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房首度优先面向中关村 试点解决园区“职住平衡”问题

提要:从昨天10时开始,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里的712套自住房启动申购登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自住房列出来一份包含四组的优先次序名单,除了经适房、限价房备案家庭、辖区内无房户等外,还包括中关村园区部分企业无房职工也能优先摇号与购买,这也是北京自住房诞生以来头一回优先面向中关村。

  中关村海淀园,创新创业风起之地,也正迈开北京保障房优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从昨天10时开始,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里的712套自住房启动申购登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自住房列出来一份包含四组的优先次序名单,除了经适房、限价房备案家庭、辖区内无房户等外,还包括中关村园区部分企业无房职工也能优先摇号与购买,这也是北京自住房诞生以来头一回优先面向中关村。

  园区企业职工进优先名单

  工作在海淀,住在房山,上下班得长途跋涉一两个小时。规划专家口中,这叫“职住不平衡”、钟摆式潮汐交通;而用挤在地铁里上班族的话说,这是“上班似打仗,下班似长征”。

  想要“平衡”也难,要么是家门口没有合适自己的公司,要么是公司旁边没有买得起的房。

  这一难题正在保障房上得到破解。从昨天开始,位于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的首创悦榕汇自住房项目启动申购登记。优先摇号名单中,毫无先例地出现了“海淀区北部地区园区企业工作的海淀区户籍无房家庭”的类别。“这意味着,本市在2013年诞生的自住房,头一回面向中关村优先摇号和销售。”市住建委一位负责人说。

  其实,这源于自住房销售次序的调整。8月29日,海淀区房管局、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联合给市住保办发函确定了这712套自住房的命运。函件中列出四组摇号和销售次序:第一组为海淀区已取得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备案资格尚未配售的家庭;第二组为在园区企业工作的海淀区户籍无房家庭;第三组为海淀区户籍无房家庭;第四组为本市其他户籍无房家庭。

  对于园区企业的限定,在区域范围上,限定在离自住房项目较近的海淀区北部地区,具体包括注册地或实际经营地位于苏家坨镇、温泉镇、上庄镇、西北旺镇、海淀镇、东升镇、马连洼街道、上地街道和清河街道行政区划范围;而拟申购企业也必须为在海淀区注册和纳税,并在海淀纳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海淀园认定的其他重点企业。

  一个自住房成“三大试点”

  这712套自住房涵盖一、二、三居室,销售均价2.25万元/平方米。如果以最大87平方米计算,总价一般不会超过200万元,远低于周边楼盘。诞生在2013年10月的北京自住房,在当初的政策中实际上只标注了两类优先对象:本市户籍无房户;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轮候家庭。

  而这次名单中的前三组则都有突破。“海淀区土地资源禀赋稀缺,住房供应结构匹配度低,且面临‘十二五’期间解决轮候家庭住房困难的压力。”海淀房管局方面解释。早在2014年,中国铁建环保嘉苑自住房曾面向海淀区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备案家庭销售;海淀区方面的一项新政也就此出炉——海淀区范围内的自住房将优先面向区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备案家庭销售。

  而面向中关村的这次“前无古人”的优先,海淀区房管局也透露,是考虑到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全国高科技产业及人才聚集地,加快推进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建设,有效实现区域职住平衡。政策语言反馈到实际操作中,便最终敲定“海淀区的保障性住房面向园区人才配租配售”。

  第三组的次序则正向全市扩展。去年开始,门头沟已经试点自住房由辖区内居民优先购买。今年两会上,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也专门确定,自住房辖区内优先购买的试点将进一步扩大,从而促进职住平衡。

  保障房今后趋向产城融合

  无论是辖区内的经适房家庭,还是海淀园园区里的企业职工,抑或是海淀区内的无房户,都让本市保障房的一个新思路愈发清晰——产城融合。

  今年5月,辛店家园等3个公租房项目的490套房源面向新就业无房职工开展专项配租,与以往不同,这次配租没有明确的户籍要求,即使申请人不是本市户籍,也可能摇得公租房。之所以推行这项新政,市保障房投资中心相关负责人也透露,一方面能推动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职住平衡。

  此外,未来本市将在昌平、房山、大兴、顺义共建设4万套棚改安置房,也将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解释,既要把公共资源带过去,也要把产业带过去。“如果就业还在中心城区,那生活更不方便。”这位负责人说,同样,公租房在选址上除了考虑交通便利外,周边也要有大量的产业园区,这样才能让人住得下来、住得安心。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