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9个月南京房价涨了500元/㎡
截至10月上旬,南京住宅成交已突破7万套,成交面积达到780万㎡,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成交量,年内更是有望突破1000万平方米,成为历史上第三个住宅成交千万平方米规模的“大年”。但盛极一时的楼市眼下也要“千万小心”,伴随房价持续上涨,眼下部分区域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市场抗性,年底新一轮供应大潮还将来临,业内预计四季度的南京楼市销量仍将走热,房价上涨的脚步或将趋缓。
??住宅成交已逼近800万㎡ 市场处在“高热”状态
截至10月11日的网上房地产显示,南京全市今年的住宅成交套数已经达到70559套,从而在四季度开头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的70516套。同时早在此前的9月5日,二手房全年交易量也已经达到56303套,从而提前4个月超过去年的56140套。至此南京楼市的交易水平已经全面超越去年。
回顾今年以来的行情,从“330新政”开始,南京楼市已迅速步入走热状态,5月份住宅认购量首度破万达到10869套,6月认购再次破万达到11773套,成交也迈上8000套大关。7、8、9三个月成交量分别达到10586套、10156套和10609套,迄今为止,南京楼市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破万套的认购量,而成交量在整个3季度每月都过万套。
同时截至10月上旬,南京住宅的累计成交面积已经达到780万平方米,超过去年全年的758万平方米,本月内很快就将超过800万平方米,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南京楼市的市场热度可以从成交面积来“分级”,一般低于600万平方米为遇冷,600万—800万㎡为正常区间,而高于800万㎡则为市场走热,达到1000万平方米的交易量,市场已经处于高热状态:“按照今年的市场面预计,年内住宅交易量完全有可能轻松越过千万平方米大关,成为历史上又一个高热年份。”上海华燕房盟副总裁高龙龙表示。
记者查询以往统计数据发现,历史上南京市商品住宅一年成交超过千万平方米的年份只有2个,分别是2007年和2009年,成交面积分别为1064.52万平方米和1114.03万平方米。而今年前9个月住宅套均成交面积已经达到110㎡,照此计算,一旦四季度3个月住宅成交超过1.9万套,全年的成交面积就将稳稳达到1000万㎡以上。
10月初行情平淡
新一轮上市潮很快将至
经历了9月底的一轮疯狂开盘潮,10月初楼市反倒显得静悄悄,黄金周仅一家楼盘上市,上周末全市也只有3家楼盘开盘推出大约500套新房源,相比9月底最后一周22家楼盘推4000多套房的量下滑了五分之四,受上市量紧缩影响,上周新房认购量也在一周内下滑四分之一左右。
不过市场面信息显示,就在国庆后几天,南京全市又有弘阳时光里、招商依云郡等多家楼盘领取了新房源的销售许可证,推广蓄水的新盘也有很多,黄金周期间就有包括奥南板块的和昌湾景以及江宁板块的中航樾公馆等纯新盘趁假期公开售楼处,眼下又有城南的禹州吉庆里、河西南的鲁能公馆、江北的金地浅山艺境、城北的绿地缤纷广场、城中的金陵雅颂居等多家新盘悄然启动前期预热,此外,包括江北的赞城、荣盛鹭岛荣府、宏爵观山悦、通宇林景熙园等预计10月份都将入市。还有大批在售楼盘即将加推。
业内人士认为,年底之前南京楼市成交持续上行,进而创下年度纪录的可能性相当高。“从往年的走势来看,一般旺季年份会出现银九金十的走势,10月的销量往往要超过9月份,达到秋季行情的顶点,因此10月基本是一年中最后一波大行情,从目前的运行来看相当可期。” 南京房地产促进会秘书长张辉分析认为。上周楼市供应处于短暂整歇的状态。
前9个月房价
已整体上涨500多元/㎡
成交持续飘红,但卖房仍有压力,统计显示10月份预计会有近60家楼盘推出上万套房源,城北、江北等板块的上市量都接近2000套,河西、仙林、城南等板块预计上市量也超过千套。整个10月上旬,南京的住宅存量一直维持在5.3万套左右,业内统计还显示,目前全市各大板块中,除了江北、河西、仙林板块库存消化周期在半年以内,其他各大板块消化周期仍在半年以上。
据业内网站统计,今年以来,南京楼市房价上涨突破购房者心理防线,有7家楼盘年内涨幅超过10%,最高涨幅达到26.7%。中指数百城房价数据也显示,9月份南京住宅样本平均价格为14329元/㎡,相比1月份的13807元/㎡,9个月以来均价上涨了522元/㎡,涨幅达到3.7%。记者了解到,上周开盘的项目并无“日光”记录,而在部分房价上涨区域,市场也开始体现出一定“抗性”,位于城北尧化门的纯新盘华润幸福里推出首批214套房源,开盘折后均价约1.5万元/㎡,而这一价位也成为目前城北尧化门区域的“天花板价”。进入“银十”以后,南京房价仍然“涨声”不断,河西、江北、江宁、城北都有楼盘宣称要再次突破区域“天花板”,但与此同时平价入市的声音也不少。
南京工业大学天诚不动产研究所执行所长吴翔华表示,下半年楼市销量预计还会维持在高位,但热点区域房价不断上涨,已经存在透支未来空间的现象,加上购买力持续消耗,投资热也有可能退潮,对房价上涨还是应持谨慎态度。记者 乔淳