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装饰一体板施工组织技术方案分享

提要:温装饰板在安装的前必须先认真检查尺寸误差是否在所要求的范围(误差必须小于1MM,2M靠尺和塞尺检测),板材的外在质量是否合格,如果属于非合格品严禁上墙使用,(检查内容包括色差;平整度;板面层是否有划痕等影响外观及使用功能的项目)。

  文章来源:中国智能家居网

  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传统企业和互联网巨头参与到智能硬件的发展浪潮当中。然而,在经历了2014、2015的爆棚与无序之后,智能硬件产业在产品实用价值、产业供应链等问题面前遇到新的瓶颈。

  为进一步提高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硬件应用普及,9月21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报告中明确了该阶段的行动目标:

  1、到2018年,我国智能硬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

  2、在低功耗轻量级系统设计、低功耗广域智能物联、虚拟现实、智能人机交互、高性能运动与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明显突破,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上市企业。

  3、在国际主流生态中的参与度、贡献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海外专利占比超过10%。

  4、建成标准开发、产品及应用检测、产业供给能力监测三大支撑平台,智能硬件标准化及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布局若干技术先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创业创新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6、智能工业传感器、智能PLC、智能无人系统等工业级智能硬件产品形成规模示范,带动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

  7、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产业便民、惠民成效显现。

  同时,面对智能硬件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产用互动不紧密、生态碎片化等问题,本次《专项行动》还特别部署三大重点任务,四项推进措施:1、提升高端智能硬件产品有效供给;2、加强智能硬件核心关键技术创新;3、推动重点领域智能化提升,分别从产品形态、核心技术创新以及重点应用领域等方面,针对智能硬件产品创新和产业链健全提出新的要求。

  五大产品形态

  智能穿戴设备

  支持企业面向消费者运动、娱乐、社交等需求,加快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服饰、虚拟现实等穿戴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产品功能、性能及工业设计水平,推动产品向工艺精良、功能丰富、数据准确、性能可靠、操作便利、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加强跨平台应用开发及配套支撑,加强不同产品间的数据交换和交互控制,提升大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服务能力。

  智能车载设备

  支持企业加强跨界合作,面向司乘人员的交通出行需求,发展智能车载雷达、智能后视镜、智能记录仪、智能车载导航等设备,提升产品安全性、便捷性、实用性。推进智能操作系统、北斗导航、宽带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车载设备中的集成应用,丰富行车服务、车辆健康管理、紧急救助等车辆联网信息服务。发展芯片、元器件及整机设备的车规级检测认证能力,完善配套供应体系。

  智能医疗健康设备

  面向百姓对健康监护、远程诊疗、居家养老等方面需求,发展智能家庭诊疗设备、智能健康监护设备、智能分析诊断设备的开发及应用。鼓励终端企业与医疗机构对接,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及数据可信度,加强不同设备及系统间接口、协议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智能硬件与数字化医疗器械及相关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数据集成。

  智能服务机器人

  面向家庭、教育、商业、公共服务等应用场景,发展推进多模态人机交互、环境理解、自主导航、智能决策等技术开发,发展开放式智能服务机器人软硬件平台及解决方案,完善智能服务机器人编程和操作图形用户接口等通信控制、安全、设计平台等标准,提升服务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拓展产品应用市场。

  工业级智能硬件设备

  面向工业生产需要,发展高可靠智能工业传感器、智能工业网关、智能PLC、工业级可穿戴设备和无人系统等智能硬件产品及服务。支持新型工业通信、工业安全防护、远程维护、工业云计算与服务等技术架构和设备的产业化,提升工业级智能化系统开发、优化、综合仿真和测试验证能力。

  六项核心技术

  低功耗轻量级底层软硬件技术

  发展适用于智能硬件的低功耗芯片及轻量级操作系统,开发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应用开发工具。支持骨干企业围绕底层软硬件系统集聚资源、建设标准,拓展应用、打造生态。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

  发展面向虚拟现实产品的新型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器件、GPU、超高速数字接口和多轴低功耗传感器,面向增强现实的动态环境建模、实时3D图像生成、立体显示及传感技术创新,打造虚拟/增强现实应用系统平台与开发工具研发环境。

  高性能智能感知技术

  发展高精度高可靠生物体征、环境监测等智能传感、识别技术与算法,支持毫米波与太赫兹、语音识别、机器视觉等新一代感知技术的突破,加速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集成创新。

  高精度运动与姿态控制技术

  发展应用于智能无人系统的高性能多自由度运动姿态控制和伺服控制、视觉/力觉反馈与跟踪、高精度定位导航、自组网及集群控制等核心技术,提升智能人机协作水平。

  低功耗广域智能物联技术

  发展大规模并发、高灵敏度、长电源寿命的低成本、广覆盖、低功耗智能硬件宽、窄带物联技术及解决方案,支持相关协议栈及IP研发,加快低功耗广域网连接型芯片与微处理器的SoC开发与应用,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市场、标准和技术扩散功能,打造开放、协同的智能物联创新链条。

  端云一体化协同技术

  支持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建设安全可靠端云一体智能硬件服务开发框架和平台,发展从芯片到云端的全链路安全能力,发展可信身份认证、智能语音与图像识别、移动支付等端云一体化应用。

  四大应用领域

  健康养老领域

  鼓励智能硬件企业与健康养老机构对接,对健康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实现与相关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的数据集成应用,发展运动与睡眠数据采集、体征数据实时监测、紧急救助、实时定位等智能硬件应用服务,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

  教育领域

  支持智能硬件企业面向教育需求,在远程教育、智能教室、虚拟课堂、在线学习等领域应用智能硬件技术,提升教育智能化水平。结合智能硬件产品形态发展,建设相匹配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

  医疗领域

  鼓励医疗机构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推动智能医疗健康设备在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环节的应用,加强医疗数据云平台建设,推广远程诊断、远程手术、远程治疗等模式,支持医疗资源和服务数字化、定制化、远程化发展,促进社区、家政、医疗护理机构、养老机构协同信息服务,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工业领域

  鼓励工业企业与智能硬件厂商协同联动,开展工业级智能硬件系统的集成适配,加快重点领域的智能化改造进程,提高敏捷制造、柔性制造能力,发展基于智能硬件的工业远程维护、工业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服务发展。

  四项推进措施

  加强政策协同引导

  统筹利用"互联网+"重大工程、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建设基金等渠道支持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加强与相关"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完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协同机制,解决产业发展及应用推广中的瓶颈问题。探索设立智能硬件产业引导及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多种渠道投资智能硬件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智能硬件企业上市融资。

  完善标准检测体系

  研究制定智能硬件技术标准及应用规范体系。鼓励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完善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快速衔接机制。建立智能硬件标准化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面向标准符合性、软硬件协同、互联互通、用户体验、安全可靠等产品检测服务。

  发展创业创新平台

  选择优势地区建设高水平省级智能硬件创业创新平台,支持地方以试验床、创新平台等方式发展智能硬件众创、众包、众筹、众扶平台,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实施"芯火"计划,推进智能硬件基础芯片领域的创业创新。支持开展智能硬件创业创新大赛,聚集智能硬件创业创新高端人才,推动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与市场对接。

  打造产业生态体系

  建立智能硬件产业供给能力监测平台,及时跟踪国内外技术路径和产业发展动向。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框架下成立智能硬件工作组,编制产业发展白皮书,为产业发展和决策支撑提供服务。

  鼓励公共服务部门创新应用模式,加快数据资源的有序开放。加强智能硬件知识产权政策研究,做好智能硬件知识产权布局、专利风险防控机制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鼓励智能硬件骨干企业在工业、医疗和车载等重点领域开展基于软硬件IP核的产品研发及应用。

  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智能硬件产品及方案的测评与宣传推广。加强用户信息安全保护,做好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维护产业良好声誉。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