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探路中国经济新亮点:海外扩张带来行业订单
国家鼓励企业赴海外投资,作为先遣军,房地产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力之一。碧桂园在马来西亚的围海造田项目——森林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房地产项目,它更多是一个具备产城一体的产业新城。在大面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之后,这些海外投资,能否最终帮助中国的各大产业建立一个立足海外的经贸平台,更多地向海外输出产品和服务,进而拉动中国的出口贸易,并为中国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
“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沈阳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深圳市三义建筑系统有限公司、中建南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华晟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东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当碧桂园在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特区的森林城市项目首次揭开面纱时,这个项目背后一连串中国承建商的名单也被外界渐渐知晓。
如果不是碧桂园在海外的拓展,名单中的很多企业,也许不会有机会和马来西亚市场结缘。正是在碧桂园的带领下,他们飘洋过海,首次在马来西亚开拓业务和市场。
不仅仅是下游企业因为房企的“出海”,可以迅速拓展市场。房地产非关联产业,也可以借助房企的“出海”而找到海外市场拓展的机会。以上述森林城市项目为例,入驻的产业就可以得到马来西亚当地的教育、医疗、旅游、会展中心等产业包括5年免税或者5年100%投资税抵免等税收优惠。
不仅仅只是碧桂园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机会,绿地、万科、朗诗等一大批中国房企的“出海”,也给中资企业海外市场的拓展带来机遇。
下游企业海外拓展早有需求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碧桂园集团执行董事苏柏桓透露,这一次森林城市的承建商中,类似深圳市三义建筑、中建南方装饰以及广东长大公路等企业,都是第一次进入马来西亚市场。
记者查询这些企业的网站发现,之前这些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境内,鲜有出境发展的纪录。
不过,对于海外市场,这些企业早已垂涎。
就在去年8月16日至22日,中建南方总经理张珏和市场营销总监秦浩安一起飞抵悉尼,对澳大利亚市场进行为期7天的调研,与公司前期建立起合作关系的开发商、承包商等友好洽商业务开展的切入点和合作领域。
之前,中建南方还承接过塔吉克斯坦国家接待中心(即国家青年娱乐中心)幕墙总包工程,而广东长大公路也曾参与建设越南河内至海防高速公路项目。
只不过,相较于这些企业的国内项目,海外项目数量少。企业在海外也大多没有分支机构。
这一次碧桂园的马来西亚城市森林项目,却提供了这些企业海外市场推广的一个平台。碧桂园在马来西亚的合作者就明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对城市森林项目和金海湾的施工进度和管理质量非常认可。
除了建筑下游企业,碧桂园还和华为签订合作备忘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打造平安、迅捷、宜居、精尖、可持续发展的5S智慧城市生活。
去年6月15日,华为亚太云数据业务基地启动仪式刚刚落地马来西亚柔佛州依斯干达特区,和碧桂园的合作,又为华为在马来西亚增加了一个重量级大客户。
碧桂园方面还表示,正在密切与政府洽谈免税区的落地,以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提供新的海外市场拓展机会。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间,中国房地产企业一直谋求通过海外拓展,为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创造契机。比如,绿地在海外的很多项目都是由中国建筑企业承建。
而早在2010年,万通就设想在美国租赁重建后的世贸中心的部分楼层,发展为中资企业赴美上市路演、并购、创业的中国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的“中国中心”。
尚难成为中企全球扩张主通道
虽然房企的海外拓展,确实给中资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创造了机会,但要指望它成为产能输出的新通道,短期来看,却有很多困难。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说,现今钢材出口海外市场已经较多,而且目前开发体量相对较小,两个市场又不太重合,所以拉动不会太大。
绿地一位内部人士也同意这一观点。他以绿地在海外项目为例介绍说,很多的建材都是当地就地取材,雇佣的也是当地劳工,真正需要从国内进口的,总量不大,而且多是中高档次的建材,没有办法解决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表示,海外市场看似庞大,但眼下就能迅速开发的市场却有限。
放眼全球,发达国家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新兴市场国家中,除了印度之外,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的城市建设程度都很高,市场的空间也不大。
目前来看,最有购房需求的,还是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他们的需求主要是对房屋品质的要求。但以他们的购买力,能否接受价格较高的高品质住宅,尚待时间检验。
此外,中资企业能否搭上海外拓展的顺风车也是个问题。
绿地上述内部人士表示,绿地在海外拓展时,更多强调为当地创造就业和商业机会。之前,绿地在英国、韩国等地建立的海外直采中心,更多是将这些国家的优质资源引入中国,并没有谈到将中国商品引入海外。
宋延庆说,房地产企业在和国外政府部门洽谈合作时,商务谈判筹码并不多,在协商获取政策优惠时,很难占到便宜。
事实上,最早设想为中资企业发展全球化平台的万通就已经尝到了“苦果”。路透社去年9月报道称,纽约新泽西港务局同意万通控股旗下的纽约中国中心减少在新世贸中心1号楼的承租面积,由此前的1.7万平方米缩减至3200平方米,预期总租金约7280万美元,承租面积缩水了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