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深度剖析陶瓷行业问题 提倡工匠精神
近日,2016陶瓷工业发展(临沂)高峰论坛举行,论坛云集了国内陶瓷行业顶级专家、大咖,为陶瓷企业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本次论坛以《环保风暴下陶瓷破局之道》为主题,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建筑材料分会、临沂市政府共同主办。论坛上,来自全国范围内的行业专家,深度剖析陶瓷行业面临的“环保、绿色、生产、制造”等热点问题。
“倒闭潮”或助推企业优胜劣汰
统计显示,2015年,国内1410家建筑陶瓷企业营收4354亿元,回落9.7%;陶瓷砖产量101.8亿平方米,增长-0.5%。陶瓷企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
一位专家认为,瓷砖行业新常态,主要是“得益”于前期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发展,带动瓷砖行业过度发展,然后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应声下挫。再加上,国家整体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市场疲软,供大于求,大多建材市场冷冷清清,阶段性停窑停产成为常态。“最后导致产量彻底告别两位数增长的年代,大多时间增长小于5%,甚至零增长、负增长。”他说。
2015年4月,江西新高峰陶瓷企业倒闭重组,拉开了2015年陶瓷行业倒闭潮。此后,大约20多家上规模的陶企倒闭,开始了2015年瓷砖行业洗牌。在尹虹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陶企适当倒闭对行业来说未必是坏事。
“‘沉舟侧畔千帆过’必是瓷砖行业的一种新常态,‘病树前头万木春’才是行业发展进步的一道风景。”这位专家表示,所谓“倒闭潮”,是优胜劣汰的一种。
品牌形象助推瓷砖行业发展
当今经济社会中行业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很多人都认为“寡头时代将要来临”,将要出现产值达一千亿元的企业。然而,专家却表示,瓷砖行业不可能出现寡头。“瓷砖与电子、汽车、家电行业完全不一样。”专家表示,把陶瓷业和服装业归为一类,如国际上的一些服装品牌,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亦不到1%。而且事实也证明,瓷砖企业不可能无穷大。“瓷砖非标准化产品、个性化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在瓷砖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任何时候做品牌,大家都有机会。”她表示,品牌定位有必要先了解瓷砖品牌的特点。
首先,瓷砖产品不是完全的终端产品,有材料的特性,也有部分终端产品的特性;其二,瓷砖品牌的认知度不高;其三,瓷砖品牌的关注度不高,不装修的用户不注意瓷砖品牌;其四,瓷砖品牌的集中度偏低:其五,有时区域品牌甚至大过产品品牌,如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概念胜过了一个具体的品牌。“做品牌还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瓷砖行业知名品牌,在新常态经济下,都保持着较大幅度的增长。”他表示。
推进技术创新,打造“智能工厂”
讲座伊始,一位专家谈到了陶瓷企业的现状:随着经济增长放缓,陶瓷行业进入市场低迷期,一些潜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产能增长,需求下降,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市场恶性竞争越演越烈。
“过去高速发展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走到尽头了,陶瓷企业亟需通过转型升级来开创一个全新的模式。”这位专家认为,转型升级需要以下举措来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由粗犷型制造向精细化生产、个性化定制过渡;改革发展的理念,实现绿色制造、清洁生产;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全面自动化水平,逐步实现智能化。
关于智能化,业内专家提出了陶瓷智能工厂的设想:结合智能制造的思想和陶瓷生产的特点,首先完成“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状态数据输入到“智控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反馈出制造数据智能指导、控制各生产环节的设备,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最终体现出集成化、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模型化以及虚拟化等特点。
“智能工厂需要实现无人工状态下的智能生产、可视监控、远程观测以及数据分析应用等,这也是今后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专家表示。
行业需要“工匠精神”
为使行业转型升级后,能够健康可持续地良性发展,专家认为,应大力倡导“工匠精神”。他表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尽管很多工作被机器人替代,但是工匠身上所拥有的精益求精、专心敬业的精神品格是代替不了的。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更需要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这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工匠精神与企业精神中的诚信、担当、创新和坚持,都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工匠精神不仅仅可以帮助企业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还可以使企业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
针对陶瓷企业,专家认为工匠精神体现的内涵为: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反复改进产品;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不达要求不轻易交货;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
此外,专家还表示,提倡工匠精神,还要鼓励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和陶瓷行业的整体形象。(来源:腾讯亚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