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催促”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政策落地,明确要畅通商品进口渠道,扩大群众欢迎的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落实和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这已经是一年内国务院层面连续第三次就“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政策”作出表态。当天会议上,还明确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家电等消费等举措,通过《地图管理条例(草案)》,对地图编制、审核、出版等作出规定。
吸引部分境外消费回流
据海关总署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我国境内有262家免税店,主要包括进出境口岸免税店、供船免税店、运输工具免税店、外交人员免税店、外汇商品免税店以及海南岛离岛免税店六种类型。
记者了解到,离境免税店主要是方便离开赴境外的游客购买,而进境口岸免税店主要是针对从海外归来的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目前我国的各类免税店中,大多数是针对离境旅客的免税店。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局面与此前多年我国政策侧重关注国内消费有关,而从国民消费结构来看,进口商品成为中高端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消费重要内容也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201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同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境外消费额首次超过1万亿元。
对此,曾在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任副主任的消费专家赵萍认为,通过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政策,吸引一部分境外消费回流,对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带动国内税收和就业将有积极作用,“如果能吸引回来四分之一,就能会拉动国内社会消费增长1个百分点。”建议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应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在进境免税店销售的商品不仅要有烟酒、化妆品、食品,还应考虑销售国人喜欢的服饰、箱包类商品,对消费拉动作用将更明显。
深圳欲申请进境免税店
有关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的构想,最早在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意见》就扩大旅游购物消费提出,在切实落实进出境游客行李物品监管的前提下,研究新增进境口岸免税店的可行性。
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就“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提出具体要求。随后,海关总署表示将根据企业的意愿和口岸布局的需要恢复和增加进境口岸免税店,增设的原则是:根据出入境的旅客流量,结合区域布局,将先增设若干机场的进境免税店。
对这一轮“商机”,深圳、西安等地表达出关切。深圳市委政研室主任乐正曾提出,深圳的前海蛇口自贸区、福田保税区、沙头角均可以考虑申请试点。
以消费升级促产业升级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围绕消费新需求,创新消费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业供给,能够丰富群众生活、释放内需潜力、弥补民生短板、推动工业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家电等消费。
会议部署“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赵萍说,此提法出现在官方行文中并不多见。据介绍,过去一段时间,通常只考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将消费放在促进产业升级的方面来考虑,体现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思维的转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赵萍认为,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是最终需求,发挥消费对上游供给、投资的牵引作用,将有利于引导资源更合理地配置、减少投资环节的产能过剩。
进一步放宽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可更好地刺激服务消费的发展潜力,并且提高供给主体的竞争程度,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要让群众愿意消费,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将有助于采集信息的标准化和公开化,从而促进诚信体系的建设。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陈丽芬
稳粮增收
加快在建粮库和维修改造进度,按需追加跨省移库计划,加大北粮南运,抓紧出台鼓励加工企业入市购粮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临储玉米划转为国家一次性储备。
改革粮食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完善玉米、大豆补贴政策,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明年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动南方挂坡地退耕还林,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
创新消费
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分领域逐步减少、放宽、放开对外资的限制,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
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家电等消费。
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发展消费信贷,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至全国。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落实和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医养融合
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康复护理场所。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康复、中医医院和临终关怀机构等。
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签约医疗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强化投融资、用地等支持,扩大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创新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