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先进工业用地保护 缺地深圳敢拿一个区的面积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试行全国首个区级工业控制线管理办法,划定工业控制线总规模70平方公里,保护先进工业。
在当地房价已经大幅攀升、工业用地逐渐缩水的背景下,上述动作意味着什么? 当地区域经济观察人士称,这一尝试对于未来深圳制造业的比重保持在安全线以上和经济结构的稳定,意义深远。
红线内严格限制工业用地转换为非工业用地
7月29日,宝安区发布《深圳市宝安区工业控制线管理办法(试行)》。
《管理办法》规定,工业控制线根据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导向,按照总量控制、集中连片、保大放小、分类定策的原则划定,宝安区工业控制线划定范围总规模为70平方公里。
此外,工业控制线分为工业红线和工业蓝线:工业红线为严格保护的工业用地范围线,严格限制线内工业用地转换为非工业功能;工业蓝线内合理调控工业用地转换功能,根据工业控制线范围内工业建筑面积总量平衡的原则,预留一定的用地功能转换弹性。
制造业正处在政策风口上。2015年,国务院发布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深圳市政府早在“十二五”之初,就提出大力发展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支柱产业。
在这背后,土地支撑是必不可少的,但深圳已经几乎无新地可用。今年5月,华为总裁任正非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 目前深圳房地产过度发展对工业有挤出效应,“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
新增工业用地少 旧工业用地荒废
由于土地资源的匮乏,深圳的城市和工业发展已经由依赖增量土地向存量土地二次开发转变,旧改成为热词。
不过,由于制造业的利润相对较薄,产业园的老板提升产业的意愿较弱,这导致旧改项目中“工改工”的比例偏低,政策门槛虽高但来钱容易的“工改商”、“工改居”则占了更大的比重。
以宝安区为例:“十二五”期间,宝安区共76个旧工业区改造项目,用地面积475万平方米。其中“工改工”项目27个,仅占项目总数的35.5%,用地面积171.3万平方米,仅占总用地面积的36%。
深圳市政府已经有所动作。2015年,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第一批计划》。与往年相比,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商住项目的占比大幅缩减,新型产业用地占比升至七成。
除了新改造的工业用地少,原有的部分工业区的土地也未得到合理的利用。深圳中原研究中心负责人王飞王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宝安之前大部分由工业主导的片区如福永、沙井、松岗、光明有很多旧的工厂区荒废,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政府需要做一个新的规划,盘活用地。
在过去的几年中,也有一些工业园的管理者眼看着厂房不如以前好租,试图另谋生路。他们将空出来的厂房改造成写字楼,吸引企业进驻,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2014年,宝安区一个工业园就将一栋多层厂房改造成了写字楼,一眼看上去和繁华市区的写字楼并无区别。但是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虽然租金只有二三十元一平方米,也就周边非园区写字楼租金的一半,但由于位置较为偏远,周边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目前仍没有招满。
确保深圳产业结构均衡
深圳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深圳在土地保护方面,以前只有生态控制线。现在由工业发达的宝安区提出划工业控制线,将为深圳的产业升级竖起一道安全阀,保证工业用地的需要,也是保证深圳经济结构稳定的举措。
他说:“70平方公里说大不大,但是也不算小了,GDP产出值很高的福田区整个才70多平方公里。而且未来,先进工业由于靠科技引导和依赖机器人,占地面积会越来越少。”
他补充道,“将来划定工业控制线的做法扩大到全市的话,就能保证未来工业占GDP的贡献率能达到35%以上的安全线。”
此前,当地一些区域经济观察人士担心,到2020年,深圳的第二产业比重可能下降到35%以下。而如果第二产业比重降至35%以下,意味着深圳的产业发展变得不均衡。
深圳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根据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 2015年深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1.80亿元,增长10.2%,增幅高于第二产业。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8%,高出第二产业将近1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