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成都5619亿元投入生态文明建设 来看看钱怎么花?
在2月18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一个看上去“巨大”的投资额——5619亿元,而这笔“巨款”,将用于未来十年成都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2月18日,《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出台,当天下午,成都市与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在新闻发布会上对相关情况进行解读。
根据“规划”,成都给自己未来十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七大主要任务,梳理了238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5619亿元。
这5619亿元的“巨款”将投向哪里?到2025年,成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达到什么目标?与市民切身相关的指标目标又有哪些?
??【“规划”的总体定位】
建设西部特大中心城市转型发展引领区、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典范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
【花了5619亿元,要达到哪些目标】
到2025年,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深度融合,生态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价值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
规划提出了37项指标,其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指标有18项。如:
资源能源利用方面,明确提出到2025年,用水量(不含河道生态环境用水)力争控制在65.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25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8;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41%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60%,PM10和PM2.5年均浓度分别小雨90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75%,中心城区、郊区县城、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100%、100%、80%。
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按国家、省下达的任务逐年下降。
??【“规划”的七大主要任务是什么】
优化全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节约有效利用、推动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树立生态文明社会风尚、着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共88页,重大项目有238个,我们这里列举一些与市民切身相关,以及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
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包括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水、大气、土壤环境治理及固体废弃物处置三大类工程,含环城生态区建设、中心城区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耕地质量提升、成都环保发电厂建设等9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272.93亿元。其中,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工程包含2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118.39亿元;水、大气、土壤环境治理工程包含4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81.59亿元;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包含1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2.95亿元。
本工程重点项目实施后,将重点保障森林覆盖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PM10和PM2.5年均浓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以及中心城区、郊区县城、乡镇污水处理率等指标顺利完成。
??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
全面构建生态保护体系,立足“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生态保护格局,有机统筹“山、水、林、田、湖”。建设九大主题线组成的Ⅰ级健康绿道,推进区(市)县支线健康绿道建设,形成Ⅱ级健康绿道,实现绿道系统全域覆盖。加快建设市域水网,到2025年,环城生态区内湖泊河道水系面积比例达21%。
加强水源地保护,到2025年,城镇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3%。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重点保护好都江堰灌区核心区等优质耕地及基本农田。到2025年,林地保有量不低于34.96万公顷,湿地保有量不低于2.13万公顷,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人。
??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
李家岩水库进入了2014年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当中。项目建议书于2015年4月9日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015年5月19日李家岩水库项目又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列入第一批12个PPP重大水利项目之一。近期可研报告正待通过水利部审查、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李家岩水库坝址位于四川省崇州市怀远镇青峰岭社区境内。该工程以城乡供水为主,为成都市供水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水库总库容17141万m3,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2.7194亿m3,农业灌溉面积9.36万亩。工程为大(2)型水利工程,大坝采用砼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766.80m,最大坝高123.0m,坝顶宽12.0m,坝轴线全长373.0m。主要建筑包括挡水大坝、泄洪消能建筑物、引水发电和供水建筑物等。工程计划今年上半年启动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届时,将让成都市民饮水之患得到显著改善。
??垃圾处理
根据成都市城管委副主任王新代的介绍,目前成都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约每天1.2万吨,以“焚烧 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全市目前有填埋场8座,已建成焚烧厂3个,在建焚烧厂1个(年底投运)。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未来10年,成都市将在远郊县(市)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5座,设计生活垃圾日处理规模7700吨,届时,成都以无害化的焚烧方式处理的生活垃圾量,总体能达到日处理1.2万吨以上。
“填埋方式不利于环保,新建的5座焚烧处理设施投运后,除了突发性事件比如焚烧设施检修会临时启用填埋方式等之外,成都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将基本上实现‘零填埋’,大大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王新代说。
同时,成都将在中心城区新(改)扩建大型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5座;在全市新建建筑垃圾消纳场12座,总消纳规模1.2亿立方米。
另外,厨余垃圾方面,成都中心城区现已建成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座,设计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200吨,在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座,设计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300吨。按照成都市政府批准的《成都市餐厨垃圾处置设施专项规划》,成都还将在近、远郊区(市)县进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设。
??资源节约利用
包括节能、节水、节地及资源化利用两大类工程,含万家千户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改造、海绵城市建设、废旧商品回收交易市场建设等2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07.26亿元。其中,节能、节水、节地工程包含1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66.71亿元;资源化利用工程包含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0.55亿元。
??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工程
包括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现代农业、淘汰落后产能及结构调整升级、科技创新四大类工程,含中节能环保集团环保生态产业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淘汰落后产能、生态流导入平台等4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623.53亿元。其中,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工程包含2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28.15亿元;现代农业工程包含1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19.95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及结构调整升级工程包含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3.70亿元;科技创新工程包含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73亿元。
??基础能力建设
包括防灾减灾、统计监测两大类工程,含金马河防洪建设、大气环境监测、西江河防洪整治及综合治理、预警和调控系统建设等6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83.73亿元。其中,防灾减灾工程包含3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66.03亿元;统计监测工程包含3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7.7亿元。
本工程重点项目实施后,将使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为全市顺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宣传、示范也是重点——生态文化宣教及示范
包括成都市防震减灾科普馆及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建设、生态文明宣教、低碳示范等1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1.86亿元。
本工程重点项目实施后,将重点保障生态文明教育培训、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中心城区居住小区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等指标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