承包,有利于提高建筑业门槛、增强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尚未完全掌握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技术,技术集成能力和水平不高,管理方式不成熟。通过解析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下总承包企业的工程项目可以发现,建筑企业若想成为总承包商,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完善总承包企业组织机构;建立总承包项目管理体系;打造企业的核心技术体系;培育市场化协作专业公司;建立工程设计、研发中心;拥有预制构件的生产能力;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组织架构下,每个建筑企业需要形成一套自己的专用技术体系,可以激发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即“创造力”;企业还需要打造自身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这对于企业资源整理能力即“整合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建筑企业必须有效落实全面质量安全管理,这一过程对企业的全面管控能力即“执行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有助于建筑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作大做强,具备和掌握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条件和能力,扩大规模优势;有助于激励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生产出核心产品,为企业赢得超额利润,扩大技术优势;有助于企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整合优化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解决设计、制作、施工一体化问题,充分发挥企业活力,扩大管理优势。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能够帮助建筑企业打造核心技术体系、项目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尽快进入“研发设计+管理团队”的高级发展阶段,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装配式建筑会迅猛发展,投资规模将日益增大,对工程工期、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良好发展局面也为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作为一体化管理模式,工程总承包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使项目设计更加优化,利于实现建造过程的资源整合、技术集成以及效益最大化,保障发展装配式建筑过程中的生产方式转变升级的目标。通过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建造方式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能真正把现有的成熟技术固化下来,进而形成系统的集成技术体系,打造工业化时代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全过程的资源优化和效益提升。

   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历史进程中,应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城乡建设技术进步和建筑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