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让金收支应该透明
【来源:现代金报】1999年~2015年这十七年,可谓中国历史上土地资产化最为迅猛的年代,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约27.29万亿元,年均1.6万亿元。然而,对于巨额土地收入的使用去向,由于鲜有城市政府对外公开,公众难以知晓。(2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
由于每年卖地收入(即土地出让金收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加之卖地收入在使用方面乱象频出,因而格外受到舆论关注。遗憾的是,大多数城市只是简单公布每年卖地收入总金额,却不见公开卖地收入具体信息。
一些地方官员认为,土地出让金已经纳入预算管理,收支情况会体现在预算案中,不需要专门公开。
但在笔者看来,凡是资金额度大的、公众关注的财政问题,都应该单独公开,比如“三公”支出就是顺应民意单独公开的,所以,土地出让金使用情况也应该单独公开,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无疑,地方政府只有详细公开卖地收入的使用情况,才能减少公众猜疑和联想。所谓详细公开,既要具体公开土地出让金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支农支出、城市建设支出及其他支出等5大项24小类支出情况,也要鼓足勇气公开超范围使用土地出让金的情况。
当然,不仅要公开支出清单,也要公开收入清单。这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通过空转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金收入,有的地方还存在擅自减免、少征、欠征土地出让金的情况。比如审计报告披露,29个省区市少征土地出让金3664亿元。因此,卖地收入必须装进“透明钱包”,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都要让公众看明白。
那么,卖地收入装进“透明钱包”就可以了吗?显然还不够。因为有关制度对卖地收入的支出比例有明确规定,比如《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另外,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农业土地开发,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10%用于教育资金等。
各地政府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比例安排土地出让金使用,需要在公开账目中体现出来,而且还要对不按比例操作的地方官员进行考核问责,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土地出让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继而保障相关民生项目顺利建设。
另外,还要确保土地出让金分配公平。有官员透露,我国土地收益分配明显向城市倾斜,2011年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已超3.15万亿元,到该年10月末土地出让收益三农支出只有1234亿元。这显然不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按理说城市应该反哺农村,现实却是农村在反哺城市。
进而言之,关于卖地收入,不仅是公开账目这么简单,还要进行系统改革,从收入到支出都应该通过深入改革祛除各种弊病。再加上地方财政过度依赖于卖地收入,导致财政收入存在风险,也要通过改革降低卖地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冯海宁(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